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英
- 作品数:64 被引量:334H指数:9
- 供职机构:衢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衢州市科技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衢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衢州市健康人群百日咳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监测衢州市健康人群百日咳抗体,为制订科学的免疫方案和提高接种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分新生儿、2岁、3岁、4~5岁、6~7岁、8~10岁、11~15岁、16~25岁、26~35岁、36~59岁和≥60岁共11个年龄组,按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0~50名监测对象,共采集357名健康人血清,采用Ig G抗体定量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测定百日咳PT-Ig G。结果百日咳PT-Ig G抗体总阳性率为26.61%,百日咳各年龄组阳性保护率和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日咳PT-Ig G抗体阳性率较高,反映出取得了明显的流行病学效果,衢州市百日咳疫苗免疫接种有效。
- 蓝岳云姜宪尘尹志英李飞勇
- 关键词:百日咳抗体免疫接种
- 水痘减毒活疫苗与百白破疫苗联合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观察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 了解水痘减毒活疫苗与百白破联合疫苗(DTP)联合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为科学制定相关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4年在浙江省衢州市、丽水市选择734名约18月龄儿童,分为联合接种组、单独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组和单独接种DTP组.接种后研究人员定期开展主动随访评价疫苗安全性,并采集免疫前、免疫后35 d血清采用膜抗原荧光抗体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水痘和百白破抗体水平,评价疫苗免疫原性.结果 3组对象接种后仅有红肿、低热发生(发生比例〈3%),均无严重异常反应发生.单独接种水痘疫苗组与联合接种组比,免疫后水痘抗体阳性率(100%vs 100%)、阳转率(56.13%vs 61.01%,P=0.311)、几何抗体滴度水平(20.55 IU/ml vs 23.69 IU/ml,P=0.1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独接种DTP组与联合接种组比,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的抗体阳性率均大于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P=0.16);但联合接种组百日咳抗体阳转率略高(41.9%vs 90.6%,P〈0.001),单独接种组白喉阳转率略高(89.53%vs 77.36%,P〈0.001),而破伤风抗体阳转率(18.02%vs 14.47%,P=0.3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独接种DTP组的白喉与破伤风的抗体滴度水平显著高于同时接种组(2.04 vs 1.32,P〈0.001;3.48 vs 2.62,P〈0.001).结论 适龄儿童联合接种或单独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与DTP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 唐学雯马相虎邓璇尹志英马燕丽李羽敏黄清霄陈丹丹刘小琴何寒青谢淑云徐斌陈海平
- 关键词:水痘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免疫原性安全性
- 2022年衢州市0~5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学现状分析
- 2025年
- 目的了解衢州市0~59岁人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血清学现状并分析HBsAg阳性率的影响因素,为乙肝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衢州市柯城区、常山县0~59岁常住人口展开调查。应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BsAg阳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606人,HBsAb阳性率随年龄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χ_(trend)^(2)=22.074,P<0.001)。控制性别、年龄之后,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常山县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柯城区(χ_(MH)^(2)=19.077、18.213,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所在地区是0~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衢州市实施乙肝疫苗接种成效明显,地区和年龄是影响乙肝防控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农村地区和成人乙肝防控。
- 温婷翠尹志英方泉均富灿涯郑灿杰龚晓英徐文杰
- 关键词:乙型肝炎传染性疾病
- 浙江省衢州市儿童接种1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浙江省衢州市适龄儿童接种1剂水痘减毒活疫苗(VarV)的免疫效果,为制定水痘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2005~2012年出生儿童的水痘病例,运用浙江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查找VarV接种信息,计算VarV保护效果(VE)。结果衢州市2005~2012年出生儿童报告水痘病例1 226例,其中突破病例323例,突破病例的平均发病年龄晚于无VarV免疫史的病例,幼托儿童和学生是水痘突破病例的高发人群。衢州市VarV接种率呈逐年上升趋势,VarV接种率与水痘发病率之间呈负相关。2005年出生儿童在1~2岁接种1剂VarV的估算总VE为69.5%(95%CI:61.2%~76.0%),接种后≤3年、4~5年和≥6年的VE分别为96.5%(95%CI:93.4%~98.1%)、87.7%(95%CI:82.4%~91.4%)、84.1%(95%CI:78.1%~88.5%)。结论接种1剂VarV不能有效避免突破病例,且VE随时间而下降;建议实施2剂次VarV免疫程序。
