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冠男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搅拌摩擦
  • 3篇摩擦焊
  • 3篇搅拌摩擦焊
  • 2篇点焊
  • 2篇搭接
  • 1篇点焊工艺
  • 1篇异种金属
  • 1篇示踪
  • 1篇条带
  • 1篇铜箔
  • 1篇热输入
  • 1篇力学性能
  • 1篇铝合金
  • 1篇铝合金搅拌摩...
  • 1篇摩擦点焊
  • 1篇金属
  • 1篇搅拌摩擦点焊
  • 1篇共晶
  • 1篇共晶反应
  • 1篇焊工

机构

  • 4篇南京航空航天...
  • 4篇中国航天科工...

作者

  • 4篇李博
  • 4篇沈以赴
  • 4篇周冠男
  • 4篇姚磊
  • 3篇吴小伟

传媒

  • 3篇焊接学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搅拌摩擦点焊下压量对界面畸变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采用针对同种铝合金点焊接头界面的铜箔示踪方法,对2 mm厚6061-T6铝板进行搅拌摩擦点焊工艺优化试验,设定点焊界面畸变几何特征参量,重点研究在不同轴肩下压量的条件下,接头界面畸变形貌特征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其它焊接工艺变量而言,搅拌头轴肩下压量的变化对接头界面畸变形貌的影响最为明显;增加轴肩下压量可基本消除点焊接头界面翘曲,并能够拓宽有效连接区域,提高接头抗剪切性能.
周冠男沈以赴李博姚磊吴小伟胡伟叶
关键词:搅拌摩擦点焊
铜/钛搅拌摩擦搭焊接头特征及界面结合机制被引量:6
2013年
研究了搅拌摩擦焊法搭接TA2工业纯钛和T2紫铜。工艺优化实验结果表明:Cu/Ti搭接搅拌摩擦焊工艺窗口较窄,在搅拌头转速800 r/min、焊速20 mm/min以及搅拌头转速900 r/min、焊接速度30 mm/min的焊接工艺参数配比条件下,可获得无缺陷且焊缝表面、搭接界面成形良好的Cu/Ti接头。对搅拌头转速800 r/min、焊速20 mm/min的焊接参数下获得的Cu/Ti接头焊缝进行金相和SEM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搭接界面两侧Cu、Ti宏观流动现象明显,Ti向Cu一侧的塑性材料流动量要明显优于Cu向Ti一侧,且在局部机械混合区呈典型的Cu/Ti相间条带状结构;在搭接界面处形成一层平均厚度约为4.8μm的扩散过渡层,在过渡层中Cu的扩散速度要大于Ti的扩散速度,Cu/Ti搭接界面形成冶金结合。
姚磊沈以赴李博周冠男吴小伟胡伟叶
关键词:搅拌摩擦焊搭接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交叉点焊工艺被引量:3
2014年
在铝合金传统搅拌摩擦点焊的基础上,以提高点焊接头力学性能为目标,提出"搅拌摩擦焊-交叉点焊"技术.其基本工艺原理是,搅拌头沿交叉轨迹做极短距离的往复式搅拌摩擦焊,以实现高性能的点焊连接.对4mm板厚5A02-H14铝合金进行"搅拌摩擦焊-交叉点焊"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大大拓宽点焊接头的连接面积,并显著降低搭接界面畸变和匙孔处材料缺失的不利影响,与传统搅拌摩擦点焊相比,该工艺能够显著提高铝合金点焊接头的抗剪切性能.
周冠男沈以赴李博姚磊胡伟叶
关键词:搅拌摩擦焊铝合金力学性能
铝—铜搅拌摩擦焊搭接焊缝共晶组织形成与抑制被引量:13
2014年
采用搅拌摩擦焊技术成功焊接了铝—铜异种金属搭接接头,研究了铝—铜FSW焊缝界面宏观形貌、组织行为特征及其与焊接热输入变化的相关性,揭示出铝—铜FSW焊缝界面行为演变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应的焊接工艺参数下,单位时间、单位焊缝长度的热输入越大,铝—铜界面越容易发生共晶反应,生成Al-CuAl2共晶体组织,直接影响焊接宏观接头抗剪力学性能,而随着热输入的减小,共晶反应程度及范围减小;也就是说,热输入的减少可明显抑制共晶反应的发生.
吴小伟沈以赴李博周冠男姚磊胡伟叶
关键词:异种金属热输入共晶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