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光星

作品数:73 被引量:232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4篇中医
  • 20篇金匮
  • 20篇金匮要略
  • 15篇何任教授
  • 15篇《金匮要略》
  • 12篇中医药
  • 11篇医经
  • 10篇名医
  • 10篇名医经验
  • 10篇方证
  • 8篇国医
  • 8篇国医大师
  • 8篇辨治
  • 7篇学术
  • 7篇学术思想
  • 7篇方剂
  • 7篇病证
  • 5篇痉病
  • 5篇肝癌
  • 4篇学术经验

机构

  • 66篇浙江中医药大...
  • 23篇浙江中医药大...
  • 8篇浙江省中医院
  • 5篇浙江中医学院
  • 4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73篇徐光星
  • 29篇何若苹
  • 14篇顾锡冬
  • 7篇何任
  • 3篇张翔
  • 2篇杨娇娇
  • 1篇沈凌波
  • 1篇蒋惠芳
  • 1篇刘彦玲
  • 1篇诸佳珍
  • 1篇胡美君
  • 1篇叶璐
  • 1篇郑红月
  • 1篇魏丽丽
  • 1篇白洁
  • 1篇曾志平
  • 1篇林志雄
  • 1篇庄素芳
  • 1篇潘俊杰

传媒

  • 2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4篇浙江中医杂志
  • 7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医杂志
  • 2篇浙江中医学院...
  • 2篇天津中医药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学报
  • 1篇中华医史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医教育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第二届著名中...
  • 1篇首届著名中医...