- 尹志英方春福龚晓英钟建跃来时明方泉均
- 关键词: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率免疫效果
- 2022年衢州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调查
- 2025年
- 目的 了解2022年浙江省衢州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抗体水平,为完善流腮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抽取衢州市6个区县0~59岁健康人群,收集人口学资料和含流腮成分的疫苗(mumps containing vaccine, MuCV)接种资料,检测血清流腮IgG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 GMC)。结果 共调查257人,男女性别比为0.86∶1。MuCV免疫史≥1剂次172人,占66.93%。流腮IgG抗体阳性率为89.88%,GMC为381.15(95%CI:334.12~434.71)U/ml。不同年龄组人群流腮IgG阳性率和GMC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400,P=0.018;H=47.832,P<0.001),GMC在10岁之前保持较高水平(451.54~758.58 U/ml),10岁之后迅速下降至350.83 U/ml,之后维持在185.48~262.54 U/ml;不同免疫史人群的流腮IgG抗体阳性率和GMC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656,P<0.001;H=31.273,P<0.001);≥18月龄仅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的儿童117人,接种后3~15年的抗体阳性率未出现下降趋势(χ^(2)趋势=0.242,P=0.623),GMC随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r=-0.290,P=0.002)。结论 2022年衢州市0~59岁健康人群流腮IgG抗体阳性率较高,但GMC偏低。≥18月龄仅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不持久,10岁以上人群已经成为流腮重点感染人群,建议完善MuCV免疫程序。
- 方泉均温婷翠郑灿杰龚晓英尹志英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
- 衢州市病毒性脑炎的病因研究
- 方春福邓小雁占炳东尹志英余樟有陆献耀胡晓龙王承敏
- 2005年以来,设立监测点开展病毒性脑炎住院病例的监测工作,2008年监测工作被市市科技局立项。课题研究内容包括:(1)医院内回顾性调查:根据衢州市人民医院的儿科住院病历(病案),收集符合研究对象的病例,了解其发病时间、...
- 关键词: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病因学
- 浙江省衢州市2001-2005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 据史料记载,1935-1937年间衢州梅毒发病数居性病之首,解放后政府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了梅毒的流行。从80年代开始,梅毒再次在我国大陆出现,并逐年增多,2005年全国梅毒报告发病率为8.71/10万,衢州市2005年...
- 来时明尹志英
- 关键词:发病情况传染来源流行病学分析
- 文献传递
- 衢州市2004-2009年梅毒和淋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衢州市梅毒和淋病发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衢州市梅毒和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衢州市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以隐性梅毒年均增幅50.11%最大,淋病发病率近2年呈现上升趋势,梅毒和淋病各年度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 174.307,242.218;P<0.01);梅毒和淋病年均发病率柯城区最高,分别为95.09/10万和75.49/10万,男女之比为1∶1.33和3.23∶1,发病均以青壮年为主。结论梅毒和淋病等性传播疾病已成为衢州市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主要问题之一,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梅毒和淋病疫情的进一步流行。
- 姜宪尘尹志英占炳东
- 关键词:梅毒淋病
- 指数曲线模型在预测甲肝流行趋势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07年
- 尹志英缪明正
- 关键词:甲肝疫情资料发病情况
- 衢州市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与免疫监测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了解衢州市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和免疫状况,为制定百日咳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收集衢州市1954-2015年百日咳发病资料和免疫监测资料,利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衢州市1954-2015年百日咳年均发病率39.16/10万,年均死亡率0.04/10万,病死率0.12%。男性36 616例(61.23%),女性23 185例(38.77%);以<10岁儿童为主,57 358例(95.91%);4~8月高发,共33 231例(55.57%)。2014年,监测健康人群血清样本357份,百日咳PT-IgG抗体水平阳性95份,阳性率26.61%,平均GMC水平为14.09FDA-U/ml。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4,P<0.05),GM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7,P<0.05)。2001年百白破疫苗免疫检测89例,免疫成功率62.92%,2008年实际检测54例,免疫成功率24.07%,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1,P<0.05)。建立百日咳监测方案,健全实验室诊断及检测技术,提高医护人员对现代百日咳的认识,掌握真实的发病水平,根据其流行特征建立预防控制策略。
- 龚晓英尹志英蓝岳云钟建跃方泉均
- 关键词: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免疫监测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