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朋

作品数:19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食管
  • 7篇食管癌
  • 7篇细胞
  • 6篇食管鳞状
  • 6篇食管鳞状细胞...
  • 6篇细胞癌
  • 6篇鳞状
  • 6篇鳞状细胞
  • 6篇鳞状细胞癌
  • 4篇性别
  • 4篇生存期
  • 4篇存期
  • 3篇蛋白
  • 3篇低发区
  • 3篇年龄
  • 3篇患者生存期
  • 3篇癌患者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上颌

机构

  • 19篇郑州大学第一...
  • 12篇新乡医学院
  • 4篇郑州大学第二...
  • 4篇安阳市肿瘤医...
  • 2篇郑州大学
  • 2篇郑州人民医院
  • 2篇郑州市第七人...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商丘市第一人...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作者

  • 19篇张朋
  • 15篇王立东
  • 13篇赵学科
  • 12篇宋昕
  • 5篇黄佳
  • 5篇范宗民
  • 4篇王建坡
  • 4篇周福有
  • 4篇申芳芳
  • 3篇汤萨
  • 3篇杜娴娟
  • 3篇张连群
  • 3篇袁果
  • 3篇王能超
  • 2篇彭秀青
  • 2篇陈曦
  • 2篇刘亚丽
  • 2篇原园
  • 2篇崔文燕
  • 2篇陈志国