年份

  • 4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减化裁 随证治之——何任治疗癌症学术经验探究(下)被引量:2
2007年
癌症为深危重疾,对于绝大部分癌症患者,临床普遍采用手术、中医、化疗、放疗、生物等综合方法进行治疗。由于癌症的种类、所处阶段、先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以及病人体质等等的不同,求诊时病人的证候表现就会各不相同。对此,何老非常强调“随证治之”的中医治疗原则。所谓“随证治之”,即是指在综合考虑癌症病情的基础上,在“不断扶正”、“适时祛邪”的原则指导下,依随病人就诊时所出现的各种证候表现及体检指标,针对性地辨证治疗。
徐光星何若苹
关键词:癌症随证加减中医治法名医经验
徐光星教授基于“阳明为阖”理论辨治胃癌经验探析
2025年
[目的]探析徐光星教授基于“阳明为阖”理论辨治胃癌的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整理分析医案,研读相关文献,结合徐光星教授对胃癌的认识,从理论内涵、病因病机和用药思路总结徐光星教授基于“阳明为阖”理论辨治胃癌的经验,并附医案一则予以验证。[结果]“阳明为阖”理论源自开阖枢理论,阳明阖机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一环,与太阴开机、厥阴阖机共同调控胃腑生理功能。徐光星教授认为胃癌的病因病机可分为阳明阖机不利,太阴阳明开阖不利,厥阴阳明双阖不利。用药思路为清润苦降,以通阳明;培土安中,以助开阖;疏风敛散,以复双阖。所附医案为胃癌术后病例,依“阳明为阖”理论辨为厥阴阳明双阖失司,治拟清燥养阴、通补阳明,疏风收涩、敛降厥阴,药治稳好。[结论]徐光星教授基于“阳明为阖”理论论治胃癌,病因病机认识独到,辨证论治特色鲜明,临床效验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娄瑞麟应轶轶徐光星
关键词:胃癌临证经验医案
何任教授治疗重症验案评析
何若苹徐光星庄素芳赵玲顾锡东
该研究项目,是在学习、研究何老亲自撰写的中医学术论著、论文基础上,以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评点、解析验案的方法,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揭示何老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重大疾病的辨证要领、治法特征、用药...
关键词:
关键词:中医理论疾病治疗
基于《清宫医案集成》的临终-死亡脉案研究
2025年
通过对《清宫医案集成》中的脉案进行梳理,发现共有24人的脉案涉及死亡,其中包含11名男性、13名女性,并有半数在30岁以下死亡,涉及疾病包括劳(痨)症、老病、惊风、天花等,这些信息可为研究清代人口及死因提供参考。同时,临终-死亡脉案模板化、实时化的特点,一方面为脉案整理与分析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导致其病情分析并不完全正确的。而在临终救护中,清宫脉案常以气喘、懒食等辨别重症,以脉息判断生死,并善用生脉饮、通关散等进行脱证、闭证的抢救,且生脉饮的使用并不局限于救阴。
何凌林沈枭徐光星
关键词:医案脉案中医药
基于CiteSpace的医古文教学研究趋势可视化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医古文课程教学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关于医古文教学研究的全部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医古文教学研究的发文量、发文期刊、发文作者、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研究现状。结果纳入文献300篇,发文量在波动中处于上升趋势,2011年达到顶峰。发文量最高的期刊是《中医教育》和《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根据普莱斯定律,共有36位高产作者,但作者合作网络较为分散,尚未形成核心研究团队。关键词频次排名前5位为教学方法、素质教育、人文素质、课程思政、传统文化,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医德教育与课程思政,传统文化与人文素质培养两大领域。结论医德教育与传统文化素质教育是医古文教学研究持续性关注的热点,建议重新从传统国学经典和古典教育思想中寻找中国教育智慧。
张星徐光星
关键词:医古文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定本《金匮要略》历代书名考辨(Ⅱ)
1999年
徐光星
关键词:金匮要略方论书名考辨
《金匮要略》厚朴七物汤与厚朴三物汤方证考辨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考辨《金匮要略》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方证原文,明确经方方证,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参考《脉经》《小品方》《千金要方》等晋唐医书,厘正《金匮要略》厚朴七物汤与厚朴三物汤原文讹误,并结合《伤寒论》《诸病源候论》《肘后备急方》等,探讨二方病机,阐释二方方义。[结果]厚朴七物汤证应为"腹满痛",其病机为冷气搏于肠胃,致饮食不消、肠胃挟实而成之干霍乱,治当行气除满、温中止痛、推陈致新;厚朴三物汤证应为"腹满,发热数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其病机为酒客停饮,或素有痰水停积者饮酒不消、酒与痰相搏于腹而成痞,治当消痰除满、逐饮泻热。[结论]《金匮要略》厚朴七物汤与厚朴三物汤方证错简,应重新审视二方证治,并验之于临床。
徐衎徐光星
关键词:金匮要略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方证
何任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学术思想探究被引量:16
2008年
何任教授独创"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的癌症治疗思想,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取得良好效验。不断扶正包括益气健脾、养阴生津、温阳补肾等方法;适时祛邪,即根据其他西医治疗方法的运用情况及疾病的不同阶段祛邪,祛邪之法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理气解郁等治法。
徐光星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5条-第40条证治被引量:6
2018年
支饮病机为胸阳不足,饮留膈间(及胃),上凌心肺,肺失宣降。小青龙汤方证属太阳表实证,内有寒饮,证候病机与方证病机相宜,投小青龙汤以散外寒,逐内饮;小青龙汤服后,表证去,因患体素虚而引发里饮冲逆,遂以桂苓五味甘草汤,敛气平冲,降逆缓急;服桂苓五味甘草汤后,冲气平,匿伏在肺的寒饮复现,于上方去桂枝,加干姜、细辛散寒化饮、止咳泻满;服苓甘五味姜辛汤后,咳满即止,饮消未尽而犯胃致呕吐、不渴、苦眩冒,于上方加半夏降逆止呕;服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后,水去呕止,水饮行散外溢见身体浮肿,于上方加杏仁宣肺利水;五诊过后,因连续服用温药或者病久饮邪郁而化热,见面热如醉状,又饮消未尽,在上方基础上加大黄清泻胃热。经过六次诊治,里邪渐出表,由(太)阴渐转阳(明),是向愈之候。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5条-第40条可见仲景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既治病求本,又要照顾其标,证变法变,药随证转,随机应变。
杨娇娇徐光星
关键词:支饮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
基于需求驱动的中医药古籍校内传播的若干思考与实践——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4年
[目的]总结基于需求驱动的中医药古籍校内传播的成果、价值与优势。[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在检视当下古籍传播不足的基础上,阐述“需求”要素的决定性价值,并进一步从观念的植入、古籍阅读技术性困难的化解、古籍传播与教学科研接轨、平台建设4个方面介绍基于需求驱动的中医药古籍校内传播的相关实践。[结果]基于供给驱动的传播存在着供给端热而需求端冷的问题,而且对精英群体的需求反馈相对淡漠,使传播方式低效。基于需求驱动的传播策略实施3年来,大学生医学文献年借阅量、师生发表古籍研究论文数量与质量增长势头强劲,图书馆古籍与相关科普平台建设迈上了新台阶。[结论]通过对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古籍校内传播的个案研究,探索基于需求驱动的传播策略,赋予传播以内生的动力,体现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切实提高传播效率。
郑红月诸佳珍胡美君徐光星
关键词:中医药古籍论文质量传承发展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