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球
- 作品数:17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良乡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脑桥梗死的CT与MR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CT对脑桥梗死的诊断与MR的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CT与MR检查的68例病例,共计85个病灶。分析病灶的性质为脑梗死还是软化灶。并列出病灶所在的位置。结果对中上部脑桥的脑梗死病灶,CT诊断符合率为83.3%~88.9%;对中上部脑桥的软化灶,CT诊断符合率为91.7%~100%。而对于下部脑桥病灶CT诊断率较低。结论 CT对中上部脑桥病灶的诊断有诊断意义。
- 胡毅胡跃华陈宁彭国球段凯
- 关键词:脑桥梗死
- 多排螺旋CT在颈椎急诊外伤中的应用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颈椎急诊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0例颈椎急诊外伤CT扫描患者的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中有骨折58例。X线平片检查显示40例,CT轴位图像显示46例,三维体积重建及MPR重建显示58例。结论:颈椎外伤患者的安全度、病变检出率、时间功效及X线吸收剂量均优干普通CT单层扫描及X线平片,应在临床上颈椎急诊外伤中广泛推广。
- 林丽红胡毅陈宁彭国球段凯许梓童
- 关键词:颈椎外伤多排螺旋CT骨折急诊
- 图像后处理人员技术水平对M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随着64排螺旋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在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已逐步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我们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对图像后处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差异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 胡毅胡跃华陈宁段凯彭国球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图像后处理成像质量MSCT64排螺旋CT
- 多层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诊断骶骨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诊断骶骨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29例X线平片检查正常的骶骨骨折患者进行64层CT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及斜位MPR重建及容积再现(VR)三维技术等方法后处理。对各种方法检出骶骨骨折的检出率进行x2检验。结果横断面扫描诊断骶骨骨折16例,矢状位MPR28例,冠状位MPR19例,VR17例,矢状位MPR对骶骨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与其他方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CT各向同性扫描MPR成像,尤其是矢状位PMR成像可提高骶骨骨折的检出率,可作为对骶骨骨折检查的首选方法。
- 彭国球陈宁胡毅孟祥才张铁
- 关键词:骶骨隐匿性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多平面重建
-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行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多排螺旋CT扫描的患者资料,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2例患者中有骨折25例,X线检查显示仅10例,CT横断位图像显示22例,三维体积重建显示25例。结论:下颌骨的多排螺旋CT扫描在患者的舒适度,患者的X线吸收量,患者的扫描时间及显示病变等各方面均优于普通CT扫描,应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 林丽红胡毅陈宁许梓童段凯彭国球
- 关键词:螺旋CT重建技术骨折诊断多排螺旋CT扫描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横断位
- 累及皮层的脑内外肿瘤CT定位诊断
- 2006年
- [摘要]目的:评价各种CT征象在累及皮层的脑内外肿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累及皮层的22例颅内脑外肿瘤和10例脑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脑肿瘤CT征象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脑外肿瘤与脑内肿瘤之间有鉴别意义的CT征象为瘤内出血、骨质改变(增生或破坏)、白质塌陷征、包膜及硬膜尾征。肿瘤形态、囊变、坏死、强化方式及瘤周水肿等情况对于定位诊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各种定位征象的综合分析可以提高皮层区脑肿瘤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 段凯陈宁彭国球
- 关键词:皮层脑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心率-时间曲线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心率-时间曲线在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拟接受CTCA检查患者400例,分为A、B两组,每组200例。A组在扫描前5 s吸气屏气;B组根据训练时的心率-时间曲线,选取屏气后心率最佳时间进行扫描。心率在吸气屏气后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为下降型、平稳型、上升型及上升后下降型。统计并比较B组患者训练时和扫描时的曲线分布,A、B两组扫描时的心率波动和扫描开始时的心率;评价并比较A、B两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优良率。结果 B组训练时与扫描时比较,患者心率-时间曲线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1,P>0.05)。B组扫描时心率低于A组(t=3.523,P<0.01),心率波动小于A组(t=4.417,P<0.01)。A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优良率82.08%(2134/2600),B组为88.19%(2293/2600)(χ2=3.82,P<0.01)。结论利用训练时的心率-时间曲线可以优化扫描;利用心率-时间曲线可以在扫描时有效控制心率,减少心率波动,提高CTCA的成像质量。
- 彭国球陈宁胡毅段凯张奇许梓童
- 关键词:心率冠状血管
- 64层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价值
- 2012年
- 目的:评价64层CT血管成像(DSA)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价值。方法:34例39支颈内动脉行CTA检查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以手术为标准,以狭窄率70%为界计算CTA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等。内膜剥脱术前后CTA测得的ICA狭窄处直径及横断面面积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以狭窄率超过70%为标准,39支血管中有36支和手术一致(92%),CTA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95%、96%、97%。CTA检测内膜剥脱术ICA狭窄处直径及横截面面积较术前有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A是评价ICA狭窄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作为ICA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 彭国球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4排螺旋CT头颅CTA延时扫描时间的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分析能影响头颅MSCTA延迟扫描时间的患者生理因素。方法:应用东芝公司的Asteion4排螺旋CT行MSCTA检查,对三维重建图像符合临床要求的46例患者的生理资料记录并分析,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心率,凝血相,血脂这三项生理指标对头颅MSCTA检查中延迟时间的影响。结果:心率,凝血相,血脂的异常可明显影响延迟时间,使延迟时间延长。结论:4排螺旋CT在行MSCTA检查前可观察患者的心率,凝血相,血脂三项生理指标,如正常可应用15秒作为延迟时间,如异常则需应用智能监测软件确定延迟扫描时间。
- 胡毅陈宁许梓童段凯彭国球林立红
- 关键词:摄影技术医学影像
- 扫描时间对胰头动脉弓显示的影响
- 2007年
- 多排螺旋CT在基层医院中广泛普及应用,本文旨在分析扫描时间对胰头动脉弓显示的影响。
- 陈宁胡毅薄文伟彭国球段凯
- 关键词:动脉弓胰头多排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