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 作品数:24 被引量:313 H指数:7 供职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中国森林大型真菌重要类群多样性和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197 2021年 大型真菌主要为担子菌门的真菌和少数为子囊菌门的真菌,该类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主要生长在森林生态系统中。30年来作者对我国几乎所有类型森林生态中的大型真菌进行了系统调查和采集,共采集标本11.2万号。基于对这些材料的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并结合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特征,共鉴定出中国森林大型真菌4 250种,隶属于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21个目,发现和发表2个新科、4个新亚科、69个新属和885个新种。云南省是我国森林大型真菌最丰富的省份,描述于该省的新种有314种,占作者发表的全部中国新种的35%。这些研究为深入认识全球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中国的贡献,更新了我国重要食药用菌名称,揭示了我国毒蘑菇多样性基本特征,系统论述了我国森林病原菌的物种多样性,为资源利用、森林健康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论述了森林大型真菌代表性类群在种和属级水平的起源和演化,为今后开展重要类群科级、目级甚至纲级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重要数据。 戴玉成 杨祝良 崔宝凯 吴刚 袁海生 周丽伟 何双辉 何双辉 葛再伟 吴芳 魏玉莲 司静关键词:多样性 系统学 中国蘑菇类食药用菌近十年驯化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23年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的进步,我国食药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人们对食药用菌的利用越来越广泛,食药用菌的品种结构明显提高。本文综述了近10年我国蘑菇类食药用菌驯化栽培最新的研究进展,对我国近10年新成功驯化栽培的33种蘑菇类食药用菌物种名录进行了整理;同时总结了这些新的食药用菌品种生长的最适温度、最适pH、最佳碳源、氮源以及最佳栽培料等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条件,为我国食药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源和技术支撑。 李婉莹 高磊 吴芳 豆志鹏关键词:食药用菌 生物学特性 栽培条件 北京西山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土壤-林木连续体微生物群落比较 被引量:9 2023年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中国重要造林树种,但具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北京西山处于油松生长的适生区,但为樟子松引种的南界,成为探究树种在土壤-林木连续体微生物群落构建驱动作用的理想研究样本。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了北京西山同一地点的油松和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林木连续体多个部位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探究了树种因素在这2种松树土壤-林木连续体微生物群落构建中发挥的作用。土壤作为林木微生物主要来源具有特殊地位,本研究进一步研究了与土壤微生物关系密切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2种松树土壤-林木连续体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和根际土壤中;β多样性分析表明仅针叶中内生的细菌群落组成在两松树间差异不显著,其他部位的微生物群落在2种松树间均具有一定的组成差异,树种对土壤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方差的解释度最高,而对针叶微生物群落组成方差解释度最低,即树种在土壤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中发挥较大的作用,而在针叶内生微生物群落构建中发挥作用较小。油松比樟子松相同部位细菌群落具有更加复杂的网络结构,细菌生态网络属性在2种松树间具有清晰差异,但真菌没有。油松和樟子松土壤-林木连续体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类群,以相对多度大于5%的纲作为优势纲,共有7个细菌纲和7个真菌纲组成了2种松树各个部位的优势纲,优势细菌纲为:Alphaproteobacteria、Beta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Thermoleophilia、Gammaproteobacteria、Bacilli和Clostridia,优势真菌纲为Agaricomycetes、Leotiomycetes、Sordariomycetes、Eurotiomycetes、Dothideomycetes、Mortierellomycetes和Pezizomycetes。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2种松树人工林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差异和组成的重要因素,其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均受到有� 张从明 满孝武 吴芳 员瑗 边禄森关键词:油松 樟子松 木耳属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 木耳属(Auricularia)是世界广泛分布的木生真菌,不但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而且具有多种药用功能。木耳属中黑木耳和毛木耳是我国重要的栽培品种,其科学名称一直备受关注。过去对木耳属真菌分类和系统发育缺乏深入研究,故世... 吴芳关键词:木耳属 系统发育 物种多样性 我国食药用菌灰树花物种名称修订 被引量:3 2024年 灰树花是中国具有较高食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国内外学界过去多认定其学名为Grifola frondosa。本研究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自东亚、欧洲和北美洲的45份样本进行分类研究。