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霏霏
- 作品数:16 被引量:36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阿片生长因子甲硫氨酸脑啡肽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2年
- 甲硫氨酸脑啡肽是一种内源性阿片生长因子,它除了具有阿片肽类镇痛、免疫调控等共性以外,还对细胞的增生和更新、肿瘤生长、伤口愈合、血管发生等具有比较强的抑制作用。甲硫氨酸脑啡肽可以作用于细胞的生长周期,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本文对甲硫氨酸脑啡肽的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刘霏霏刘泽源
- 关键词:甲硫氨酸脑啡肽抗肿瘤药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及评价盐酸伐昔洛韦片的药动学及等效性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测定受试者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的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估算两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并评价生物等效性。方法本试验采用双周期、随机、自身交叉试验设计,24名受试者服用受试制剂0.45 g或参比制剂0.5 g,两次用药间隔1周。阿昔洛韦血浆样品经30%三氟乙酸沉淀离心取上清液采用50%氨水中和后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以内标法计算阿昔洛韦血药浓度。分别计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利用Phoenix WinNonlin 6.1软件分析数据,以AUC、ρmax和tmax为指标进行人体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血浆中阿昔洛韦的ρmax分别为(3 457.92±783.83)和(4 181.25±1 130.19)μg.L-1,t1/2分别为(3.04±0.41)和(3.13%±0.52)h,AUC0-tn分别为(10 624.29±2 007.05)和(12 607.30±2 808.07)μg.h.L-1,受试制剂的F0-tn为(95.25±15.72)%,F0–∞为(95.32±15.7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阿昔洛韦在人体体内的药动学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等效。
- 刘霏霏郝光涛高洪志董瑞华梁宇光刘泽源
- 关键词:伐昔洛韦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生物等效性药动学
- 蛋氨酸脑啡肽对肿瘤细胞的抗氧化机制与协同多柔比星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 目的:对蛋氨酸脑啡肽对肿瘤细胞的抗氧化作用机制及其协同多柔比星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
方法:CCK-8法检测蛋氨酸脑啡肽对SH-SY5Y/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荧光染色法检测Met-E...
- 刘霏霏李彦博刘垚刘泽源
- 关键词:蛋氨酸脑啡肽多柔比星肿瘤细胞抗氧化作用
- 文献传递
- 质粒pBV220-PTD-tCNTF转化BL21菌株感受态细胞的高效制备方法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比较几种常用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方法,探讨影响pBV220-PTD-tCNTF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因素并得出最优水平组合。方法采用4种制备感受态细胞的方法即CaCl2法,CaCl2-甘油法,TSSG法和INOUE法,比较4种方法制备的感受态细胞即时和-80℃保存30 d对质粒PBV220-PTD-tCNTF的转化效率;L8(27)正交设计研究Mg2+、INOUE重悬液、PEG、甘油和DMSO对pBV220-PTD-tCNTF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影响;对得出的最佳水平组合进行验证并对转化好的细胞进行测序验证。结果 CaCl2法,CaCl2-甘油法,TSSG法,INOUE法4种方法的转化率分别为:(5.43±0.72)×106、(7.45±0.65)×106、(9.71±1.81)×106、(8.52±1.22)×107;-80℃保存30 d的转化效率为:(6.20±0.31)×104、(6.57±0.97)×106、(9.76±1.31)×106、(1.63±0.019)×106;正交结果 Mg2+(A)、IN-OUE重悬液(B)、PEG(C)、甘油(D)和DMSO(E)各因素的P值分别为0.0357、0.0154、0.0677、0.2503和0.1749;最佳水平组合实施的转化率为(29.63±4.95)×107并经测序确定转入质粒的正确性。结论分析出各因素对pBV220-PTD-tCNTF转化感受态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程度,得出了其最佳水平组合A1B1C1D2E1,并得到了(29.63±4.95)×107的转化效率。
- 吴行伟刘泽源李前蒲韵竹任汝通许秀丽刘霏霏张琴吴媛曲恒燕
- 关键词:感受态细胞正交设计PBV220CNTF
- 万古霉素与肝事件风险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1956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万古霉素用于因感染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治疗,总体而言,万古霉素被认为在临床使用有一个良好的安全性。在万古霉素的早期试验中,虽然有听觉毒性和肾毒性的报道,但认为这些问题很可能是由于万古霉素制备过程中的杂质成分所引起。
