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圣斌 作品数:9 被引量:57 H指数:5 供职机构: 长沙市第四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022年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长沙市第四医院2011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方法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不良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249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出现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2.85%,其中发生相关严重并发症27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0.563)、感染至就诊时间越长(OR=1.324)、累及间隙越多(OR=0.441)、呼吸困难(OR=1.715)、合并糖尿病(OR=2.261)、中性粒细胞计数>0.9×10^(9)/L(OR=1.505)、C-反应蛋白≥10 mg/mL(OR=2.231)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高,与年龄、感染至就诊时间、累及间隙情况、呼吸困难、合并糖尿病、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等因素有高相关性,临床应针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干预和监护。 唐圣斌 李琴 雷邓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碧兰麻治疗牙髓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对比分析碧兰麻与利多卡因对牙髓病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0年12月-2011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牙髓病患者125例按麻醉方式分成2组:观察组69例,患牙82颗,接受碧兰麻麻醉;对照组56例,患牙63颗,接受利多卡因麻醉。结果:①观察组患牙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碧兰麻治疗牙髓病的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该药物是治疗牙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李玉峰 唐圣斌关键词:碧兰麻 利多卡因 牙髓病 AH Plus根管充填糊剂在根管治疗术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AHplus根管充填糊剂在根管治疗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期间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牙髓病患者176例研究对象,共205例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AHplus糊剂充满根管,对照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充满根管。结果实验组组疼痛发生率为15.7%,治疗成功率为87.0%;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26.8%,治疗成功率为76.2%;两组间疼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plus根管充填糊剂根管治疗术适用于牙髓病的治疗。 李玉峰 唐圣斌关键词:AH 根管治疗术 牙髓病 根尖周病 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 960例口腔颌面部损伤行手术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如: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手术切口、伤口异物、糖尿病、使用抗菌药物等,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伤口异物、糖尿病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与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具有强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强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伤口异物、糖尿病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是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伤口异物、糖尿病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与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具有强相关性,并是其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应当积极给予各项干预提高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唐圣斌 雷邓 李玉峰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损伤 手术感染 无菌原则 预防措施 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干预探析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析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并收治的53例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均实施切开引流、创口冲洗及抗菌换药,根据其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遴选优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进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治疗,必要时邀请相应科室会诊。治疗完成后统计救治成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 53例患者49例成功救治,4例死亡,死亡率为7.55%,救治率与死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应实施迅速救治,加以积极的对症治疗,以提高救治率。 唐圣斌 雷邓 李玉峰关键词:颌面部 口腔 96例重症颌面部外伤的早期观察与治疗体会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重症颌面部外伤的早期观察的临床征象以及治疗体会,为重症颌面部外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96例重症颌面部外伤患者,分别对其外伤分布情况、发病情况、致病原因以及颌面部外伤的早期观察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重症颌面部外伤患者中,面部深部组织挫伤42例、头面部骨折23例、颅底骨折13例、其他18例;损伤原因有:交通意外34例、机械性损伤31例、高空坠落伤25例、其他原因6例;不同部位的损伤其早期伴随的症状和体征有所差异,伴有颌面部的骨骼、神经、血管、颅脑损伤时,则可出现出血、窒息、休克、感染、颅脑损伤症状;9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治愈94例,治愈率达97.92%,死亡2例,死亡率2.08%。结论重症颌面部外伤因部位特殊,处理较为困难,临床医师需要严格观察患者的早期症状,避免诊断的片面性,提高诊断及治疗的准确率,尽量减少相关后遗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唐圣斌 李玉峰关键词:后遗症 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采用Dyract复合体充填,第二组采用光固化树脂充填,第三组采用夹层技术充填。结果90例患者随访2年,结果表明Dyract复合体组与夹层技术组在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光固化复合树脂在疗效上有显著差异。结论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有较明显的优势。 李玉峰 唐圣斌关键词:DYRACT复合体 夹层技术 光固化复合树脂 楔状缺损 颌间牵引钉牵引与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颌间牵引钉牵引与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下颌骨骨折病人,均行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术后32例行牵引钉颌间牵引1~2周。结果:单发性骨折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愈合无差异,多发性骨折有差异(P<0.05)。结论:多发性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后应行颌间牵引,比单纯使用坚固内固定术有更明显的治疗效果。 唐圣斌 雷邓关键词:下颌骨骨折 坚固内固定 小钛板 颌间牵引 慢性牙周炎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生活质量及严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伴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支气管扩张伴牙周炎组(n=45)和支气管扩张不伴牙周炎组(n=35)。采用支气管扩张生活质量问卷(QoL-B)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支气管扩张严重程度指数(BSI)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并检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支气管扩张伴牙周炎组QoL-B评分显著低于支气管扩张不伴牙周炎组,BSI评分显著高于支气管扩张不伴牙周炎组(P<0.05)。支气管扩张伴牙周炎组hs-CRP、TNF-ɑ、IL-6水平显著高于支气管扩张不伴牙周炎组(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中伴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在生活质量和疾病严重程度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利影响,可能与炎症反应在2种疾病之间的共同机制有关。 雷邓 周英斌 唐圣斌 李玉峰关键词:慢性牙周炎 支气管扩张 高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