多基因联合分析的研究显示了对应各大洲灰树花菌种的高支持率分支,表明不同地域灰树花的遗传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分离自我国的灰树花菌种均属于东亚分支,欧洲和北美分支的成员在中国尚未发现分布。因此,东亚分支应代表了一个独立的物种。东亚地区的灰树花过去在日本曾经被描述为白树花G.albicans,而且该种曾经被认为是欧洲灰树花G.frondosa的同物异名,因此,东亚分支的物种学名应该是白树花G.albicans。由于中国多数野生和栽培灰树花菌盖颜色较深,故将其命名为白树花的一个新变型G.albicans f.huishuhua,并指定了该变型的模式标本和菌种(凭证标本HBAU15778,凭证菌株HBAU LM502)。 谢雪娇 吴芳 李守勉 Vlasák Josef 张旭 田景花 李明 李国杰关键词:担子菌 多基因 复合种 系统发育 13种野生灵芝菌丝体中胞内三萜与多糖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34 2021年 为探究不同野生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以及对野生灵芝的开发利用价值,对13种野生灵芝菌株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液体发酵,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比较菌丝体胞内三萜和多糖的含量差异。结果显示,13种灵芝菌株的三萜和多糖含量有很大差异,其中无柄紫灵芝Ganodermamastoporum、亮盖灵芝G.lucidum和树舌灵芝G.applanatum的三萜含量较高;树舌灵芝G.applanatum、紫芝G.sinense和褐灵芝G.brownii的多糖含量较高。目前国内广泛栽培灵芝G.lingzhi的野生菌株发酵产物中的三萜和多糖含量并不是最高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野生灵芝还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在价值。 滕李铭 田雪梅 吴芳 戴玉成关键词:野生灵芝 发酵培养 三萜 多糖 中国华南地区多孔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3 2020年 2002至2019年对广东、广西和海南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72个保护区、森林公园、植物园、公园和林场等的多孔菌进行了采集和调查,共采集标本2095号,经对这些材料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发现多孔菌500种,按照最新的系统学研究分属于8个目、20个科、145个属,其中多孔菌科和锈革孔菌科分别有173种和124种,约占总数的60%,是最重要的多孔菌类群。此外,其中有10个新属和132个新种是作者等人根据华南地区模式标本发现描述的。本文对华南地区多孔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归纳,按最新的分类系统以属名顺序给出了名录,根据采集材料提供了每种的生长基质,并对所有种类的生长基质习性进行了统计。其中,294、138、112、97、78、77和29种分别生长在倒木、落枝、朽木、死树、活立木、树桩、掉落小枝和地上,故倒木是多孔菌最重要的生长基质。 吴芳 袁海生 周丽伟 员瑗 崔宝凯 戴玉成关键词:分类学 木生真菌 一种诱导糙皮侧耳菌加速产漆酶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导糙皮侧耳菌加速产漆酶的方法,包括将真菌菌株糙皮侧耳菌于含有碱性木质素的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本发明方法中2株栽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利用简单的木质素或者含葡萄糖的木质素培... 安琪 戴玉成 韩美玲 吴芳文献传递 在中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现的大型担子菌新种区系研究 被引量:2 2025年 本研究整理了269个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现的大型担子菌新种,其中有5个物种被处理为同物异名、模式丢失或非法发表,目前现存264个合法名称隶属于担子菌门蘑菇纲的10目46科139属。多孔菌目、蘑菇目、牛肝菌目和锈革孔菌目为优势目,种数占比87.5%;牛肝菌科、锈革孔菌科和多孔菌科为优势科,占比42.4%。无明显优势属;鹅膏属、粉褶菌属、叶状层菌属及鸡油菌属新种数量分别为11、10、7和6个。30个物种被列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大型真菌物种,其中绝大部分为伞菌类,但很多描述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木生真菌却没有被列入优先保护大型真菌物种名录。描述于海南的新种的营养方式以木材白腐和外生菌根共生为主。地理和气候分布分析揭示研究的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这些新种主要是中国人独自命名,并发表在国内外知名菌物期刊Fungal Diversity、Phytotaxa、Mycological Progress、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MycoKeys、Mycosphere和Mycologia。结合新种发表年份和数量数据,将海南新种发表分为3个阶段:起始阶段(1958–2000年)、上升阶段(2001–2015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16至今)。 赵恒 吴芳 王科 员瑗 朱安红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国家公园 纳滤去除水中中性药物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7 2016年 纳滤是去除饮用水中微量药物污染物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选择中性药物安替比林(ANT)和异丙基安替比林(AMT)为研究对象,考察利用溶解-扩散模型和薄膜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一种常用的纳滤膜NF-X对ANT和AMT的去除效果.模型建立过程中,首先在不同初始浓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得通量和去除率.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渗透通量与操作压力线性相关,而和初始浓度无关.根据已有的试验数据得到模型中的未知参数k和DK/δ,通过最优拟合的方法确定传质系数k与ANT和AMT初始浓度C_o关系为k=αC_o~β,而DK/δ与C_o无关,由此得到在不同操作压力和初始浓度条件下ANT和AMT去除率的预测模型(25℃,pH=7).最后,通过选取其它初始浓度和压力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值和预测值相对误差小于10%,预测效果较好. 吴芳 封莉 张立秋关键词:纳滤 溶解-扩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