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
-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在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中的探讨
- 2008年
-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新络纳)在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1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10d。结果治疗后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组和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66.67%(P<0.01)。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术后胃瘫综合征较奥美拉唑有更好的早期恢复胃肠功能。
- 周忠杰周颖杨振熙
- 关键词:术后胃瘫综合征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奥美拉唑
- 胰腺癌患者血清Dickkopf-1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2014年
- 目的探讨Dickkopf-1(DKK-1)在胰腺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和5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DKK-1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查检测CA19-9水平;比较两组DKK-1表达情况及DKK-1、CA19-9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胰腺癌组血清DKK-1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DKK-1与CA19-9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52%、78%,P<0.05;特异度分别为92%、84%,P>0.05;准确性分别为72%、81%,P>0.05;若两者联合检测则敏感度和准确性分别提高至90%和84%。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清DKK-1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临床中胰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血清DKK-1与CA 19-9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水平。
- 周颖许琦华康艺苹杨振熙
- 关键词:DICKKOPF-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恒康正清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恒康正清)等4种结肠镜检查前清洁肠道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口服硫酸镁、C组口服甘露醇、D组口服番泻叶,以问卷法和观察法收集资料,观察各组的使用效果,其肠道清洁度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用于肠道清洁效果最好、不良反应少而轻,明显优于B、C、D组(P<0.05)。结论:恒康正清用于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安全有效、快捷、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周颖周忠杰赵佳宏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番泻叶
- circ_0006089与miR-217在奥沙利铂耐药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耐药细胞转移活性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circ_0006089与微小RNA(miR)-217在奥沙利铂耐药的胃癌细胞(MGC803/L-OHP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奥沙利铂耐药的胃癌细胞(MGC803/L-OHP细胞)和非耐药的胃癌细胞(MGC803细胞)中circ_0006089与miR-217的表达。将MGC803/L-OHP细胞随机分为4组:si NC组、si circ_0006089组、miR NC组和miR-217 mimic组。采用集落试验分析MGC803/L-OHP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Transwell试验分析MGC803/L-OHP细胞的侵袭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MGC803/LOHP细胞的凋亡率;通过StarBase预测circ_0006089与miR-217的结合位点。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MGC803/L-OHP细胞中circ_0006089与miR-217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与非耐药的胃癌组织和细胞比较,奥沙利铂耐药的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circ_0006089水平增加(P<0.05),miR-217水平降低(P<0.05)。与si NC组和miR NC组的MGC803/L-OHP细胞比较,si circ_0006089组和miR-217 mimic组的MGC803/L-OHP细胞的增殖活性、侵袭能力减弱、凋亡率增加(P<0.05)。StarBase预测显示,circ_0006089与miR-217存在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活性比较显示,与miR NC组比较,在circ_0006089 WT组中转染miR-217 mimic后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MGC803/L-OHP细胞中过表达circ_0006089后,miR-217水平降低(P<0.05)。结论在奥沙利铂耐药的胃癌组织和细胞中,circ_0006089高表达而miR-217低表达,并且circ_0006089能够靶向抑制miR-217的表达。通过下调circ_0006089或增加miR-217的表达能够抑制奥沙利铂耐药的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并促进其凋亡。
- 张旗林李园园许琦华廖冰灵周颖
- 关键词:奥沙利铂胃癌
- 摩罗丹联合硒酵母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摩罗丹联合硒酵母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1组摩罗丹浓缩丸,8丸/次,3次/d。2组硒酵母片,2片/次,1次/d。3组摩罗丹联合硒酵母。连续治疗1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胃黏膜萎缩或肠上皮化生改善情况、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1组和3组改善临床症状优于2组。3组在改善胃黏膜萎缩和肠腺化生逆转方面都优于1组或2组。