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 作品数:32 被引量:70 H指数:4 供职机构: 保定市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保定市构建新型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实践与对策 被引量:2 2019年 气象防灾减灾,关键在防,核心在减。保定市在依法防御、联合防御、科学防御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工作瓶颈。全面提升气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构建新型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需在防灾减灾理念、基础设施水平、科技支撑能力和保障机制等多方面出对策、抓落实。 刘悦 孙小诺 王岚 张会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 防御 河北省苹果膨大期高温热害和气候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9 2019年 选取河北省45个苹果种植主产县,利用1988-2017年6-8月≥35℃高温日数、≥0.1 mm降水日数、20~27℃适宜气温日数(剔除高温和降水同时出现日数)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河北省苹果膨大期高温热害指数和气候适宜指数时间变化特征,并对各指数进行分级、评价。采用GIS反距离权重法差值分析,构建区划图,分析河北省苹果膨大期高温热害指数和气候适宜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苹果膨大期高温日数以每10年0.9天的日数上升;适宜气温日数、降水日数分别以每10年2.7、1.1天的日数下降。历年高温热害指数每10年上升0.03,气候适宜指数每10年下降3.6。高温热害重度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中南部的冀南地区,中度风险区分布在河北省境内太行山中、西部及河北平原的北部区域,轻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燕山区域的冀东地区。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燕山区域的冀东地区、西北及环渤海区域;较适宜区分布在河北省境内太行山中部及河北平原的北部区域,也包括沧州、邯郸市的苹果种植县;一般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中南部的冀南地区。 魏丽欣 张良玉 赵春雷 张会 孙小诺 刘宏举关键词:苹果 膨大期 高温热害 气候适宜性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实现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系统是保定市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指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采用 vb.net+sqlserver+acess 语言编写。它涵盖了保定市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值班管理、气象灾害应急人员管理、启动与响应预案、气象灾害应... 张会 刘海悦 陈亚敏 任春颖 司丽娟关键词:气象灾害 应急管理系统 “气象+”集智集力模式农业气象业务培训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 2019年 以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农业气象业务培训为例,综合分析农业气象业务培训工作现状及问题,提出"气象+"集智集力农业气象业务培训模式,为进一步发展气象业务培训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王欢 司丽丽 杨霏云 闫峰 张会基于FY-4A卫星资料的保定地区对流初生研究 被引量:2 2025年 为提高保定地区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能力,基于FY-4A卫星资料,借鉴相关学者的对流初生(CI)识别方法,并根据FY-4A卫星的特点,对CI判据及阈值进行调整和优化。选取FY-4A卫星的6个通道数据,构建了包含12个指标的CI判据集。选取2020年6月25日保定地区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案例分析,使用雷达组合反射率验证该CI预警方法的准确性、时效性。结果表明,优化调整后的CI预警方法能提前30~40 min预警保定地区的强对流初生过程,为短时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提供理论支持。 董疆南 吴剑坤 张会关键词:强对流天气 河北省强对流天气统计分析 2010年 利用1999—2006年全省142个基本站的强对流观测资料(5~8月)和2.5°×2.5°分辨率,间隔6 h NCEP/NCAR全球客观分析资料,对河北省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详细统计,结果表明:雷暴、雷雨大风和冰雹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趋势,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5月最少;午后到傍晚为各种强对流天气的日高峰期,冰雹和雷雨大风稍滞后于雷暴。 