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佩国

作品数:58 被引量:44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19篇历史地理
  • 17篇社会学
  • 12篇政治法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篇伦理
  • 7篇乡村
  • 6篇民族志
  • 5篇道德
  • 5篇社会
  • 5篇纠纷
  • 5篇法律
  • 4篇地权
  • 4篇人类学
  • 4篇农民
  • 4篇清代
  • 4篇林权
  • 4篇方法论
  • 4篇产权
  • 3篇诉讼
  • 3篇土改
  • 3篇宗族
  • 3篇乡村社会
  • 3篇历史民族志
  • 3篇公产

机构

  • 44篇上海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5篇青岛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安徽省黄山市...

作者

  • 58篇张佩国
  • 1篇王文娟
  • 1篇吕纳
  • 1篇谢杲馥
  • 1篇徐晶

传媒

  • 6篇中国农史
  • 5篇东方论坛—青...
  • 4篇社会
  • 4篇史学月刊
  • 4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开放时代
  • 3篇社会学研究
  • 2篇齐鲁学刊
  • 2篇文史哲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民俗研究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界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8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统化、祭祀权与庙产之争——清末至民国初年杭州吴山汪王庙的两次重修被引量:1
2012年
自清代光绪年间至民国初年,杭州吴山的汪王庙历经了两次重修,汪姓族裔在汪王庙的"考古"中对于汪华形象的再建构,其表述皆服从于对汪王庙祭祀权和庙产的考量;而他姓官绅、文人对吴山汪王庙的地景想象,则凸显了汪王的神明地位。汪氏族裔的组织,由于没有杭州附近地域化村族的支持,只能说是带有宗亲会的雏形,吴山汪王庙的祭祖没有因此而形成对于汪公祖先崇拜的信仰圈。
张佩国
关键词:正统化
走向产权的在地化解释——近代中国乡村地权研究再评述
在近代中国乡村地权的研究中,围绕着清代刑科题本、台湾淡水新竹诉讼档案、徽州契约文书、"满铁中国农村惯行调查"等基本资料,很多社会史、经济史、法律史学家进行了相当优秀的研究,但在理论和方法上亦出现了若干问题,如在利用司法档...
张佩国
文献传递
近代山东农村土地分配中的度量衡及币制问题被引量:2
1998年
土地分配贯穿于近代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全过程,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自然──生态特点,土地分配也必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所涉及的度量衡及币制因素也千差万别,近代山东农村也不例外。山东省内,即如一县之四乡或一镇之四关,度量衡及币制亦有差异,这使以地权转移为中心的土地分配所表现的经济财产关系也错综复杂。这项研究,试图以实证考辨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细微处厘清混乱不堪的度量衡及币制,进一步透视土地分配中所呈现的经济财产关系的本质;并力求突破传统地方史研究的偏狭视野,而在史学方法上带有更为普遍的学术意义。
张佩国
中国乡村革命研究中的叙事困境——以“土改”研究文本为中心被引量:22
2003年
在有关二十世纪中国乡村革命的研究中 ,存在着诸多的叙事困境 ,如“革命”与“现代化”叙事的两难 ,革命叙事中的官方表达与实践逻辑的背离 ,地主与农民的对立 ,国家权力与村落社会的二元解释等等。突破这些困境所采取的研究策略 ,应是深入乡土社会内部去观察、理解农民行为的社会历史空间。
张佩国
关键词:乡村革命乡土社会农民行为研究文本
近代江南的农家生计与家庭再生产被引量:17
2002年
一个个有着独立生计的家户是土地占有和经营的基本单位 ,故农家生计的解释对理解乡村地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视角。以往所谓“农家经济”的研究 ,实际上是从经济学的学科视野对农家生计做单一化的学科分析 ,离农民的日常生活尚有一定的距离。近代江南农民在狭小的家庭土地占有和经营规模条件下 ,普遍地选择兼业 ,除经济的考虑之外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家庭人口的再生产需要和宗祧继承的家族伦理观念 ,溺女婴就是一个典型地建立在文化习俗基础上的经济选择。着眼于现代化理论视角的分析 ,其价值诉求隐含了更多的应然判断 ,其逻辑是近代江南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合理之处甚多 ,应该朝着合理的现代化方向努力。而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空间中 ,江南农民的家庭生计只能是这样的一种境况。与农民的日常生活逻辑相比 。
张佩国
关键词:农家经济人地关系妇女家庭角色兼业
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法律史和法律人类学相关研究评述被引量:25
2005年
对于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问题,法律史和法律人类学领域的部分学者做了相当出色的工作。法律史方面,主要是黄宗智、滋贺秀三、寺田浩明、梁治平等学者就清代司法性质和"第三领域"概念所展开的学术争论。法律人类学领域的学者,有的运用国家/社会二元化模式研究了国家法、村规民约和民间法的关系,有的学者运用法律多元的方法论研究了乡村社会的权力与秩序;有的学者更突破了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二元论,从关系/事件的研究策略解释了乡村纠纷及其解决的法律实践。
张佩国
关键词:民间法国家法法律史法律人类学纠纷法律实践法律多元
近代山东的征税体制与村落权力结构被引量:8
2000年
近代山东农民负担沉重,田赋种类繁多,加之度量衡、亩制和币制的混乱,以及田赋征收制度不合理,致使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行政权力在农村基层统治结构中日趋虚弱,弊端丛生。为了通过征税系统实行国家权力对村落社区的统治,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不惜任用土豪劣绅、盗匪恶霸充当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他们横征暴敛,武断乡曲,欺压百姓,从而使基于征税、摊款所产生的官民政治冲突,超出了土地占有基础上的经济剥削程度,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张佩国
关键词:经济剥削
近代山东村落社区结构的整合与分化被引量:5
2000年
在近代山东农村,村落社区成员对土地、资金、村公产等物质资源和宗教、教育、村庄自卫等人文资源的分配,必须通过各种社会组织才能得以进行,其中宗族组织起了统合血缘地缘关系及情感流向的关键作用。在村落社区以宗族组织为中心的社会结构整合过程中,会出现基于地权分配不均衡而产生的社会分化,这必然导致经济社会地位相近的村落成员组成某些特殊的社会组织,从而使村落社区结构在统合性中又产生一定的分异性。
张佩国
关键词:地权分配村落社区宗族组织社会分化
多学科的中国乡村社会研究 革命、宗族与方法讨论被引量:3
2007年
张佩国
关键词:乡村社会社会研究宗族社会现象
晚清史学的文化视野被引量:1
1997年
晚清史学的文化视野张佩国从大文化的角度看,任何社会历史均应被看作文化演进过程,自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这70余年的历史也不妨作如是观。晚清时期,物器制造、体制设施、民众文化心理诸文化层面均有了空前深刻的变化,此不详论。这里,紧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一全方位的...
张佩国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历史观近代史学文化视野三世说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