[结论]摩罗丹联合硒酵母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黄子杰周忠杰周颖赵佳宏王秀玲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硒酵母肠上皮化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 葫芦素D通过下调GATA6表达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葫芦素D通过下调GATA转录因子6(GATA6)表达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用MTT法检测葫芦素D对SGC-7901细胞抑制率并确定葫芦素D的干预剂量,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顺铂组、葫芦素D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顺铂组给予终浓度为10.0μmoL/L的顺铂,葫芦素D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终浓度为2.0、4.0、8.0μmoL/L的葫芦素D,继续培养48h后进行检测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SGC-7901细胞中miRNA-143和GATA6 mRNA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测定。结果:随着葫芦素D剂量增加,SGC-7901细胞抑制率增加(P<0.05)。在葫芦素剂量为8.0μmoL/L时,抑制率为53.07%,故选8.0μmoL/L作为最高干预剂量,并设2.0μmoL/L和4.0μmoL/L两个剂量。与对照组比较,顺铂组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GATA6 mRNA相对表达量和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miRNA-14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和S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给予葫芦素D处理后,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GATA6 mRNA相对表达量和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miRNA-14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和S期细胞比例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但效果不如顺铂组。结论:葫芦素D能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其机制可能与葫芦素D通过下调GATA6表达有关。
- 冯晓波李敏虹尚精娟周颖
- 关键词:细胞增殖细胞迁移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随访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2年
- 背景: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随访主要依赖随机活检,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可能有助于提高肠上皮化生随访的准确性。目的:探讨NBI-ME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120例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随访复查胃镜患者,随机分成NBI-ME组和普通白光内镜(WLE)组,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NBI-ME组内镜下观察浅蓝色嵴状结构(LBC),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NBI-ME组56例患者检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WLE组为48例,NBI-ME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WLE组(93.3%对80.0%,P〈0.05);LBC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90.5%、93.3%和85.1%;NBI-ME下LBC阳性区域黏膜活检可明显提高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对14.9%,P〈0.05)。结论: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随访中,NBI-ME下LBC阳性区域黏膜活检有助于提高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
- 周颖周忠杰赵佳宏
- 关键词: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化生随访
- 含左氧氟沙星5日伴同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 2014年
- 目的:观察含左氧氟沙星5日伴同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根除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既往未接受过H.pylori根除治疗的H.pylori阳性感染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含左氧氟沙星5日伴同疗法组(病例组)和10日序贯疗法组(对照组).疗程结束4 wk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两组的H.pylori根除效果,同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按意向性治疗(intention-to-treat,ITT)分析,病例组根除率为90%,对照组为91.25%;按符合方案集(per-protocol,PP)分析,病例组92.31%,对照组为92.41%.病例组的ITT、PP根除率非劣效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25%及13.75%,P>0.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5日伴同疗法能达到与10日序贯疗法相近的根除率,能有效根除H.pylori,且安全性良好,有望作为一有效的初治方案.
- 周颖许琦华周忠杰董跃滨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
- 内镜下金属夹联合高频电治疗消化道大息肉疗效观察
- 2003年
- 内镜下摘除消化道息肉的方法有多种,但在摘除直径>2 cm的息肉时易造成摘除不全、活动性出血甚至穿孔等,使其普遍开展受到限制,不少患者只能接受手术治疗.
- 周忠杰吴佩华胡扬眉周颖
- 关键词:消化道息肉内镜金属夹高频电治疗
- 幽门螺杆菌根除对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对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08/2009-12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39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H.pylori检测及根除治疗后,其中300例患者进行为期1年及3年的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arrow band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和组织病理学结果随访.结果:H.pylori根除成功患者第1年随访,活动性及慢性炎症(胃窦部分别由1.41±0.64降至1.21±0.65,1.83±0.59降至1.43±0.50;胃体部分别由1.36±0.67降至1.18±0.67,1.71±0.46降至1.35±0.48,P<0.005)均明显改善;第3年随访,活动性及慢性炎症(胃窦部分别由1.51±0.62降至1.31±0.69,1.97±0.60降至1.46±0.50;胃体部分别由1.48±0.65降至1.26±0.69,1.90±0.56降至1.46±0.50,P<0.005)均明显改善;胃体部萎缩评分明显下降(第1年由1.54±0.65降至1.36±0.68,第3年由1.68±0.65降至1.50±0.69,P<0.005).胃窦及胃体部黏膜肠上皮化生评分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根除H.pylori能明显改善胃黏膜炎症,并且减轻胃体部黏膜萎缩.
- 周颖周忠杰许琦华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