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伟 作品数:19 被引量:83 H指数:6 供职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电气工程 更多>>
加味涤痰汤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加味涤痰汤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60例痰瘀阻络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涤痰汤进行干预。治疗2周后,通过对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MBI)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评估疗效及作用机制。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P-9、IL-6、hs-CRP、Hcy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涤痰汤可能通过下调血清MMP-9、IL-6、hs-CRP和Hcy水平有效减轻痰瘀阻络型ACI患者的炎症反应,进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张益伟 黄清津 梁晖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痰瘀阻络型 炎症因子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黄连温胆汤对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观察联合黄连温胆汤对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连续治疗4周停止后1个月内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痰热内扰型不寐受试者5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试验组采用rTMS联合黄连温胆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黄连温胆汤治疗,两组治疗4周,随访4周。观察治疗前、第4周及第8周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第4周和第8周的PSQI评分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试验组第8周的PSQI评分高于第4周;对照组第8周的PSQI评分和第4周相当;两组第8周的HAMA评分和第4周相当。结论在停止rTMS联合黄连温胆汤治疗后,受试者在治疗期间已被改善的睡眠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但并未下降到治疗前的水平;而在治疗期间已被改善的焦虑情绪状态能够稳定维持1个月,并未出现下降。 高千仞 洪营东 吴文秀 张益伟 罗京 王芳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 黄连温胆汤 PSQI HAMA 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脑梗死急性期的针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BDNF、NGF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DNF、NGF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治疗组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配合针刺干预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源性BDNF、NGF的表达,进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这可能是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理之一。 梁晖 张益伟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脑梗死 针刺 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及其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血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了解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符合课题入组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干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干预治疗,疗程均为28天;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天分别评估NIHSS、HAMD表,并检测治疗前后血IL-6、TNF-α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NIHSS评分均下降,患者抑郁情绪均有改善,神经功能好转,血清IL-6、TNF-α浓度均下降。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6.67%,试验组有效率86.67%。结论针刺在临床治疗卒中后抑郁方面疗效优于单纯的氟西汀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抑郁患者血IL-6、TNF-a的含量升高,和PSD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推测针刺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L-6、TNF-α浓度,减轻炎症反应的方式达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目的。 阮甦 刘建忠 黄倩如 张益伟中药方剂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60例(卒中组)随机分成标准西医组30例和标准西医+中药方剂组30例,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各抽血1次;取同年龄段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CD62P、vWF、hs-CRP水平。结果:卒中组60例患者较对照组20例健康者具有更高的CD62P、vWF、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卒中组患者CD62P、vWF、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西医+中药方剂组CD62P、vWF、hs-CRP改善程度较标准西医组更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内皮功能受损、炎症反应,经过标准西医治疗后三种症状均有所改善,在标准西医治疗基础上辅以中药方剂治疗,改善程度更明显。 李俊艺 梁晖 陈甦 张益伟 王艳旭关键词:脑卒中 中药 血小板活化 内皮功能 炎症反应 血栓通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2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血栓通联合针刺治疗,治疗14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栓通联合针刺是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的方法。 张益伟 刘建忠 梁晖关键词:脑梗塞 血栓通 针刺 针刺对急性脑梗死血浆BDNF、NGF水平及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本课题研究观察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否能提高血浆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GF/(神经生长因子/)水平,进而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为临床脑梗死急性期的针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 张益伟文献传递 化痰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及MD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选取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均明显改善(P<0.05),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可通过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活性及降低MDA水平,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反应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杨洋 梁晖 陈甦 阮甦 严年文 张益伟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化痰通络汤 SOD MDA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刘建忠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分析刘建忠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名医苑门诊2019年1月—2021年12月刘建忠教授治疗失眠388张首诊处方,将方药信息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采用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其处方用药和方剂配伍规律。结果388张首诊处方共包含113味药物,出现频次在15次以上的药物有37种,药性多寒热并用,主归脾、肺、胃经,以补虚药和利水渗湿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算法所得出的核心药物组合多为小柴胡汤、桂枝汤、五苓散化裁而成,由柴胡、黄芩、法半夏、党参、桂枝、白芍、白术、茯苓、茯神、泽泻组成;聚类分析结合刘建忠教授临床经验得出核心新方6个,分为3个有效聚类群组,分别是利水渗湿类、调畅气机类、温通补虚类。结论刘建忠教授治疗失眠主要围绕“气郁”“湿郁”“阳郁”等关键病机,以“通”为用,辨证施治,以调畅气机、通利三焦为基本治法,同时注重顾护脾胃、保护阳气等。 林昱 刘建忠 王艳旭 张益伟 黄怀铭 江婷 罗京关键词:失眠 用药规律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结证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与氟西汀联合治疗肝气郁结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肝气郁结PS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5–HT、N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5–HT、NE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三大常规、肝肾功、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结PSD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张益伟 梁晖关键词:柴胡疏肝散 氟西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