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芬芬

作品数:1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天文地球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感器
  • 8篇传感
  • 8篇传感器
  • 7篇生物传感
  • 7篇生物传感器
  • 5篇电极
  • 5篇氧化酶
  • 4篇修饰
  • 4篇纳米
  • 4篇黄嘌呤
  • 4篇红树
  • 4篇红树林
  • 4篇沉积物
  • 3篇碳电极
  • 3篇尿酸
  • 3篇葡萄糖氧化酶
  • 3篇中性红
  • 3篇壳型
  • 2篇修饰电极
  • 2篇有机碳

机构

  • 17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北部湾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17篇张芬芬
  • 10篇金利通
  • 8篇鲜跃仲
  • 8篇万巧
  • 7篇李陈鑫
  • 6篇王晓丽
  • 5篇杜金洲
  • 4篇朱自强
  • 3篇李晓华
  • 3篇王晓丽
  • 3篇张文
  • 1篇孙郑冬
  • 1篇任旭
  • 1篇杜金秋
  • 1篇刘梅川
  • 1篇陈燕

传媒

  • 4篇海洋学报
  • 4篇化学传感器
  • 2篇第九届全国化...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5年
纳米材料的介入为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由于其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可把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到新水平,使其不仅体积小,而且速度快、精度高、可靠性好,还能实现多功能化和选择检测.目前,纳米材料传感器已成为一个研究亮点,备受瞩目.该文主要就金利通课题组近年来在纳米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方面开展的工作进行介绍并对该领域的发展作一展望.
金利通鲜跃仲张芬芬
关键词:纳米材料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电分析化学
广西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活性铁氧化物对有机碳的保存
2024年
铁氧化物在全球土壤(沉积物)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存储中具有重要作用。红树林湿地同时具有陆源与海源输入,为活性铁氧化物(Fe_(R))对OC的保存提供了独特的生境。然而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Fe_(R)对OC保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Fe_(R)对OC组分的选择性尚不明确。本研究选择广西大风江入海口和茅尾海周围受到潮汐与河流影响的天然红树林生境中的表层沉积物,研究沉积物中铁结合有机碳(Fe-OC)含量以及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风江入海口与茅尾海表层沉积物中Fe-OC平均含量分别为0.16%±0.07%与0.17%±0.07%,在总有机碳(TOC)中所占比例(f_(Fe-OC))分别为16.2%±5.04%与10.9%±5.63%,主要保存方式为吸附。Fe_(R)对OC的保存受到沉积物粒度、Fe_(R)含量与形态以及TOC来源与组分的影响。TOC、Fe_(R)与Fe-OC主要分布在粒度较小的沉积物组分中。表层沉积物中铁的存在形式以Fe_(3+)为主,占总铁的87.42%,在高盐度沉积物中相对更高。Fe_(R)会选择性保存结合δ^(13)C值(稳定性碳同位素自然丰度)偏正的OC与芳香族OC。与茅尾海相比较,大风江入海口表层沉积物Fe-OC中类蛋白荧光组分占总荧光组分的比例更高。类蛋白荧光组分占比随Fe-OC∶Fe摩尔比升高而升高。本研究有助于明确广西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Fe_(R)对OC的选择性保存机制,加深对陆海界面沉积物中OC的保存过程的了解。
相志远张芬芬魏金娥杜金洲
关键词:红树林沉积物稳定性碳同位素
铁山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机碳来源解析及其埋藏通量
2025年
红树林湿地是高效的滨海蓝色碳汇,在调节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借助沉积物的粒度、总有机碳(TOC)与总氮(TN)的比值(TOC/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210)Pb年代学等相关参数,研究广西铁山港红树林湿地有机碳(OC)来源、沉积物沉积通量、OC埋藏通量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度以粉砂、砂为主,TOC含量和δ^(13)C变化范围分别为0.26%~3.96%、-27.4‰~-21.4‰,TOC、TN、δ^(13)C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铁山港红树林湿地OC来源中陆源占35.0%,海源占30.5%,红树林源占34.5%。在100年来沉积物有机碳通量平均值为87.6 g/(m^(2)·a),0~50 cm区间的沉积物碳储量占沉积物柱中(95 cm)总储量的65.3%。自1961年以后,因水库大坝建设,沉积物沉积通量总体减小;1961-1999年间,由于气候及流域周围人类干扰等因素,导致更多陆源有机碳的输入和埋藏;1999-2020年,极端天气和自然因素下,红树林湿地遭破坏退化,从而降低了TOC含量及OC埋藏通量;2010年以来,沉积物中TOC含量增加,这可能与其含水量较高、凋落物累积和根系生长有关,OC来源以红树林源的贡献为主。
