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
-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健康普及联合针对性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可行性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讨论健康普及联合针对性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接诊的210例患者,按照入院办理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健康普及联合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心理状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观察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可行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骨科临床护理中对患者实施健康普及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升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 韩莎莎张玉赵晓瑜高继红
-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临床护理
- 心脏远程监护技术监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佩戴心脏远程监护仪过程中发生静息性心肌缺血患者57例,当患者发生静息性心肌缺血时,立即电话联系患者询问其是否有胸闷、胸痛或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及时通知患者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并让患者填写记录卡,将患者的发病时间及是否有症状的记录汇总成表格,计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及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结果 57例患者中,有症状者10例(占18%),无症状者45例(占79%);发作次数192阵,有症状者31阵(占16%),无症状者161阵(占84%)。心脏远程监护技术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90.6%;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0岁者与<60岁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疼痛已经不能作为静息性心肌缺血诊断的有效指标;心脏远程监护技术能及时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较传统动态心电图及床旁心电监测具有显著优势。
- 张玉高海青
- 关键词:心脏远程监护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 递进式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患者自我效能感、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9年
- 目的 分析递进式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患者自我效能感、髋关节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3例择期股骨骨折手术患者资料,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递进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髋关节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骨折患者围术期应用递进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逐步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 韩莎莎高继红赵晓瑜张玉
- 关键词:股骨骨折自我效能髋关节功能
- 应用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分析静息性心肌缺血
- 2012年
- 目的应用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分析静息性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心肌耗氧量增加两种机制各占的比例,统计静息性心肌缺血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方法查阅患者病历记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成形术结果筛选入选患者,查阅入选患者心脏远程监护记录及动态心电图诊断报告,计算静息性心肌缺血两种机制各占的比例及静息性心肌缺血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静息性心肌缺血发生率≥21.3%,冠状动脉有一定程度狭窄,但未达到冠心病诊断标准患者静息性心肌缺血发生率≥58.3%(P<0.05)。冠状动脉痉挛在所有发生静息性心肌缺血的机制中所占比例≥73.3%,非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所占比例≤26.7%(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可以鉴别诊断导致静息性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狭窄心肌耗氧量增加的两种机制;静息性心肌缺血发生机制中冠状动脉痉挛所占的比重大;冠状动脉有一定程度的狭窄但未达到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比冠心病患者更易发生静息性心肌缺血;心脏远程监护技术的连续监测对于静息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张玉伊永亮余玫魏敏高海青
- 关键词:心脏远程监护冠状动脉痉挛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护理中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本文选取通过调查收集他院2018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本次研究的要求随机选择8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录入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调查,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实验组相比明显更差。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均得到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其血压水平,还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张玉宋金明
-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预防保健康复护理
-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希望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希望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17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性别、年龄、家庭关怀、应对方式等因素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希望水平的因素。结果117例患者中,高等希望水平、中等希望水平及低等希望水平患者例数分别为35例、55例及27例,分别占全部患者的29.91%、47.01%及23.08%,患者Herth希望量表总分(29.94±7.9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关怀程度、疾病认知情况是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希望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数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处于中等希望水平,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根据个体情况,加强心理与社会支持,提高其希望水平。
- 张玉韩莎莎
- 关键词: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