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伟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房颤
  • 3篇心房
  • 3篇心房颤动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生长
  • 3篇细胞生长因子
  • 3篇纤维化
  • 3篇纤维细胞
  • 3篇纤维细胞生长...
  • 3篇碱性成纤维细...
  • 3篇碱性成纤维细...
  • 3篇成纤维细胞
  • 3篇成纤维细胞生...
  • 3篇成纤维细胞生...
  • 2篇心房颤动患者
  • 2篇心房纤维化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受体
  • 2篇碱性成纤维

机构

  • 4篇福建省龙岩市...
  • 3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龙岩市第一医...
  • 1篇武警福建总队...

作者

  • 7篇宋伟
  • 3篇许春萱
  • 2篇杨志平
  • 2篇陈林
  • 2篇张建成
  • 2篇林亚洲
  • 1篇李卫国
  • 1篇黄志标
  • 1篇黄国勇
  • 1篇柯丹
  • 1篇吴卫
  • 1篇陈丽玲

传媒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江苏实用心电...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碎裂QRS波群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群(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发生fQRS波群将其分为fQRS组和无fQRS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ST段抬高导联数及住院病死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ST段抬高导联数、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RS波群的发生与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黄志标宋伟
关键词:碎裂QRS波群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患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mRNA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1和HSPG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mRNA表达,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分为3组,其中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持续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测定bFGF、FGFR-1和HSPG mRNA含量。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bFGF、FG-FR-1和HSPG的mRNA在阵发性(P<0.05)和持续性房颤组(P<0.05)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同时,bFGF的mRNA水平与房颤持续时间(r=0.330,P=0.005)及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342,P=0.003)。结论心房组织中bFGF、FGFR-1和HSPG的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林亚洲宋伟陈林杨志平张建成吴卫柯丹许春萱
关键词:心房颤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心房纤维化
去肾神经术联合肺静脉隔离术治疗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荟萃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价去肾神经术(RDN)和肺静脉隔离术(PVI)治疗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中2010年1月至2023年4月发表的RDN联合PVI治疗高血压合并房颤的临床研究文献。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使用Stata15.1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项文献,共859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与PVI组相比,RDN联合PVI组术后1年房颤复发率减低(RR=0.61,95%CI 0.51~0.72,P<0.01),术后2年房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VI组相比,阵发性房颤患者、难治性高血压患者RDN联合PVI组术后1年房颤复发率减低(RR=0.64,95%CI 0.51~0.81;RR=0.66,95%CI 0.52~0.83)。与PVI组相比,RDN联合PVI组术后1年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加权均数差(WMD)(95%CI)分别为-11.58(-18.14~-5.02)mmHg、-5.90(-8.72~-3.07)mmHg],术后半年到1年肾小球滤过率升高[WMD(95%CI)为14.79(12.95~16.63)mL/(min·1.73m2)]、血肌酐和尿白蛋白/尿肌酐下降[WMD(95%CI)分别为-0.27(-0.36~-0.18)mg/dL、-50.26(-77.01~-23.52)mg/g],术后半年到1年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质量指数降低[WMD(95%CI)分别为-1.25(-1.57~-0.93)mm、-2.37(-4.63~-0.11)mm、-14.59(-18.06~-11.11)g/m2(均P<0.01)]。安全性方面,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42,95%CI 0.74~2.75,P=0.29)。结论RDN联合PVI可降低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术后1年房颤复发率,但不能改善术后2年房颤复发率,联合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
章陈露宋伟陈丽玲黄国勇李卫国
关键词:肺静脉隔离术高血压房颤
心房颤动患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探讨其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方法: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被分为三组: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慢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切取右心耳组织,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bFGF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bFGF的mRNA和蛋白在阵发性房颤组和慢性房颤组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均<0.001),而且慢性房颤组的较阵发性房颤组的明显上调(P<0.05)。同时,bFGF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与房颤持续时间(分别为r=0.330,P=0.005和r=0.299,P=0.010)及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分别为r=0.342,P=0.003和r=0.285,P=0.015)。结论:心房组织中bFGF的基因表达上调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与房颤的心房纤维化密切相关。
张建成宋伟林亚洲陈林杨志平许春萱
关键词:心房颤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化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心房颤动时心房纤维化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7年
心房纤维化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提供了一种病理生理基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参与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刺激心房间质纤维增生,从而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和发展。
宋伟许春萱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上公开发表的SGLT2i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5月1日。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试验组给予SGLT2i治疗。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共包含40205例患者,文献整体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力衰竭住院风险[HR=0.75,95%CI(0.61,0.92),P=0.005]、首次心力衰竭住院风险[HR=0.70,95%CI(0.60,0.82),P<0.001]显著降低,但2组心血管死亡风险[HR=0.99,95%CI(0.84,1.16),P=0.86]、全因死亡风险[HR=0.92,95%CI(0.83,1.01),P=0.09]、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HR=1.01,95%CI(0.93,1.09),P=0.84]、急性损伤发生率[HR=0.84,95%CI(0.63,1.12),P=0.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gger检验结果显示,报道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力衰竭住院风险、首次心力衰竭住院风险的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P值分别为0.22、0.37)。结论基于现有证据表明,SGLT2i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力衰竭住院综合风险和首次心力衰竭住院风险,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急性肾损伤发生。
易金星章陈露江晓波宋伟
关键词:2型糖尿病META分析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9年8月—2023年7月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5例给予胺碘酮治疗,试验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心脏指数(CI)]、心率变异性指标[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窦性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及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心肌损伤、炎性标记物[内皮素-1(ET-1)、N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和发生次数。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14%vs.82.86,χ^(2)=3.968,P=0.04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2组LVEF、LVESV、CI、SDNN、SDANN、RMSSD和APN水平均升高,ET-1、NT-proBNP、CRP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APTT、PT均延长,Fib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均缩短,心肌缺血发生次数均减少,且试验组短/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能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心率变异性及凝血功能,进一步控制心肌缺血进展。
修建兴廖颖宋伟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稳心颗粒胺碘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