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传国

作品数:34 被引量:3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电化学
  • 6篇传感
  • 5篇化学发光
  • 4篇电致化学发光
  • 4篇纳米
  • 4篇光度
  • 4篇光度法
  • 4篇感器
  • 4篇传感器
  • 3篇蛋白
  • 3篇电极
  • 3篇多步反应
  • 3篇多层膜
  • 3篇新化合物
  • 3篇荧光
  • 3篇显色反应
  • 3篇量子
  • 3篇量子点
  • 3篇化合物
  • 3篇格氏反应

机构

  • 26篇南通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4篇南通师范学院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化工大学
  • 1篇江苏工程职业...

作者

  • 33篇史传国
  • 5篇鲍宁
  • 4篇江国庆
  • 4篇王淼
  • 4篇姜国民
  • 4篇姚成
  • 3篇陈洪渊
  • 3篇陈宇
  • 3篇胡玉林
  • 2篇石玉军
  • 2篇孙同明
  • 2篇汤艳峰
  • 2篇徐静娟
  • 2篇陈婷婷
  • 1篇张跃华
  • 1篇陈婷婷
  • 1篇佘燕红
  • 1篇李建华
  • 1篇赵健伟
  • 1篇顾海鹰

传媒

  • 3篇广东化工
  • 3篇物理化学进展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绥化师专学报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应用化学
  • 1篇中国塑料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南通工学院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创新教育研究
  • 1篇有机化学研究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β-环糊精与8-羟基喹啉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
2003年
研究了以 β -环糊精为主体 ,8-羟基喹啉为客体的包合反应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荧光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对包合物的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实验结果表明 :β -CD与 8-羟基喹啉分子形成物质的量比为 1:1的包合物。 8-羟基喹啉的吡啶环嵌入 β -环糊精分子的空腔内。氢键的形成 ,包含水的释放是形成包合物的驱动力。
张跃华王南平张其平佘燕红史传国
关键词:Β-环糊精8-羟基喹啉包合物
石墨烯对乙醛脱氢酶活性保持研究
2015年
文章将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乙醛传感器。在三电极体系下,通过测定传感器对乙醛的响应,判断酶的活性。通过分析比较修饰ALDH电极与修饰石墨烯-ALDH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变化,判断石墨烯对ALDH活性保持的影响。同时,探究不同比例ALDH和石墨烯用量、体系p H变化等对ALDH活性保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修饰石墨烯-ALDH电极的稳定性更好,说明石墨烯的加入,给酶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从而能够使酶保持更好的活性。
史传国李文俊胡玉林
关键词:乙醛脱氢酶石墨烯
一种香豆素三(2-氨基乙基)胺席夫碱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豆素三(2‑氨基乙基)胺席夫碱荧光探针及其应用,具体结构式如下:<Image file="DDA0001406138560000011.GIF" he="413" imgContent="drawing"...
汤艳峰施安霁史传国黄洋孙同明王淼张宇唤万永兴
文献传递
环境工程停招背景下构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课程体系的研究
2023年
为整合办学资源,实现师资力量及教学设施的效益最大化,南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20年停招,同时获批新办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开始招生。策应国家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战略,面向社会持续攀升的环境诉求,融合环境工程生态文明理念,构建以绿色化学、绿色功能材料制备表征应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线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模块化课程体系,初步形成较为合理有效的培养方案,为向社会输出适应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发展需求并具备环境友好材料等知识的高级工学技术人才提供借鉴。
史传国
关键词:环境工程
