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伯勇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绵竹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依托泊苷与伊立替康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对比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比较依托泊苷与伊立替康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伊立替康( d1)+奈达铂( d1~d3),对照组患者给予依托泊苷( d1~d3)+奈达铂( d1~d3),每3周为1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结果近期有效率治疗组为74.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35%( 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完成周期数、剂量调整率及延迟化疗情况均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组患者Ⅲ度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为48.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06%( P〈0.05);两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TTP)及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对治疗完成周期数、剂量调整率及延迟化疗情况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对TTP及1年生存率无明显改善。
- 廖伯勇何启明李维旭林曦
- 关键词:依托泊苷伊立替康奈达铂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
- 胰腺癌冷冻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多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胰腺癌冷冻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和治疗。分析胰腺癌冷冻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所致PGS与多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所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10例患者和行胰腺癌冷冻术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在B组患者(胰腺癌冷冻术组)中有31例(67%,31/46)患者出现了PGS,其中有29例肿瘤位于胰头和钩突部,2例肿瘤位于位于体尾部。在A组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有10例(4.8%,10/210)患者出现了PGS。B组的胃瘫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X=145,P<0.001)。A组PGS患者有9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饮食调节、药物、胃液引流等)而痊愈,1例患者再次手术,但症状无明显好转。然而,所有的B组PGS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痊愈。胰腺癌冷冻所致PGS同冷冻术、胰腺肿瘤的位置有密切的相关性,但同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术前胃输出道梗阻,以及胃、胆道所行的手术方式和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所致PGS同胃手术后所致PGS的机制相似。胰腺癌冷冻术后PGS可能与冷冻引起Cajal细胞的损害有部分关系。另外,还可能与胰腺十二指肠区域的冷冻,各种因素引起胃窦幽门部和十二指肠部的缺血、神经损害有一定关系,或与这些因素引起血中胃动素浓度降低有关。结论:胰腺癌冷冻可引起胃瘫,胰腺癌冷冻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由多种原因引起,其确切机制不清。这二者引起PGS的机制(致少部分)不同。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保守治疗对PGS患者有效,手术应视为胰腺癌冷冻术后PGS的禁忌症。
- 李本海董科李波何启明陈传刚明孟林周义建石平川廖伯勇
- 关键词:胃瘫冷冻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癌
- 一种新型双套囊封堵器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双套囊新型卡压填充型双套囊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或急诊行支气管麻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200例),实验组(100例)无论开左右胸全部使用卡压填充型双套囊支气管封堵器,其中实验右组(双囊右组)为开右胸62例,实验左组(双囊左组)为开左胸38例。对照组(200例)中100例使用双腔气管导管,其中双腔右组为开右胸61例,双腔左组为开左胸39例。100例使用单套囊支气管封堵器,其中单囊右组为开右胸55例,单囊左组为开左胸45例。分别观察手术侧肺叶塌陷效果;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平均住院天数;术后患者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 新型卡压填充型双套囊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中使用效果理想,与两个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声嘶、咽痛发生率与使用双腔气管导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与使用单套囊支气管封堵器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卡压填充型双套囊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中可以广泛使用,无论开左胸、右胸均可使用。减少患者术后咽痛及声嘶,增加了患者的就医舒适性及就医感受,并且不增加术后肺部感染机会。
- 谢斌欧怡廖伯勇
- 关键词:封堵效果
-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基于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 2025年
-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绵竹市人民医院行VAT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管方式分为BB组和DLT组。按1∶1比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平衡两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手术监测指标、插管定位时间、插管时间、肺塌陷质量、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共纳入334例VATS患者,DLT组168例、BB组166例。PSM后,每组各120例。在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0.5 h时,两组在心率、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气道峰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插管定位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组插管时间显著短于DLT组,DLT组肺塌陷质量为好的比例较BB组更高(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术后24 h声嘶、气道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T组术后24 h中重度咽痛发生率较BB组更高(P<0.05)。结论BB和DLT在VATS中均能提供安全的麻醉管理。两种装置在插管时间、肺塌陷质量和术后咽痛发生率等方面各有优劣,临床选择应综合考虑手术需求、患者特点和操作者经验,以实现最优的麻醉管理效果。
- 欧怡邵雨韩佳杨懿琳廖伯勇
-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支气管封堵器双腔支气管导管
- 爪形肋骨板与可吸收肋骨钉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可吸收肋骨钉与纯钛爪形接骨板应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64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8例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为对照组,36例采用纯钛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为研究组,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术后的动脉氧分压(Pa0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爪形接骨板应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效果显著且不增加并发症,能有效改善术后肺通气功能。
- 廖伯勇何启明李维旭
- 关键词:可吸收肋骨钉多发性肋骨骨折
- 管胃成形术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附88例报告)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管胃成形术在食管重建中的临床运用可行性及优势分析。方法对8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用管胃重建食管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探讨该术式的具体应用方式及在防止并发症,提高手术根治效果方面的优势。结果本组88例,均术后近期恢复良好。结论用管胃重建食管治疗食管癌切实可靠并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胸胃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提高了手术的根治效果减少胃等处转移癌的发生。
- 廖伯勇何启明
- 关键词:食管癌并发症转移癌
-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术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1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11例(6.8%),9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横结肠造瘘治愈。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高,应以预防为主,术后体温、血常规、腹部体征及引流物异常有助于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引流管通畅引流、冲洗、抗感染辅以TPN和横结肠造瘘是治疗吻合口漏的主要方法。
- 李本海何启明陈传刚明孟林周义建石平川廖伯勇
- 关键词:直肠癌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