传媒

  • 6篇河南大学学报...
  • 4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消化道疾病患者对食管、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医师性别选择的相关因素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消化道疾病患者对食管、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医师的性别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检查的依从性等提供依据。方法:在门诊食管、胃镜和结肠镜室,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4205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对其内镜检查医师的性别选择和人口统计学等资料,分析各种因素对性别选择的影响。结果:男性或女性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时对医师的性别选择率均高于食管和胃镜检查(男:60%vs.13%,χ2=353.511,P<0.001;女:64%vs.17%,χ2=307.408,P<0.001),且对内镜检查医师有性别选择的患者倾向于选择同性别的内镜检查医师。女性、非文盲、食管/贲门癌家族史阳性的患者对食管和胃镜检查医师的性别选择率较高(P均<0.05);非文盲、外倾型性格的患者对结肠镜医师的性别选择率较高(P均<0.05)。结论: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时对医师的性别选择率高于食管和胃镜检查;女性、非文盲、外倾型性格可能是影响患者对内镜医师性别选择倾向的重要因素。
张朋陈志国周英发纪爱芳崔文燕范宗民陈曦任书伟宋昕王立东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性别选择
食管癌高/低发区1975~2011年4208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年龄、性别和家族史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比较食管癌高/低发区1975~2011年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年龄、性别和家族史的变化。方法通过大规模现场入户流调和问卷调查及住院病例复核等方法收集患者信息,记录食管癌高/低发区1975~2011年42 08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年龄、性别和家族史,并根据病例首次确诊的时间分布,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1975~1989年),Ⅱ组(1990~1999年),Ⅲ组(2000~2011年)。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对42 08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分析显示:食管癌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1.6:1),50~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38%),食管癌家族史阳性率为31%(13 173/42 030);高发区患者31 664例,其中男性18 708(平均年龄58岁±9岁),女性12 956(平均年龄58岁±9岁);低发区患者10 232例,其中男性6 886(平均年龄59岁±9岁),女性3 346(平均年龄60岁±9岁)。3个组别间由远及近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逐步升高(χ2=9.945,P<0.05),老年患者比例逐步升高(χ2=1 546.984,P<0.05),低发区患者比例逐步升高(χ2=285.084,P<0.05),而家族史阳性率有降低趋势(χ2=42.990,P<0.05);Ⅰ组患者随着不同年龄段的增高,其家族史阳性率逐步降低(χ2=108.665,P<0.05);Ⅱ和Ⅲ组患者50岁以后均随着不同年龄段的增高,其女性患者比例逐步升高(χ2=13.369,P<0.05;χ2=68.849,P<0.05)、家族史阳性率逐渐降低(χ2=125.394,P<0.05;χ2=66.849,P<0.05)。结论食管鳞癌在三十余年的变迁中,其男性、老年患者比例逐步增多,提示食管癌发病仍以男性为主,且有老龄化趋势;50岁以后随着不同年龄段的增高,其女性患者比例逐步升高,提示体内激素水平的差异可能是食管鳞癌男女发病率差异的原因之一。
王建坡周福有赵学科张朋张伟彭秀青焦新英王青玉韩敏申芳芳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年龄性别家族史
食管鳞状细胞癌PLCE1基因多态性与吸烟、饮酒及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与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 673例患者(汉族)和11 013例正常者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基因分型资料(基因分型采用Sequenom芯片),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GG基因型是ESCC的遗传危险因子。rs2274223在吸烟/不吸烟、饮酒/不饮酒及各级BMI人群中都与ESCC有相关性(P<0.05),但吸烟、饮酒、BMI对rs2274223的效应无明显影响。结论 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遗传多态性与ESCC的易感性相关,但与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无明显相关性。
宋昕周福有张连群王建坡王能超张朋杜娴娟申芳芳赵学科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遗传学等位基因
食管鳞状细胞癌C20orf54基因多态性与吸烟、饮酒及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C20orf54基因多态性rs13042395位点与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 673例患者和11 013例正常者C20orf54基因多态性rs13042395位点基因分型资料(基因分型采用sequenom芯片)。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C20orf54基因多态性rs1304239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20orf54T等位基因降低ESCC患病风险(P=1.21E-11,OR=0.86,95%CI=0.82~0.90)。C20orf54基因多态性位点rs13042395在吸烟/不吸烟、饮酒/不饮酒及各级BMI人群中未观察到与ESCC的相关性。结论 C20orf54基因多态性、rs13042395遗传多态性与ESCC的易感性相关,与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无明显相关性。
周福有范宗民张连群张朋王建坡王能超杜娴娟宋昕申芳芳赵学科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癌病例-对照研究
食管癌变过程中PLCE1蛋白的表达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PLCE1蛋白的表达变化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138例ESC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正常、癌旁及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PLCE1蛋白的表达。结果 PLCE1蛋白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82%和83%(P<0.05);高发区/低发区及家族史阳性/家族史阴性亚组分析PLCE1蛋白阳性表达率无差异(P>0.05)。结论 PLCE1蛋白和ESCC癌变有关,PLCE1可能作为致病基因促进ESCC的发生发展。
赵学科周福有张连群王建坡张朋王能超杜娴娟宋昕申芳芳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癌免疫组织化学