普鲁士蓝/CdS纳米复合物电致化学发光及其H_2O_2传感应用(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一定体积比的CdS和普鲁士蓝(PB)胶体纳米溶液的简单混合,制备了PB/CdS纳米复合物。在共反应剂存在条件下,PB纳米粒子含量较低时,在ITO电极上CdS纳晶的电致化学发光(ECL)强度可以增强3倍左右。PB纳米粒子含量较高时,CdS纳晶的ECL强度则显著降低。详细讨论了PB纳米粒子对CdS纳晶ECL影响的机理。PB纳米粒子对CdS纳晶的ECL增强可用于H2O2传感。该传感器对H2O2响应的线性范围为3.3×10-8~6.5×10-3 mol.L-1(R=0.999 2),检测限为12 nmol.L-1(S/N=3),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史传国徐静娟陈洪渊
关键词:普鲁士蓝电致化学发光H2O2
一种新化合物Ⅲ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化合物Ⅲ及制备方法和用途,以邻菲罗啉为起始原料,经氧化反应、格氏反应和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合成得到了乙酰基氮杂螺二芴,再与8‑氨基喹啉‑7‑甲醛通过Friedlander反应合成目标产...
史传国江国庆姜国民陈婷婷王淼施磊李忠强徐芮乐
文献传递
碳量子点的电化学制备被引量:2
2015年
作为新型材料的碳量子点,具有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了碳量子点:以磷酸盐缓冲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氢氧化钠乙醇溶液等作为电解质,以高纯石墨作为工作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通过循环伏安法制备得到碳量子点。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粒度仪等对所制备的碳量子点,进行性能的表征。对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电解质的反应进行了优化:研究了扫描速度、溶液的p H和浓度等对制备的碳量子点的影响,从而获得了最佳的反应条件:扫描速度是300 m V/s,电解质溶液p H=6.8,浓度是0.2 mol/L,电解质中不添加表面活性剂。
史传国王亮胡玉林
关键词:电化学荧光分析
基于血红蛋白/硒化镉量子点多层膜的H_2O_2生物传感器被引量:5
2009年
合成了水溶性硒化镉(CdSe)量子点,利用组装技术和静电吸附作用,将带正电荷的血红蛋白(Hb)和带负电荷的CdSe量子点层层组装到壳聚糖(chit)修饰的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基于{Hb/CdSe}n多层膜的无电子媒介体的电流型生物传感器({Hb/CdSe}3/chit/GCE)。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致化学发光、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技术来表征修饰膜,并研究传感器的作用机理、性能及分析应用。结果表明:与量子点薄膜法及量子点/血红蛋白复合物法等固载血红蛋白的其他方法相比,层层组装法能显著提高血红蛋白的固定量,保持血红蛋白的生物活性,增强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传感器检测H2O2的线性范围为4.0×10-8~4.8×10-6mol·L-1(r=0.9991),检测限为2.0×10-8mol·L-1。多层膜的电致化学发光研究,表明修饰电极有望用于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
史传国衡姝婧徐静娟陈洪渊
关键词:层层组装CDSE量子点血红蛋白直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不锈钢片阳极电芬顿技术降解氯化苄研究
2021年
以不锈钢为阳极和石墨为阴极,自制电-Fenton体系降解氯化苄模拟废水。研究30%H2O2投加浓度、初始pH值、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等影响因素,确定氯化苄最佳去除条件及其去除率。氯化苄浓度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初始pH为3、电流密度为3 mA/cm2、电解时间为40 min,30%H2O2投加浓度30%时,氯化苄去除率达70%以上。不锈钢阳极的电-Fenton法降解氯化苄,环保节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性能稳定,为难降解污染物处理提供新思路。
张悦沈芸牛晓燕史传国
关键词:氯化苄电芬顿
PCA-LVQ法及其在RS-FTIR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将主成分分析(PCA)用于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Remote Sen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RS-FTIR)的特征提取,结合学习矢量量化(LVQ)神经网络,实现了PCA-LVQ对大气中的8组分混合体系进行快速定性分析的建模方法。并与单纯的LVQ神经网络、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PCA-LVQ显示出较好的处理数据的能力,它不仅提高了运算速度,而且提高了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分类精度达到91.7%。PCA-LVQ的这一预测精度及运算速度,足以满足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大气中有毒气体的实时、在线监测的需要。
胡兰萍葛存旺陈婷婷史传国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多组分分析环境监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