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劲军
- 作品数:39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年轻宫颈癌患者应用旋转容积调强治疗后对性生活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旋转容积调强技术对年轻宫颈癌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06-01/2016-01-01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3例年轻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受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0)患者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n=43)患者采用旋转容积调强技术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旋转容积调强技术对年轻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且能显著提高患者在治疗后的性生活质量.
- 禹乐张圆圆叶劲军
- 关键词:宫颈癌性生活质量
- 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同期放疗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同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比较研究: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 陈赟叶劲军朱正飞赵伟新李玲周嘉梁吴朝阳唐华容林勤夏怡李云海李建成赵快乐
- Skp2表达对食管癌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研究Skp2表达对食管癌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4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Skp2免疫组化染色,并收集术后完整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用Log-rank检验分析Skp2对总生存期(OS)、无肿瘤生存期(DFS)、局部无复发生存期(LRFS)及远处无复发生存期(DMFS)的影响。结果食管癌组织中Skp2的阳性表达率为47.3%。Skp2表达阴性患者的3年及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Skp2表达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食管癌组织中Skp2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P均<0.01)。Skp2高表达食管癌患者术后OS、DSF、DMSF及LRFS显著低于Skp2低表达患者(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Skp2表达是食管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Skp2过表达是食管癌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 费春明叶劲军周国仁何飞张小东曾勇
- 关键词:食管癌SKP2食管癌切除术免疫组化染色
- 一种肿瘤内科护理病患翻身装置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肿瘤内科护理病患翻身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背部翻挡机构,所述背部翻挡机构活动安装在支撑架的外壁,所述支撑架的数量和所述背部翻挡机构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每一个所述支撑架和每一个所述背部翻...
- 方瑛王昕炜叶劲军蔡宏宙
- 三苯氧胺对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影响及宫腔镜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服用三苯氧胺(TAM)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并评价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服用TAM的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行病理组织活检、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查。[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正常子宫内膜21例,子宫内膜增生22例,子宫内膜息肉39例,子宫肌瘤/腺肌瘤1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子宫内膜癌3例。宫腔镜检查诊断正常子宫内膜21例,子宫内膜增生21例,子宫内膜息肉40例,子宫肌瘤20例,子宫内膜癌2例,各病理类型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95.5%、97.5%、85.0%、66.7%。阴道超声检测显示,服用TAM≤12个月、12~24个月、24~36个月、36~48个月、48~60个月和〉60个月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8.35mm、8.80mm、9.99mm、10.14mm、11.12mm和11.33mm,与用药〈2年患者相比,≥2年者内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长期服用TAM可能可引起子宫内膜病变。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 王光艳叶劲军
- 关键词:乳腺癌三苯氧胺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病变宫腔镜
- 局部放疗联合全身治疗寡转移食管鳞癌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24年
- 目的探究局部放疗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寡转移性食管鳞癌(ESCC)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3-01-2022-10-31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转移性ESCC患者,共纳入96例新发寡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8例,女18例;年龄47~85岁,中位年龄65岁;在食管肿瘤病灶无进展的情况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局部放疗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96例患者共有106处寡转移病灶,其中64例患者出现器官转移,42例患者发生非区域淋巴结转移,有20例患者既出现器官转移也有非区域淋巴结转移。59例(61.5%)接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37例(38.5%)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评估局部控制率(L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以及与PFS和OS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1.1(18.2~44.0)个月。1和2年LCR分别为94.3%和86.8%。中位PFS是21.1(95%CI为15.3~27.0)个月。1和2年的PFS率分别为65.0%和43.4%。中位OS为26.9(95%CI为20.0~33.9)个月。1和2年的OS率分别为80.4%和56.1%。单因素分析中ECOG评分和病灶长径是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结果显示ECOG评分、病灶长径、放疗方式和转移位置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化疗引起的白细胞降低,无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局部放疗联合全身治疗寡转移ESCC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建议临床中将寡转移与多发转移ESCC患者进行分层治疗。
- 王天顾大勇刘雅恬周国仁何侠何侠
- 关键词:食管鳞癌化学治疗免疫治疗
- PPARγ在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1例子宫颈癌、18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石蜡包埋组织中PPARγ的表达。结果:PPARγ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7%,在CIN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在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PARγ高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PPARγ在宫颈癌中的表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正常宫颈组织,PPARγ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 叶劲军陆谔梅黄键徐新宇陈静
- 关键词:PPARΓ子宫颈癌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 Skp2、p2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讨Skp2、p2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宫颈癌、2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kp2、p27的表达。[结果]Skp2在宫颈癌组织、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6.00%(43/50)、68.00%(17/25)和30.00%(3/10),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在宫颈癌组织、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2.00%(16/50)、56.00%(14/25)和80.00%(8/10),差异有显著性(P<0.05)。Skp2和p27的高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均无相关性(P>0.05)。Skp2和p2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37,P<0.01)。[结论]Skp2和p27参与了正常宫颈组织向宫颈上皮内肿瘤的演变,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叶劲军黄键王海蓉陈静陆谔梅
- 关键词:SKP2P27宫颈肿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 p27在50例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讨p2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宫颈癌、2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石蜡包埋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结果]p27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00%(16/50),在CIN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00%(14/25),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00%(8/1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7高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p27在宫颈癌低表达,其可作为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生物学标志物。
- 陆谔梅叶劲军黄键陈静
- 关键词:P27宫颈肿瘤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根治性放化疗后原位复发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 2025年
-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根治性放化疗后食管原位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6例根治性放化疗后食管原位复发ESCC患者,均采用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评价其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明确总生存时间(OS)和复发后生存时间(ARS)的影响因素。结果76例患者中,部分缓解7例,疾病稳定35例,疾病进展34例。客观反应率为9.2%(7/76),疾病控制率为55.3%(42/76)。中位随访23.1个月,76例患者中死亡33例,中位OS为38.5个月(95%CI:29.6~47.3个月),1、2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5%、66.6%和51.7%。中位ARS为14.7个月(95%CI:10.4~19.1个月),复发后6、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8%、59.6%和25.7%。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初始放疗剂量、复发后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无复发间隔时间(RFI)、复发后化疗药给药方式与患者的OS和ARS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初始放疗剂量(HR=0.268,95%CI:0.100~0.720)、复发后患者ECOG评分(HR=4.106,95%CI:1.228~13.728)、RFI(HR=0.248,95%CI:0.106~0.582)是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初始放疗剂量(HR=0.289,95%CI:0.098~0.853)、复发后患者ECOG评分(HR=5.143,95%CI:1.404~18.838)是患者ARS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5%(65/76)。≥3级不良反应包括贫血4例,白细胞降低8例,中性粒细胞降低9例,血小板降低2例,肝功能异常4例,肌钙蛋白T升高2例。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根治性放化疗后食管原位复发性ESCC安全、有效,能够使患者生存获益,可作为根治性放化疗后食管原位复发性ESCC的一种治疗选择。
- 施禹西李慧周雷郭依玉葛东方徐新宇白晨光张治周国仁叶劲军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原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