杨奕昕张芬芬任旭杜金秋廖日权杜金洲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有机碳
ZnS量子点修饰的尿酸传感器的研究
本文制备了一种表面具有羟基的ZnS量子点,在缩合剂EDC的作用下,带羟基的ZnS量子点可协同尿酸氧化酶分子与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的L-半胱氨酸(L-Cys)膜缩合而固定到金电极表面.制成尿酸传感器。实验表明,修饰了ZnS量...
李陈鑫张芬芬李晓华刘梅川万巧王晓丽金利通
关键词:修饰电极生物传感器尿酸测定
文献传递
二茂铁掺杂SiO_2纳米粒子修饰的次黄嘌呤生物传感器在脑渗析液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该文以二茂铁为核,二氧化硅为壳,利用反相微乳液技术,通过正硅酸四乙酯的水解制备了掺杂有二茂铁的二氧化硅(FcDS)纳米颗粒。将FcDS纳米颗粒与黄嘌呤氧化酶(XOD)混合,再通过戊二醛交联,得到以二茂铁为媒介体的次黄嘌呤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不仅克服了传统介体型传感器中介体易流失的缺点,更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实验证明,该传感器对次黄嘌呤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10^(-6)~8.0×10^(-4)mol/L,检出限为5.0×10^(-7)mol/L。与微渗析技术联用,成功地用于大鼠脑中次黄嘌呤的检测,为生理以及临床医学的研究中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万巧张芬芬王晓丽孙郑冬鲜跃仲金利通
关键词:二茂铁二氧化硅黄嘌呤氧化酶生物传感器
一种纳米修饰生物阵列传感器
一种纳米修饰生物阵列传感器,涉及一种可同时检测葡萄糖等4种含量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其特点是工作电极(9)由四个碳阵列电极(20)上修饰核壳型NR-SiO<Sub>2</Sub>纳米粒子和葡萄糖氧化酶、乳酸氧化酶、L-谷氨酸...
金利通张芬芬万巧王晓丽李陈鑫朱自强鲜跃仲张文
文献传递
新型纳米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
本论文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与传统的酶生物传感器相比,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呈现出更优越的性能,论文中对可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论文的另一个工作重点在于将研制的新型纳米生物传...
张芬芬
关键词: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器糖尿病
中性红掺杂的二氧化硅纳米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该传感器的工作电极(9)由碳电极(20)上修饰核壳型NR-SiO<Sub>2</Sub>纳米粒子和葡萄糖氧化酶、乳酸氧化酶、L-谷氨酸氧化酶或黄嘌呤氧化酶等构成。薄层检测池(8)是...
金利通张芬芬万巧王晓丽李陈鑫朱自强鲜跃仲张文
文献传递
海底地下水排放对典型红树林蓝碳收支的影响——以广西珍珠湾为例被引量:9
2020年
海底地下水排放(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SGD)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携带的物质对近岸海域生源要素的收支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22Rn示踪技术估算了我国典型红树林海湾—广西珍珠湾在2019年枯季(1月)SGD携带的碳通量。调查发现,地下水中222Rn活度、溶解无机碳(DIC)和溶解有机碳(DOC)的平均浓度均高于河水和湾内表层海水。利用222Rn质量平衡模型估算得到珍珠湾SGD速率为(0.36±0.36)m/d,SGD输入到珍珠湾的DIC和DOC通量分别为(2.41±2.63)×10^7 mol/d和(1.96±2.20)×10^6 mol/d。珍珠湾溶解碳的源汇收支表明,SGD携带的DIC和DOC分别占珍珠湾总DIC和总DOC来源的91%和89%。因此,SGD携带的DIC和DOC是珍珠湾DIC和DOC的主要来源,是海岸带蓝碳收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
王亚丽张芬芬陈小刚李林蔚王希龙劳燕玲杜金洲
关键词:红树林碳收支
中性红掺杂的二氧化硅纳米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该传感器的工作电极(9)由碳电极(20)上修饰核壳型NR-SiO<Sub>2</Sub>纳米粒子和葡萄糖氧化酶、乳酸氧化酶、L-谷氨酸氧化酶或黄嘌呤氧化酶等构成。薄层检测池(8)是...
金利通张芬芬万巧王晓丽李陈鑫朱自强鲜跃仲张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