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全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多孔
  • 4篇纳米
  • 4篇纳米多孔
  • 4篇合金
  • 4篇
  • 3篇去合金化
  • 3篇合金化
  • 2篇合金成分
  • 1篇电弧熔炼
  • 1篇液态
  • 1篇液态合金
  • 1篇凝固
  • 1篇微观形貌
  • 1篇快速凝固
  • 1篇合金薄带
  • 1篇薄带
  • 1篇AL-CU
  • 1篇MG-CU

机构

  • 4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周全
  • 3篇周琦
  • 2篇吴海涛
  • 1篇臧树俊
  • 1篇章新民
  • 1篇郑斌
  • 1篇贾建刚
  • 1篇张兵

传媒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粉末冶金材料...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制备三维网状纳米多孔铜的方法
制备三维网状纳米多孔铜的方法,其步骤为:(1)按Cu的原子百分比为20~60%,其余为Mn的比例,将Cu粉与Mn粉混合,采用电弧熔炼成母合金;(2)将获得的合金在底部开口的石英试管内加热到熔融状态,利用惰性气体将熔融的合...
周琦吴海涛章新民周全
文献传递
Al-Cu合金成分对去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铜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快速凝固与去合金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多孔铜,用XRD、SEM分析样品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研究前驱体Al-Cu合金成分对纳米多孔铜微观结构及Al2 Cu、AlCu协同性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Cu原子分数为33%时,去合金化后形成具有双连续结构的纳米多孔铜;Cu原子分数为38%时,形成比表面积更高、更均匀细小的双连续结构纳米多孔铜,平均孔径尺寸约100~150 nm,平均系带尺寸约50~80 nm;Cu原子分数为43%时,形成了双连续结构的纳米多孔铜并在其中分散着纳米颗粒聚集体;Cu原子分数为50%时,形成了纳米颗粒聚集的纳米多孔铜。实验发现,Al2 Cu、AlCu腐蚀的协同作用对双连续结构的形貌有重要的影响。
周琦周全张兵贾建刚吴海涛
关键词:快速凝固去合金化
纳米多孔铜的制备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纳米多孔金属材料是一种兼具功能和结构双重属性的新型工程材料,不仅保留了金属的可焊性、延展性、导电性等特性,还具有高比表面积、良好化学稳定性和高的屈服强度等性能特点,纳米多孔金属可望在催化、传感、驱动和热交换等领域获得广泛...
周全
关键词:去合金化
Mg-Cu合金成分对去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铜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采用感应熔炼与快速凝固法制备Cu含量(原子分数,下同)为33%~67%的Mg-Cu合金薄带,然后通过自腐蚀去合金化法得到纳米多孔铜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XRD)与扫描电镜(SEM)分析多孔铜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研究Mg-Cu合金成分与腐蚀时间对多孔铜微观结构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Mg-Cu合金中Cu含量为67%时无法形成双连续结构的多孔铜;Cu含量为33%~60%时,形成具有双连续结构的纳米多孔铜,其中Cu含量为50%时,形成均匀、细小的双连续结构纳米多孔铜,平均孔径为60~80 nm,平均系带尺寸为50~80 nm。Mg2Cu相是形成双连续结构的必要条件,而更均匀的双连续结构是由Mg2Cu相和MgCu2相协同去合金化形成的。在含有Mg2Cu相和MgCu2相的Mg-Cu合金腐蚀过程中,Mg2Cu相优先腐蚀,形成腐蚀通道,随后为Mg2Cu相和MgCu2协同腐蚀,最后是残余的MgCu2相腐蚀完全,形成双连续结构纳米多孔铜。
周琦周全臧树俊郑斌
关键词:去合金化微观形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