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宿菲

作品数:18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血管
  • 7篇血管内皮
  • 7篇血管内皮生长...
  • 7篇内皮
  • 7篇内皮生长因子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管
  • 4篇受体
  • 4篇结肠
  • 4篇结肠癌
  • 4篇肠癌
  • 3篇蛋白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人结肠癌
  • 3篇淋巴道
  • 3篇淋巴道转移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乳腺

机构

  • 17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阿拉巴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西藏藏医学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黑龙江护理高...
  • 1篇西藏藏医药大...

作者

  • 17篇宿菲
  • 12篇刘宝全
  • 9篇张雅芳
  • 6篇马晶
  • 4篇李雪梅
  • 2篇吴超
  • 2篇邓超
  • 2篇陈明伟
  • 2篇肖建兵
  • 1篇王晓蕾
  • 1篇肖雪
  • 1篇赵玲辉
  • 1篇张建国
  • 1篇徐建凯
  • 1篇张帆
  • 1篇李益民
  • 1篇高巍
  • 1篇陈一凡
  • 1篇杨慧科
  • 1篇杨树才

传媒

  • 4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解剖学报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国际遗传学杂...
  • 2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神州
  • 1篇课程教育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miR-34a表达水平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miR-34a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78名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每位患者在化疗开始前,第二个周期结束和新辅助化疗结束时抽取6ml静脉血。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清miR-34a的表达,其与化疗响应的关系被分析。结果血清miR-34a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开始前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在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血清miR-34a的表达水平在化疗开始前,两周期结束时和化疗结束时均无显著差异。而血清miR-34a表达水平的变化是与治疗反应显著相关的。在治疗有效组,患者的血清miR-34a水平在化疗第二周期后和化疗结束时均低于化疗开始前(P=0.023和P=0.036),而无效组无显著变化。ROC曲线显示血清miR-34a表达水平的变化能准确地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结论血清miR-34a是一个新的、非侵入性的生物标记物,能够准确地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何春波宿菲齐秀英游凯刘利华张雅芳张建国刘宝全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胃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2025年
当前, 胃癌(gastric cancer, GC)在全世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其晚期患者的治疗手段有限, 预后极差。近年来,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为GC提供了新的策略, 其可改善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随着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针对免疫检查点开发的药物获批上市,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 放疗和靶向治疗的新模式也在不断地探索, 这给晚期GC患者带来了希望。文章就当前GC免疫治疗取得的进展、涉及的分子机制以及面临的挑战等现状作一综述, 以期为临床决策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邓超吴寅玮宿菲刘宝全
关键词:胃癌免疫治疗
藏红花素通过下调STAT3抑制乳腺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
2024年
目的:探讨藏红花素(Crocin)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Crocin处理乳腺癌MDA-MB-231细胞和ZR-75-3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应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激动剂Colivelin干预Crocin处理2种乳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Crocin组和Crocin+Colivelin组,RT-qPCR和免疫印迹检测VEGF-C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印迹检测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表达。结果:Crocin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和ZR-75-30细胞的增殖,且与药物浓度及时间呈正相关。2种乳腺癌细胞48 h的IC50值分别为2376μmol/L和2654μmol/L。Crocin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2种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降低,VEGF-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同时p-STAT3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Crocin+Colivelin组的p-STAT3和VEGF-C表达水平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且明显高于Crocin组。结论:Crocin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机制涉及通过下调STAT3抑制乳腺癌细胞VEGF-C的表达。
马晓燕王永霞邓超吴寅玮宿菲毛春梅张雅芳刘宝全
关键词:藏红花素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3在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
2009年
