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障
  • 4篇白内障
  • 3篇超声
  • 3篇超声乳化
  • 2篇植入
  • 2篇植入术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网膜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机构

  • 9篇重庆市綦江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岳鹏
  • 7篇刘玺
  • 7篇陈维
  • 2篇李志宏
  • 1篇胡柯
  • 1篇梅晓丽

传媒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大医生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8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至两组,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为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为患者进行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视力情况、手术前后眼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眼压情况大致相同(40.5±8.7)mmHgvs(40.1±8.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6,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眼压(22.8±4.2)mmHgvs(24.9±5.5mmHg)均显著降低,并在术后1个月(23.5±5.0)mmHg,(26.2±6.1)mmHg、术后3个月(23.1±4.8)mmHgvs(26.0±5.8)mmHg和术后6个月(24.3±5.4)mmHg,(27.5±6.6)mmHg逐渐升高,但研究组患者眼压升高幅度更缓慢,数据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6.63、5.98、8.56,P<0.05)。结论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大幅提高,眼压改善良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刘玺李共举岳鹏陈维刘玉陈小龙倪佑强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青光眼白内障
观察 Ahmed 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2016年
研究 Ahmed 青光眼阀植入术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临床治疗中的具体效果。方法:将 2014 年 9 月-2015 年 8 月于我院接受手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 42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 Ahmed 青光眼阀置入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眼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后的眼压为(17.65±4.32)mmHg,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t=19.84,P<0.05);手术成功率 88.10%,总并发症率 23.81%。结论:Ahmed 青光眼阀植入术有利于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且通过对并发症予以及时有效处理,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成功率,在临床上需引起重视。
陈维刘玺聂坤芹岳鹏
关键词: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难治性青光眼临床疗效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术中低体温管理中的应用
2018年
研究分析在预防术中低体温管理中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03月~2018年0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49例,采用常规管理手段,研究组为49例,予以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比较两组低体温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7.96%),高于参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5.71%),同时研究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6.12%),要低于参照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中低体温预防管理中实施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具有十分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聂坤芹岳鹏袁东梅杨毓素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在基层防盲中的应用及推广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在基层医院开展防盲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2006年7月~2012年1月收治的688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及囊外摘除组,分别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现代囊外摘除术的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矫正视力、裸眼脱盲率、裸眼脱残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超声乳化组矫正视力、裸眼脱盲率、裸眼脱残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31±0.11)、98.0%、79.9%、4.9%,囊外摘除组则为(0.32±0.13)、83.7%、41.9%、15.1%;平均矫正视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乳化组裸眼脱盲率、裸眼脱残率显著高于囊外摘除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囊外摘除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在基层医院防盲工作中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值得在基层防盲推广应用。
李志宏刘玺岳鹏陈维李共举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
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年
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的疾病在中老年的人群中属于常见疾病,为了探究对其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筛选2017年2月—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7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并将所选的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中,给予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般性的处理治疗方案。给予对照组进行再一般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眼底的物理治疗方法,即眼底激光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数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5.74%,对照组的总有效数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09%。所以观察组采用激光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P<0.05)。结论相对一般的疗法,眼底的激光治疗对于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在治疗前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快速的进行相应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
刘玺陈小龙岳鹏陈维刘玉李共举倪佑强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临床疗效
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中VEGF、SDF-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PRP)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的影响。方法我院DR患者59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光凝组(29例)和联合组(30例),光凝组给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联合组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房水VEGF、SDF-1水平及最佳纠正视力(BCVA)、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MT),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房水中VEGF、SDF-1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光凝组(P<0.05);治疗后1、3月两组CMT、BCVA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光凝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可有效降低DR患者房水中VEGF、SDF-1的表达,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刘玺岳鹏陈维刘玉李共举倪佑强陈小龙
关键词:全视网膜光凝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鼻内窥镜下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慢性泪囊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观察组经鼻内窥镜下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对照组经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18%vs.78.43%,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效果显著。
岳鹏刘玺聂坤芹刘玉陈小龙李共举倪佑强陈维
关键词:鼻内窥镜慢性泪囊炎
白内障防盲网络建设在基层防盲点的作用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探讨在基层防盲点中建设白内障防盲网络的效果。方法 从区人民医院角度出发,建立全区-镇-村三级白内障防盲网络,在建设防盲网络后每年对我区居民进行致盲眼病调查,将符合白内障手术指征的患者纳入重点观察人群,并引导其进行复明手术,同时统计全区的白内障防盲网络建设情况、居民双眼盲率及脱盲率。结果 我区各中心医院及卫生院眼科每年就诊人群共计1003 例,确诊为白内障651 例,各村卫生点的眼病巡诊人群共计2586 人,确诊为白内障2002 例,白内障病患占受检人群的73.9%。2653 例白内障患者中,为可治性白内障1538 例,经白内障复明手术治疗后,脱盲患者1526 例,脱残患者1520例,脱盲率、脱残率分别为99.2%、98.8%。结论 在基层防盲工作中,从区人民医院角度出发,建立全区-镇-村三级白内障防盲网络,有助于提高基层白内障及其他眼科疾病的检出率,是提升基层防盲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值得在基层中推广和应用。
岳鹏梅晓丽
关键词: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细胞的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旨在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在临床上指导白内障超乳手术的改进,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的125例125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可能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各因素在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呈线性相关(F=2.13,P=0.017<0.05;F=2.58,p=0.016<0.05);其中对超声乳化术后1周和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影响最强的因素均是核硬度(P=0.012,p=0.014),其次为超乳时间(1周时P=0.005,3个月时P=0.034)。在术后1周内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与核硬度、粘弹剂类型呈显著性相关(P=0.012,p=0.036);在术后3个月与核硬度和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呈显著性相关(P=0.014,p=0.012)。结论:超乳时间、超乳能量、粘弹剂的类型、超乳模式、核硬度、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关,最危险的因素是核硬度,其次是超乳时间。
刘玺陈维岳鹏李共举胡柯李志宏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