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博娟

作品数:1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建筑
  • 3篇教学
  • 2篇文化
  • 2篇街区
  • 1篇地域性
  • 1篇信息时代
  • 1篇遗产
  • 1篇移动性
  • 1篇营造法式
  • 1篇再利用
  • 1篇止损
  • 1篇设计教学
  • 1篇实践教学
  • 1篇四合院
  • 1篇年级
  • 1篇逐水
  • 1篇装饰
  • 1篇装饰艺术
  • 1篇文化关联
  • 1篇文化遗产

机构

  • 11篇青岛理工大学

作者

  • 11篇崔博娟
  • 5篇邓夏
  • 1篇陈艳
  • 1篇赵琳
  • 1篇张玲

传媒

  • 1篇住宅与房地产
  • 1篇福建建筑
  • 1篇南方建筑
  • 1篇山西建筑
  • 1篇重庆建筑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建设科技
  • 1篇建材与装饰
  • 1篇区域治理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历史街区:城市活力的过去和未来
本文将历史街区的复兴视为城市活力构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认识论上,从动态发展的角度重新解读了"新"与"旧"的关系及其意义,从风险角度切入了活力重估,将"君臣佐使"的观点运用于历史街区规划活力,重申历史复兴在城市魅力与活力...
邓夏崔博娟
关键词:历史街区
文献传递
北京四合院的空间模式被引量:2
2013年
北京四合院经历了百年沧桑,至今仍然是老城区主要的居住形式之一。北京四合院院落布局有序,居住不仅是建筑空间的围合,还是传统的延续。对四合院的发展及内涵和建筑特色简要介绍,通过对四合院空间与西方建筑模式语言进行分析,期望能够将传统四合院空间模式现代化、实用化,使其成为由传统建筑向现代表达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成为一种蕴含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创作思考方式。
崔博娟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
传统建筑之与现代绿色
2006年
细观中国传统建筑,其中不乏现代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本文从绿色建筑的概念出发,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绿色"理念,希望对现代绿色建筑设计能够有所启迪.
崔博娟赵琳
关键词:传统建筑绿色建筑
建筑史课程教学探析
2018年
在现今的信息时代,建筑史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网络的发达提供了数不清的资源,另一方面极大丰富的信息让人无所适从、难以取舍。在建筑史教学中通过建立文化关联——建筑艺术谱系,形成开放的知识框架,利用各学科资源,将信息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建立多重角度的建筑认知。通过对经典建筑的学习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
崔博娟邓夏孙文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文化关联
基于里院价值的“微改造”模式复兴探讨被引量:2
2019年
青岛里院,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环境,它根植于青岛本土、与青岛城市发展史相伴而生。目前尚存且成片存在的里院已逐渐成为孤立的历史街区,具有稀缺、不可复制、活态等特性,其价值不言自明。该文从梳理与里院未来发展振兴相关联的多样性价值、资源价值入手,提出“微改造”模式复兴探索。在保持里院原有风貌的前提下激活其内在生命力,寻求切实可行的再生策略。
崔博娟邓夏白林
关键词:文化遗产
基于培养城市环境观念的(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探讨
2018年
以基于城市环境分析的建筑设计观念培养为主线进行教学,可以转化传统教学中重功能与形体、轻环境和整体的倾向,将设计课组织的切入点放在场地环境的分析上,注重构思和设计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从环境整体出发的设计思维,提高其实践能力,文章重点介绍了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对此所作的教改探索。
张玲崔博娟陈艳
关键词:建筑设计教学
青岛里院街区规划复兴探思
2018年
青岛里院,既属于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又属于民生切身相关的生活环境,本文基于民生人本而提出"保障性止损",以环境整治作为历史街区再生复兴的启动项,以"包容性"作为未来保护与更新愿景的总体原则,探讨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前提下激活其内在生命力,寻求切实可行的再生策略。
邓夏崔博娟
城市发展中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再利用的法理问题
2020年
对于历史地段的历史建筑,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这一点早已成为共识。而对于历史城区中大量存在的不可移动文物,怎样干预与应对才是合理的,以及采取的方式及其依据,这些关键问题事实上一直存在理解和认识的差异。随着新修正的文物保护法的出台,特别是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处置权的下放,各地相关部门理解上的差异,在保护问题上难免产生新的威胁,对此,应以更为审慎的态度重新认识与阐释,并在进一步激活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有益利用这个思路下,引领方向,保驾护航。本文首先梳理比较了国内外“保护”相关概念,提出关键概念的措辞表述及条文阐释在有效指导保护方面至关重要。其次,针对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将侧重点置于民众性的公平和教育方面。作为真实生活社区动态保护的探索,目前尚缺乏法律依据。如何以法理框架去引导和约束,兼有导向性、弹性,又有控制力,这是当代文化遗产,特别是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
邓夏崔博娟
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城区再利用法理问题
从蒙古包到可移动建筑
2015年
自古以来建筑在人类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就汇集了不容忽视的可移动特性。蒙古包与"逐水草而居"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相适宜,与现代可移动建筑一样,都具有建造速度快、经济性、可循环性及不受场地条件限制等优点,呈现出方便快捷的突出特点,对可移动建筑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启示。
崔博娟
关键词:建筑形态可移动性《营造法式》
关于《建筑初步》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年
文章从《建筑初步》教学体系改革探索出发,简要介绍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方式,结合笔者在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学生学情和教学方面分析目前《建筑初步》教学过程、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期提高《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体系化,推动教学研究的发展。
崔博娟
关键词:实践教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