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鼠早期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痉挛致缺血心肌肌红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3
- 1997年
- 按Selye法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左前降支复制早期心肌缺血模型;又经颈外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冠脉痉挛模型。按心肌不同缺血时间(25min,1h,3h)及对照组将以上各模型均分成4组。每组心肌取心尖及其相邻组织块制成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链霉菌素一生物素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Mb染色)。结果表明:早期心肌缺血组心肌呈片状肌红蛋白(Mb)缺失;冠脉痉挛组呈多发性、小灶性缺失。所以,LSAB-Mb法可望为冠脉痉挛所致的心肌缺血提供客观形态学证据。
- 周伟胡俊王斐秦启生黄光照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痉挛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 怀疑原发性脑干伤早期死亡脑干纤维连结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 在本研究的13个案例中,怀疑原发性脑干伤死亡的5例,明确死因的8例,其中严重闭合性颅脑损伤2 例,缢死1例,失血性休克1例,电击2例,海洛因中毒 2例。用LSAB法对13例脑干的中脑、桥脑、延脑各部 FN进行检查,结果显...
- 周伟祝家镇
- 关键词:原发性脑干伤纤维连结蛋白闭合性颅脑损伤免疫组织化学
- 文献传递
- 怀疑原发性脑干损伤早期死亡脑干纤维联结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4
- 1996年
- 在本研究的13个案例中,怀疑原发性脑干伤死亡的5例,明确死因的8例,其中严重闭合性颅脑损伤2例;缢死1例,失血性休克1例,电击2例,海洛因中毒2例。用LSAB法对13例脑干的中脑、脑桥、延髓各部FN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例怀疑为原发性脑干伤、2例严重颅脑损伤、2例海洛因中毒死者的脑千部位的神经元内均可见FN的异常沉积,其它各例未见FN的异常沉积。结果表明;LSAB-FN法是诊断原发性脑干伤早期死亡灵敏但非特异的形态学指标。
- 周伟祝家镇徐小虎
- 关键词:纤维联结蛋白免疫组化脑干损伤
- 双重免疫酶标染色法在法医病理中的应用
- 本文介绍了一种双重免疫酶标染色方法(单酶法)。其原理是过氧化物酶遇DAB-CoCl2-H202 显蓝黑色,遇DAB-H202显棕黄色,两种颜色对比鲜明。将此法应用于检测法医尸检材料心和脑中的有关抗原,效果良好。该法灵敏、...
- 周伟祝家镇徐小虎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医病理
- 文献传递
- 拳击胸部致闭合性心脏破裂一例被引量:1
- 1993年
- 闭合性心脏破裂在法医尸检工作中较少见,我们遇到一例拳击胸部所致的闭合性心脏破裂,现报告如下:
- 周伟秦启生
- 关键词:胸部拳击
- 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尸检分析
- 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死因之一。目前,对严重颅脑损伤致死案例的鉴定并不困难。但有时在头面部遭受暴力后迅速死亡,大体解剖又未能发现明确的死因,对这类案件进行法医鉴定就比较困难。从理论上说,颅脑损伤致死应是损伤脑干生命中枢的结果...
- 周伟祝家镇徐小虎
- 关键词:组织学检查原发性脑干伤生前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出血灶
- 文献传递
- 早期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肌肌红蛋白缺失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1997年
- 本实验按Selye法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早期心肌梗死模型;又经颈外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冠状动脉痉挛模型。按心肌不同缺血时间(25min、1h、3h)及对照组将以上各模型均分成四组.每组均取心关部及其相邻组织块制成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链霉菌素-生物素-肌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LSAN-Mb染色)。结果表明:心肌梗死25min即可见左心室前壁心内膜下心肌条片状Mb缺失,随着梗死时间的延长,条片状缺染区向外层心肌扩展;冠状动脉痉挛组呈多发性、小灶性Mb缺失,右心室Mb缺染灶多于左心室,且Mb缺染灶多围绕冠状动脉周围,或沿一支冠状动脉之各分枝是葡萄串样分布。可见大鼠早期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肌Mb缺失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点.故LSAB-Mb法可望为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肌缺血提供客观形态学证据.
- 周伟王斐秦启生胡俊黄光照
- 关键词:早期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痉挛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 大鼠原发性脑干损伤早期脑干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用自制的簧片打击装置弹击大鼠枕骨结节,造成严重颅脑损伤或原发性脑干伤,取其脑干(中脑、桥脑及延髓)常规包埋、制片后作LSAB-FN染色。结果表明,在严重颅脑损伤及原发性脑干伤,可见FN沉积于血管周围间质、部分神经纤维内及一些神经细胞内,且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FN沉积量增加、范围增大。LSAB-FN法可用于生前原发性脑干伤与死后伤的鉴别和推断在3小时内损伤经过时间。
- 周伟祝家镇徐小虎
- 关键词:脑干伤纤维连接免疫组化
- 大鼠外伤性脑干损伤脑干的双重免疫组化及超微病理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报告建立大鼠外伤性脑干损伤模型,并以死后脑干伤作对照,用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NF)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aryacidicprotein,GFAP)双重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了脑干神经轴索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且对轴索的直径和星形胶质细胞数进行了图像分析及统计处理。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延脑网状结构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轴索直径在脑干伤0.5、1h组与死后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3h组与死后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GFAP阳性细胞数在脑干伤0.5h时无明显变化,而伤后1、3h显著性增加。电镜观察到延脑网状结构内的神经髓鞘层面分离,NF排列紊乱,疏密不一等病变。本研究明确了颅脑损伤早期死亡与脑干损伤的关系,并发现NF-GFAP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可诊断伤后存活1h或更长时间的大鼠外伤性脑干损伤。
- 周伟徐小虎祝家镇
- 大鼠脑干机械性损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 1997年
- 用簧片弹击大鼠枕骨结节部位造成大鼠脑干损伤。模型成功的指标包括:弹击后立即出现昏迷,角膜、痛觉、惊觉等反射消失,并于伤后3h内死亡;大体观察无颅骨骨折,无或仅见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肉眼可见的脑挫伤,脑干纵切面可有少许小点状出血;光镜下仅见脑干水肿及少量小灶性出血等轻微病理学变化。造成脑干损伤时大鼠头部受的力为1.6~2牛顿(Newton,N)。当打击力大于2N时可造成广泛性脑损伤,打击力小于1.6N时仅形成脑震荡模型。
- 周伟徐小虎祝家镇
- 关键词:生物力学脑干病理学颅脑损伤法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