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宇宏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水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书论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成因
  • 1篇心理学
  • 1篇学史
  • 1篇中国书法
  • 1篇三笔
  • 1篇三笔字
  • 1篇商承祚
  • 1篇审美
  • 1篇审美品格
  • 1篇审美想象
  • 1篇审美心理学
  • 1篇师范
  • 1篇师范专业
  • 1篇手相
  • 1篇书法
  • 1篇书学
  • 1篇书学思想
  • 1篇素质教育

机构

  • 6篇天水师范学院

作者

  • 6篇张宇宏
  • 1篇杨皓

传媒

  • 2篇书法赏评
  • 2篇美与时代(美...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书画世界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兴”之所至
2014年
唐人虞世南在其《笔髓论·释草》中将草书创作的心理过程划分为引兴、取兴、兴尽三个阶段。尽管"兴"发起的具体时刻是偶然的和不可预测的,可是"兴"发起的途径或者说引发"兴"的方法却可以把握,也是具有可操作性。汉唐书论中提出的有关养兴的途径主要有静养、饮酒、观物三种。
张宇宏
师范院校“三笔字”开放型教学模式设计被引量:4
2010年
高等师范院校"三笔字"(指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课是对师范专业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一门重要课程。师范院校很好地开展"三笔字"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在高师教育体系中,"三笔字"教学尚未得到普遍的重视,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尚未打开新的局面。用人单位对师范院校毕业生书写水平很不满意,学生"三笔字"书写能力普遍下降,学生自身也感到不足。从"三笔字"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目标考核、证书的使用等方面,提出"三笔字"教学改革的"开放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四年贯通实践训练为主线,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三笔字"的应用能力。
杨皓张宇宏
关键词:三笔字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师为主导师范专业
从“意在笔前”到“心手相师”被引量:1
2011年
一、"意在笔前"——意识调控作用的自觉"意在笔前"是中国书法美学史一个重要的观点,流传甚广,并为众多书家所推崇。它的提出最早是在传为西晋·卫铄《笔阵图》和传为王羲之《书论》、《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之中:
张宇宏
关键词:中国书法美学史书论
汉唐书法创作论之“兴”思想的提出及其发展
2014年
一 《说文》释"兴"为起,"兴,起也"。[1]最早在甲骨文中出现的"兴"字,商承祚先生考为四手托物而兴起。他说:"象四手各执盘之一角而兴起之。"[2]彭锋先生在分析了古文字学家对甲骨文中"兴"字的考释之后,
张宇宏
关键词:商承祚先秦文献创作论审美心理学书论古文字学家
简析张怀瓘论书法之美的心理成因
2010年
汉唐书法创作论中关于书法美心理成因的探讨在汉末蔡邕就已开始,至唐张怀瓘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虑以图之,势以生之,气以和之,神以肃之"的观点。本文认为这四个方面中"虑以图之"讲书法创作过程中书法意象的酝酿,对于模糊意象的加工、提炼、整合;"势以生之"讲书法创作中心理动态趋势对"笔势"、"字势"和"局势"的决定;"气以和之"讲书家个性气质对书家书风形成的决定作用,以及即时生命情态对于单件作品中各种形式因素的统一、和谐的决定作用;"神以肃之"讲精神的精审对书法基本审美品格的决定性作用。
张宇宏
关键词:心理成因个性气质审美品格审美想象天地之心
袁裒书学思想发微
2023年
元代袁裒撰有《书学纂要》一书,今已亡佚,其书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现今依然存世的《评书》一文中,此文也被称为《题书学纂要后》。总体上来看,袁裒的书学思想体现了元代上溯魏晋提倡复古的时代潮流。《评书》中袁裒主要讨论了书法的气韵与法度的关系,学习《淳化阁帖》流弊的问题,并且首次提出了“内擫”“外拓”的概念。这些论述虽然简短但都精准恰当,切中问题的要害,体现出袁裒对于书法认识的深度与高度,有着不可忽略的书学理论价值。
张宇宏王慕鲲
关键词:书学思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