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峰
- 作品数:27 被引量:175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9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分为发生组(n=31)和未发生组(n=261)。统计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患者年龄高于未发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多于未发生组患者,术后物理抗凝治疗少于未发生组患者,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未发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于未发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高、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术后没有物理抗凝治疗、术前PT和APTT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增长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对于可进行人工干预的因素,需给予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 王玥康凯白云波韩斌刘野张晓峰
- 关键词:子宫肌瘤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指标
-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在宫腔粘连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子宫输卯管造影术(HSG)在诊治宫腔粘连(IUA)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3月~2011年4月经HSG诊断为宫腔粘连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HSG诊断,宫腔完全性粘连22例(11.0%),中央型粘连34例(17.0%),周围型粘连69例(34.5%),混合性粘连75例(37.5%)。经官腔镜检查,HSG与宫腔镜诊断符合率为91.0%,误诊率为9.0%。结论HSG可以确定粘连的部位和范围、程度,且操作简单、方便,患者痛苦较少,是诊断宫腔粘连常规、可靠的检查手段。
- 张晓峰苗杰
- 关键词: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粘连
- 超声诊断孕早中期胎盘植入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观察孕早中期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引产手术证实的10例孕早中期胎盘植入的临床资料,观察孕早中期胎盘植入的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 10例中,9例有剖宫产手术史。术前超声诊断胎盘植入6例,主要表现为胎盘低置,胎盘与子宫肌层间界限不清,胎盘后血流信号丰富、肌层变薄。术前超声漏诊4例。引产后48h复查超声,10例均见宫内胎盘植入残留表现。结论胎盘与子宫肌层间界限不清、胎盘后血流信号丰富及肌层变薄等二维超声图像特点对诊断孕早中期胎盘植入具有高度临床价值。
- 王莉吴青青马玉庆姚苓张晓峰
- 关键词:胎盘植入妊娠初期妊娠中期
- 小剂量顺铂动脉化疗联合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顺铂用于子宫动脉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75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单纯放疗组25例(单纯采用放疗治疗)、小剂量动脉化疗组25例(同时放化疗,顺铂周疗的剂量控制在20 mg·m-2)及标准剂量静脉化疗组25例(同时放化疗,顺铂周疗的剂量控制在40 mg·m-2)。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年生存率及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小剂量动脉化疗组与标准剂量静脉化疗组的总有效率及两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小剂量动脉化疗组的总有效率和两年生存率高于标准剂量静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放疗组及小剂量动脉化疗组的毒性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静脉组(P〈0.05);单纯放疗组与小剂量动脉化疗组患者的毒性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顺铂动脉化疗可以有效降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急性毒性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张晓峰李凤霜范晓芬王卉袁赟
- 关键词:动脉化疗中晚期宫颈癌小剂量顺铂放疗
- 剖宫产疤痕妊娠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子宫剖宫产疤痕妊娠(CSP)的诊断和最佳治疗方法,为后续的临床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有25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UAE)+MTX灌注术后,再行清宫术,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出现;另外5例患者因误诊为宫内妊娠后行人工流产术时发生大出血转至我院进行抢救,其中,4例成功实施了子宫动脉栓塞术,达到了止血目的,1例因子宫破裂直接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对子宫剖宫产疤痕妊娠(CSP)患者实施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MTX灌注术后,借助B超监测,再行刮宫术,是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的有效方法。
- 冯颖李坚段华孟凡张晓峰
-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甲氨蝶呤清宫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后妊娠囊刮除治疗宫颈/峡部妊娠的临床价值
- 本文笔者通过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近年收治的子宫颈、峡部妊娠及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化疗后,立即行妊娠囊刮除的效果,探讨了该法治疗宫颈/峡部妊娠的临床价值。
- 张晓峰
- 关键词:妊娠患者子宫动脉栓塞化疗
- 文献传递
- 4例持续性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持续性剖宫产瘢痕妊娠(PCSP)并发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例出现PCSP并发症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PCSP患者中3例出现子宫动静脉瘘(UAVF),1例出现大出血。患者均有CSP术后阴道出血表现,1例出血约1400ml。超声/磁共振(MRI)提示子宫前壁下段非均质包块,3例提示UAVF可能。1例UAVF患者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但术后包块持续存在;2例UAVF患者行宫腔镜宫内异物(瘢痕妊娠)取出术+宫腔组织吸引术+宫腔球囊放置术,术后恢复好;大出血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行腹腔镜下子宫病损切除+子宫修补+宫腔镜下诊刮术,术后恢复好。结论:超声、MRI、子宫动脉造影可为UAVF的诊断提供主要依据;UAVF和大出血患者根据出血情况酌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宫腔镜或腹腔镜手术均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崔亚美胡乔飞陈素文张晓峰罗岚蓉
- 关键词:子宫动静脉瘘大出血
- 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为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中晚期宫颈癌并行动脉介入化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入院时和动脉介入化疗后收集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指数(LI),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经动脉介入化疗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指数显著降低,而凋亡指数显著提高,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细胞增殖指数LI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而凋亡指数AI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化疗后,同一临床分期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指数LI均低于化疗前,而凋亡指数AI则高于化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能够抑制中晚期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为患者创造手术切除的机会。
- 张晓峰李凤霜范晓芬王卉袁赟
- 关键词:宫颈癌动脉介入化疗新辅助化疗细胞增殖
-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KRT17蛋白表达水平对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检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血清角蛋白17(KRT17)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NACT)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就诊的70例LACC患者,采用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治疗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KRT17蛋白的浓度,根据其中位数水平,分为低表达组及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盆腔无进展生存期(PP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的差异,以评价KRT17蛋白在采用新辅助化疗的LAC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结果:LACC患者血清KRT17蛋白浓度中位数为0.65μg/L,所有患者的KRT17蛋白浓度范围为0.49~1.26μg/L。34例患者为低表达组,36例患者为高表达组。血清KRT17蛋白浓度用于预测LACC患者的NACT疗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95%CI(0.816,0.97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6%、81.6%。血清KRT17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57.23和48.75个月;中位OS分别为58.1和55.5个月;中位PPFS分别为56.9和49.9个月;中位DMFS分别为57.1和50.1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KRT17表达水平升高与LACC患者PFS、OS、PPFS、DMFS缩短呈现正相关(P<0.01)。结论:KRT17蛋白在LACC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且其升高水平可作为NACT治疗LAC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 张晓峰宋芳朱林忠
- 关键词:角蛋白17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动脉介入化疗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子宫动静脉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子宫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预后,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妇产医院2010-2016年确诊的15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子宫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3.9岁(23~51岁),平均孕次2.6次(0~5次)。53.3%的妊娠滋养肿瘤子宫动静脉瘘来源于完全性葡萄胎。14例患者(93.3%)出现症状,呈现慢性或急性异常阴道出血。14例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而1例患者在诊断时HCG水平无法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但最终诊断的金标准是盆腔血管造影。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5例成功栓塞子宫的患者怀孕。结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反复原因不明的异常阴道出血,应考虑子宫动静脉瘘的诊断。盆腔血管造影检查、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是诊断、治疗子宫动静脉瘘优先考虑的方法,对妊娠无明显不良影响。
- 樊蓓韩超王雁张晓峰徐小红
- 关键词:子宫动静脉瘘妊娠滋养细胞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