目的观察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探讨VEGF-C和VEGFR-3在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取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48例(石蜡标本30例,术后新鲜组织1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技术,观察VEGF-C和VEGFR-3蛋白及mRNA在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的表达情况。以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LYVE-1)标记淋巴管,计数恶性黑色素瘤组织淋巴管数密度。结果VEGF-C和VEGFR-3蛋白主要表达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胞浆内,在肿瘤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内皮上也可见VEGFR-3蛋白表达,VEGF-C和VEGFR-3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18例新鲜恶性黑色素瘤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和VEGFR-3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LYVE-1表达于肿瘤间质内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淋巴结转移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淋巴管数密度(LMVD)为9.845±2.454,无淋巴结转移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淋巴管数密度为6.534±2.193,淋巴结转移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的淋巴管数密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VEGF-C表达明显增高,并通过上调其受体VEGFR-3的表达促进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从而促进恶性黑色素瘤的淋巴道转移。
马晶刘宝全王晓蕾宿菲李雪梅张雅芳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淋巴管生成恶性黑色素瘤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蛋白互作与基因共调控的关联研究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2000个人类结肠癌相关基因以及GO(gene ontology)数据库中与人类生物学过程相关的25189个基因,揭示蛋白互作比率与基因共调控强度之间的关联趋势。方法基于四联密码子算法提取既包含蛋白互作关系又包含共调控关系的混合模式。应用超几何分布(P≤0.05)筛选出频数大于等于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混合模式1073个。结果蛋白互作比率与基因共调控强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趋势,即随着蛋白质互作比例的增加,相关基因共调控的强度也随之增强。结论互作蛋白(基因)倾向于被共调控。
宿菲吴超徐建凯廖明帜张昀刘宝全
VEGF-A和C在人结肠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和VEGF-C在人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与结肠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取人结肠癌组织91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A和VEGF-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D2-40标记结肠癌组织的淋巴管,观察结肠癌组织的淋巴管生成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中VEGF-A和VEGF-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VEGF-A和VEGF-C表达阳性的结肠癌组织的淋巴管密度(LVD)明显高于阴性组织,VEGF-A和VEGF-C的表达及LVD均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结论结肠癌组织VEGF-A和VEGF-C过表达与结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相关。
陈一凡宿菲陈明伟马晶张雅芳刘宝全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结肠癌淋巴管
基于创新的四维密码方法分析共调控与蛋白互作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基于创新的四维密码子的方法挖掘共调控且互作的基因对,研究共调控与蛋白互作之间的关联趋势。方法我们提出了创新的基于四维密码子的关联分析方法,并把此方法应用于与结肠癌相关的2000个疾病基因。结果发现共调控的互作蛋白对比随机情况下显著;随着共调控强度的增强,蛋白问互作趋势越来越明显。结论基于创新的四维密码子的关联分析方法,能够研究共调控与蛋白互作的关联趋势。
宿菲张帆吴超肖雪宿晟阳李霞
转录调控网络及其蛋白互作网络的关联研究
生物信息学作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对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等数据之间规律的挖掘方法正在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生命前沿科学研究中剖析海量数据的最佳工具。而基因芯片技术产生的大规模海...
宿菲
关键词:基因功能细胞凋亡细胞分化结肠癌
信息熵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016年
信息论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逐渐被认识,信息论创立的标志是1948年香浓第一次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熵等概念和方法已突破了香浓信息论的范围,被许多学科用于解决各自的实际问题,并且获得了成功。信息论已开始应用于生物医学的研究和应用,熵的概念也被引入现代生物医学的研究之中,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一种新思路、新方法。本文介绍了信息论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宿菲刘宝全王宏杨林丽
关键词:生物医学信息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结肠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VEGF-D和VEGFR-3在淋巴管生成以及结肠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不同时期,不同分化程度的人结肠癌组织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VEGF-D和VEGFR-3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结肠癌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果在55例结肠癌组织中,VEGF-D的阳性表达率为54.5%,明显高于在癌周正常组织内的表达(P<0.05);结肠癌组织中VEGFR-3表达的阳性率为69.1%,明显高于在癌周正常组织内的表达(P<0.01);并且VEGFR-3的表达与VEGF-D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在结肠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浸润深度超过肌层组,DukeC、D期的VEGF-D的表达水平和LMVD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浸润深度未超过肌层组,Duke A、B期(P<0.01),经计数淋巴管数量,癌组织中的LMVD明显高于癌周正常组织(P<0.01),并且LMVD与VEGF-D的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结肠癌组织中VEGF-D的表达水平随着癌的浸润和转移程度的增强而增高,并且通过上调其受体VEGFR-3的表达而促进癌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从而促进癌的浸润和转移。
刘宝全张雅芳马晶宿菲李益民赵玲辉
关键词:结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淋巴管密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