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前进 作品数:59 被引量:116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化学工程 医药卫生 更多>>
盐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姜春艳 王后根 康前进 刘静 白林泉降解铁皮石斛多糖的内生真菌筛选及产物组分分析 2025年 目的:以铁皮石斛多糖为唯一营养物质,从内生真菌中筛选可降解多糖的潜力菌株。方法:利用微生物液体培养发酵技术筛选可降解铁皮石斛粗多糖的内生真菌,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苯酚硫酸法、二喹啉甲酸(BCA)法、间羟基联苯法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法测定降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糖含量、总蛋白质含量、糖醛酸含量和单糖组成;对降解产物的紫外光谱图、红外光谱图、表观结构进行比较和分析;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降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发现4株内生真菌可降解铁皮石斛粗多糖DOP-60%。其中,D-25菌株的降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2.55×10^(3)),得率最高(76.7%);DOP-60%与降解产物CDOP-3~CDOP-6的单糖组成类型相同,甘露糖含量增加。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降解产物中CDOP-5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对较强。结论:利用铁皮石斛内生真菌降解其多糖,得到4株可降解铁皮石斛多糖的潜力菌株,菌株D-25降解效果最好、多糖得率最高。 席星雨 郭兴利 胡江苗 胡江苗关键词:内生真菌 降解 一种糖肽类抗生素可视化检测的生物传感器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糖肽类抗生素可视化检测的生物传感器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通过在模式菌株天蓝色链霉菌M1146中,对染色体上D‑丙氨酸‑D‑丙氨酸连接酶编码基因ddlA进行定点突变,并以突变后菌株为底盘宿主、以能够感知糖肽类... 康前进 王珩瑜 盛勇 邓子新 徐敏基于ARTP诱变的安丝菌素P-3高产菌株高通量筛选 被引量:1 2021年 美登素家族的安丝菌素P-3(ansamitocin,AP-3)属于大环内酰胺类抗生素,有极强的抗肿瘤活性。鉴于其重要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提高AP-3的产量成为国内外研究重点。本研究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并结合24深孔板发酵及以线黑粉酵母(Filobasidium uniguttulatum)为指示菌的高通量生物测定筛选技术,最终筛选到两株AP-3产量稳定提高15%的珍贵束丝放线菌(Actinosynnema pretiosum)的突变株——M13和M144。并对高通量生测筛选技术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实验过程的最佳参数:在液体摇瓶YPD中培养15 h时线黑粉酵母指示菌株可达到对数生长中期,且当摇瓶转接至孔板的接种量为10%时,指示菌与AP-3混合培养至30 h达到稳定期,可以明显观察到指示菌在0.2~0.7μg/mL AP-3浓度范围内的线性生长变化,酶标仪OD_(600)读数与AP-3浓度之间的标准曲线为y=0.0228x+1.8377,R^(2)=0.9906。以AP-3产量提高15%作为筛选指标,可筛选出高产突变株。对经高通量生测筛选出的突变株经10轮传代发酵后,最终筛选出两株AP-3产量稳定提高的突变株M13和M144。经二代重测序后,可定位突变株内部的突变位点,为今后从全基因组层面解析AP-3的高产原因,以及建立珍贵束丝放线菌ATCC31280的代谢网络提供理论基础。 栾书慧 成筱钰 康前进 马伟 白林泉关键词:高通量筛选 诱变 高活性苯丙素类衍生物的定向设计及其生物合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活性苯丙素类衍生物的定向设计及其生物合成方法。该设计方法利用氨基肉桂酸作为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前体,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对所获得衍生物与靶蛋白进行对接来评价其生物活性高低。本发明主要涉及三个高活性苯丙素... 康前进 胡晓婧 欧一新 白林泉低毒纳他霉素衍生物的基因工程创制与高产 纳他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真菌多烯类抗生素,被广泛用于食品防腐、抗真菌兽药以及人类角膜炎治疗.多烯类抗生素可以结合真菌细胞膜内的麦角甾醇,进而杀死真菌,但由于其同样可以与哺乳动物细胞膜内的胆固醇结合,因而在临床应用中会表现出... 齐震 康前进 姜春艳 赵一雷 白林泉抗生素生物合成调控元件的功能解析 2016年 抗生素生物合成的整个过程由多个环节构成,受到前体物供给、装配、外运、调控和抗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形成了相应的各种生物合成元件和模块。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控制生物合成基因转录和翻译等表达水平的调控蛋白及其机制。