马鸿青 张会 黄鹤 王志超关键词:强对流 1961-2019年广西喀斯特地区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4 2022年 广西喀斯特地区是典型的生态敏感脆弱区,了解该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规律可为其石漠化治理和植被保护恢复提供科学参考。基于1961—2019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RClimDex软件计算6个极端气温指数和2个极端降水指数,运用Mann-Kendall法和线性趋势分析法分析广西喀斯特地区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9年,冷昼日数(TX10p)、冷夜日数(TN10p)和冷持续日数(CSDI)均减少,暖昼日数(TX90p)、暖夜日数(TN90p)和暖持续日数(WSDI)均增加,研究区对全球变暖为正响应,气温变化以变暖趋势为主,夜间气温的增加幅度比白天大。近60年,TN10p、TX90p、TN90p和CSDI发生明显突变。空间分布上,TX10p、TN10p和CSDI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减少趋势明显地区多集中在百色市和桂林市。TX90p、TN90p和WSDI空间分布具有相似性,增加趋势明显地区集中在百色市东北和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强降水量(R95p)和极强降水量(R99p)呈增加趋势,R99p增加趋势更明显;近60年,两者均未发生明显突变。空间分布上,R95p和R99p由西南向东北均呈增加趋势,增加趋势较明显地区集中在桂林市。 陈燕丽 谢映 张会 韦春霞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 喀斯特地区 河北保定市“23·7”强降水过程的观测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利用常规、加密观测资料,风廓线、双偏振雷达探测数据等,对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市的强致灾性极端强降水过程的阶段性演变、观测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大陆高压与副高形成“北方高压坝”、台风“杜苏芮”减弱低压北上受阻的环流背景下,“杜苏芮”倒槽、“杜苏芮”残涡东侧的暖式切变线以及副高外围南风气流先后造成保定3个阶段的降水,最长单站降水持续时间70 h,7月30日07:00(北京时间,下同)至8月1日03:00涿州上游、海拔高度介于0.1~1 km的浅山区内不断出现短时强降水、“列车效应”显著,导致该区域出现极端的洪灾。2)29日倒槽降水雨带呈东北—西南向并随时间西北移,最大降水强度39.4 mm/h;30日副高西移,倒槽东侧位势梯度加大,同时台风“卡努”北侧东南气流并入,冀鲁地区低空东南急流加强、北伸,雨带呈“人”字形,降水落区无变化但短时强降水频次增大、强降水范围集中,雨强增至82.2 mm/h。3)切变线降水阶段,对流不稳定层增厚,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风—东南风切变线与南风—东风切变线之间,多局地短时强降水,最大雨强为76.3 mm/h。4)“杜苏芮”影响结束后,副高外围的低层偏南气流有明显的风速辐合,引发暖区局地降水,雨带呈准南北向且分为多轮次,各轮次降水落区次第向东移动且强度不断减小,阶段内最大降水强度54.2 mm/h。5)双偏振雷达图像显示,在倒槽降水阶段,前期为低质心暖云降水,对流发展高度最低,暖云碰并机制明显,雨滴粒子直径最大;“卡努”东南急流并入时段,0°C层下降、-10°C层抬升,对流高度增加,霰粒子增长、冰相粒子聚合融化,雨滴粒子浓度增至最大。在切变线降水时0~-10°C层厚度减小而-10~-20°C层厚度增加,对流发展高度最高,霰粒子凇附增长更为明显。6)地形对降水有增幅作用,倒槽降水阶段东南 于雷 于雷 张会 熊秋芬关键词:强降水 双偏振雷达 地形影响 保定市人工影响天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020年 从系统框架设计、系统关键技术支撑、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保定市人工影响天气信息管理系统,指出系统能对人工影响业务管理工作实行模块化管理,多用户、分角色访问不同数据资源,解决了人工影响业务操作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科学化,信息数据化,口径统一化等问题,大大提高了人工影响业务管理工作效率,促进了保定市人工影响业务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智能化发展。 张会 刘悦 张艳菊 王岚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 信息管理系统 模块化 新型自动气象站实时备份和监控报警方法及系统探究 2021年 新型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备份和监控报警系统,解决了新型自动气象站ISOS软件系统数据备份的难题,并实时监控自动气象站ISOS软件系统的运行状态,对运行中出现的死机、断网、数据卸载、上行等故障,通过文字显示、语音提醒、短信发送、拨打电话等多种方式实时报警,方便值班员快速有效的处理故障,保证了观测数据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张会 徐志清关键词:自动气象站 备份 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