2005年和2010年食管癌高/低发区慢性食管炎与食管癌流行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癌高/低发区2005年和2010年慢性食管炎与食管癌流行特征的变化,加深对食管癌流行趋势的了解。方法调查2005年和2010年高/低发区医院门诊胃镜检查患者共计15 342例,其中2005年6 436例(慢性食管炎患者874例,食管癌患者746例),2010年8 906例(慢性食管炎患者1 059例,食管癌患者839例),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高发区2005年和2010年食管癌检出率分别为13%(431/3 401)和9%(484/5 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发区2005年和2010年食管癌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10%,9%,P>0.05);慢性食管炎的检出率均为12%以上。高/底发区食管癌和慢性食管炎的男女比例为1.4∶1至2.2∶1。食管癌的高发年龄组为50~69岁组,慢性食管炎的高发年龄组为60岁以下组。结论高发区食管癌检出率5年间有下降趋势;低发区食管癌5年间检出率为9%,没有明显变化;高/低发区食管癌和慢性食管炎均为男性多于女性;高/低发区慢性食管炎的高发年龄段较食管癌的高发年龄段平均提前10a。
陈志国张朋黄静赵学科宋昕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癌慢性食管炎胃镜流行病学
婚育因素对中国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婚育因素对中国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预后影响.方法:12041例女性食管癌患者信息均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食管癌数据库,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且有翔实婚育史记录及完整临床病理资料.通过调查问卷、家访、电话问询方式进行患者生存随访.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生存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婚育因素对女性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影响.结果:校正年龄、职业、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和肿瘤病理分期等可能混杂因素后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怀孕次数多女性预后较好(RR=1.49,95%CI:1.16-1.92),分层分析发现该生存优势也存在于高发区女性(RR=1.41,95%CI:1.03-1.86)及食管癌家族史阴性女性(RR=1.21,95%CI:1.04-1.41).绝经前期女性预后明显优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患者(P=0.00),尤其是来自于高发区(RR=0.73,95%CI:0.62-0.86)和家族史阴性绝经前期女性(RR=0.70,95%CI:0.58-0.85).结论:怀孕次数和经期状态可能是中国女性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预后影响因素,怀孕次数多女性及绝经前期女性患者术后预后较好.
张冬云刘冉库建伟刘安丽赵学科张朋王静李寅吴红芳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下调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对口腔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克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下调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对口腔鳞癌(OSC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克隆能力的影响。方法 OSCC BcaCD885细胞中转染si RNA control、SOX9 siRNA,同时以不做任何转染的细胞作为control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筛选干扰效果较好的SOX9 siRNA1做后续研究。细胞克隆实验测定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免疫荧光检测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结果 SOX9 siRNA组细胞中SOX9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5)。SOX9siRNA1细胞克隆形成数目、细胞侵袭和迁移数目明显降低,并且细胞中MMP-2、MMP-9蛋白水平也明显降低,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OX9 siRNA1组细胞中Vimentin表达水平降低,而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细胞EMT受到抑制,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SOX9可抑制OSCC细胞EMT和克隆形成,以及细胞侵袭和迁移。
杨文丽孙明磊张朋余炜伟周海霞孙强
关键词:口腔鳞癌上皮间质转化细胞克隆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LCE1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PLCE1蛋白表达变化,探讨其表达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资料库1997年3月至2011年12月手术切除的85例ESCC患者组织标本,对标本进行PLCE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与Cox多元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85例ESCC患者中,失访5例,随访率为94.1%(80/85)。80例ESCC标本中PLCE1阳性表达率为77.5%(62/80)。PLCE1阳性表达与ESCC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家族史无显著相关性(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LCE1阳性表达与ESCC患者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ESCC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关(相对危险度为1.763,95%可信区间:下限为1.008,上限为3.084,P=0.047)。结论 PLCE1蛋白表达参与食管癌变机制,但不能预测ESCC患者预后。
张惠娟张惠娟赵学科宋昕张朋吕双王琛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ABO血型对食管/贲门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ABO血型是重要的遗传标志,通过分析食管/贲门癌患者ABO血型分布特征及其与生存期的关系,为食管/贲门癌关键预后影响因素的了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入户或电话问卷调查及生存随访,采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 Rank检验,分析中晚期食管/贲门癌患者的血型分布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成功随访2 17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成功率90%),食管癌1 426例,贲门癌744例。不同ABO血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生存期无差异(P>0.05);不同ABO血型的男性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生存期无差异(P>0.05);不同ABO血型的女性食管癌患者生存期无差异(P>0.05),但女性贲门癌患者中以A型血患者生存期最优。食管/贲门癌患者ABO血型分布无差别(B>O>A>AB,P>0.05);男性食管/贲门癌患者ABO血型分布无差别(B>O>A>AB,P>0.05);女性食管/贲门癌患者A型、B型、O型构成比无差异(P>0.05),但AB型构成比有差异(P=0.029)。结论食管/贲门癌患者中B型血所占比例最多,ABO血型对男性食管癌/贲门癌和女性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无影响,女性贲门癌患者中以A型血患者生存期最优。
王莉王莉黄佳汤萨李燕张朋宋昕赵学科范宗民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ABO血型生存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