放线菌的调控蛋白有全局性、多效性和途径专一性三种类型,并形成复杂的级联调控网络,对抗生素的合成实施严谨的控制。调控基因的功能鉴定和调控机理的解析是定向提高生物合成基因转录水平和抗生素产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抗生素高效合成的放线菌底盘生物的必要基础。在该研究执行的前两年,本研究重点对纳他霉素产生菌和天蓝色链霉菌的多个重要调节基因及其调控机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优化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提高生物合成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水平,因此,解析抗生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是实施该策略的重要前提。该研究对恰塔努加链霉菌和天蓝色链霉菌中跟那他霉素、十一烷基灵菌红素和放线紫红素相关的多个途径专一性基因和多效性基因进行了功能鉴定,揭示了放线菌抗生素生物合成复杂而特别的调控机制,为途径优化和优良底盘生物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调控基因的改造显著提高了抗生素的产量或缩短了发酵周期,已经初步显示出改造调节基因是提高抗生素产量的重要合成生物学策略。 李永泉 毛旭明 康前进 白林泉关键词:抗生素 生物合成 放线菌 白色链霉菌DSM 41398中洋橄榄菌素和放线吡喃酮的发现及其生物合成途径分析 2018年 【目的】从菌株Streptomyces albus DSM 41398的发酵产物中发掘结构多样的由I型聚酮合酶催化形成的化合物,以期找到具有新颖结构或强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结构鉴定的基础上,对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分析。【方法】利用HPLC分析方法,通过系统比较野生型菌株S.albus DSM 41398与I型聚酮合酶编码基因簇失活突变株的发酵产物差异,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定向分离。然后,利用~1H-和^(13)C-NMR以及HR-ESI-MS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最后,利用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推测和分析。【结果】从5 L的S.albus DSM 41398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聚酮类化合物放线吡喃酮和洋橄榄菌素,分别定位了它们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并分别对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推导。其中,放线吡喃酮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为首次报道。【结论】本研究一方面为基因组发掘S.albus DSM 41398中其他由I型聚酮合酶催化形成的化合物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相关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谢守锋 芦晨阳 胡晓婧 蒋程恺 康前进 白林泉 邓子新低毒匹马霉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低毒匹马霉素衍生物,分子式为C<Sub>33</Sub>H<Sub>49</Sub>NO<Sub>10</Sub>,化学结构式如下:<Image file="DDA0000595997350000011.GIF" h... 白林泉 齐震 康前进 姜春艳文献传递 基于化学遗传学筛选产萘醌类化合物内生放线菌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为探究含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美登素的滑桃(Trewia nudiflora)种子中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以及从内生放线菌中寻找萘醌类化合物产生菌。【方法】利用放线菌富集筛选培养基对经消毒处理的滑桃种子进行内生菌分离,根据菌落形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种的分类鉴定。通过对所分离到的内生放线菌拮抗模式病原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物病原真菌(小麦赤霉菌、水稻纹枯病致病菌等)活性检测,以及萘醌类化合物合成关键基因为探针定向筛选萘醌类化合物产生菌。【结果】从分离到的100余株滑桃种子内生菌中鉴定出66株以链霉菌为主的放线菌,发现Streptomyces sp.HTZ27菌株含有目标基因,经固体发酵、化合物分离纯化、鉴定后,发现该菌发酵产物中有呋喃萘醌I,得率接近5 mg/L。【意义】本研究采用的化学遗传学方法可有效提高筛选目标化合物产生菌的效率,所筛选到FNQ I产生菌为深入研究呋喃萘醌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与调控、抗肿瘤分子机理以及产业化应用等创建了有利条件。 李芳 康前进 姚晓玲 李妍妍 魏茂龙 曹勇 林双君 白林泉 马伟 邓子新关键词:内生放线菌 化学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