- 李彦博王玮贾立华刘霏霏
- 关键词:万古霉素META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
- 万古霉素与肝事件风险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对已经发表的万古霉素与肝事件风险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Meta分析,探讨万古霉素与肝事件风险的关系。方法全面搜索和审查被MEDLINE、PubMed、国际药学文摘和Cochrane图书馆收录的从1950年1月—2010年6月发表的使用万古霉素联合或不联合其他治疗与非万古霉素治疗报告肝事件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并提取和审查数据。对选定的研究用Jadad评分法进行评估,影响的大小用95%CI风险比(RR)和NNH表示,发表偏倚的影响用漏斗图和Egger's检验评估。结果 2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419例病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肝事件特别是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的发生率高于接受非万古霉素治疗组(汇集RR=1.95;95%CI 1.62,2.36;P<0.001),但大部分风险事件是轻至中度。肝事件报告明显增加与发表偏倚无明显相关。结论建议对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进行肝事件风险的连续监测。
- 李彦博王玮贾立华刘霏霏
- 关键词:万古霉素META分析
- 蛋氨酸脑啡肽对MCF-7/ADR生长抑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阿片生长因子蛋氨酸脑啡肽(Met-ENK)对MCF-7/ADR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的效果及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的Met-ENK(10-3、10-4、10-5、10-6、10-7 mol/L)对乳腺癌细胞MCF-7/ADR作用48 h后的肿瘤抑制率;采用细胞计数法绘制Met-ENK孵育0、24、36、48及72 h后的MCF-7/ADR的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术及PI染色法记录用药孵育48 h后,MCF-7/ADR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et-ENK对MCF-7/ADR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但不呈剂量依赖性,10-6mol/L浓度时,Met-ENK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效应最强;在Met-ENK作用后主要将细胞抑制于生长周期的G0/G1期。结论 Met-ENK对MCF-7/ADR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主要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阻滞来发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但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及证实。
- 田力刘霏霏刘泽源
- 关键词:蛋氨酸脑啡肽MCF-7G1期
- 双膦酸盐和下颌骨坏死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双膦酸盐的理化性质和药理学特性以及与其相关的下颌骨坏死的有关情况。方法:综述双膦酸盐和与其相关的下颌骨坏死的文献。结果:双膦酸盐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以骨吸收为特点的疾病。这些药物也越来越与下颌骨缺血性坏死这种严重的副作用联系在一起。考虑到下颌骨坏死的发生和对其缺乏有效治疗措施的事实,计划使用双膦酸盐治疗时,应认真分析风险-效益的关系,并向病人说明治疗的利弊。如果要使用双膦酸盐治疗,必须进行严谨的口腔卫生护理和定期评价口腔状况。结论: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双膦酸盐相关骨坏死的严重性,应谨慎使用这些药物并要认真观察病人。对使用这些药物治疗的病人,预防下颌骨坏死的发生尤为重要。
- 李彦博刘霏霏
- 关键词:双膦酸盐下颌骨骨坏死
- 健康志愿者恩替卡韦分散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价2种恩替卡韦制剂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周期、自身交叉的试验设计。24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口服试验制剂(恩替卡韦分散片)或参比制剂(恩替卡韦片)1 mg,血浆样品采用HPLC-MS/MS法测定,计算两者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恩替卡韦血药浓度在0.05-20 mg·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最低定量浓度为0.05μg·m L^-1,批内及批间精密度RSD〈15%;服用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后血浆中恩替卡韦的Cmax分别为(10.51±3.11)和(10.25±2.98)μg·L^-1;tmax分别为(0.63±0.21)和(0.62±0.40)h;t1/2分别为(62.35±30.26)和(60.48±26.54)h;AUC0-∞分别为(35.22±9.50)和(34.61±7.90)μg·h·L^-1;AUC0-tn分别(28.91±6.63)和(28.58±5.73)μg·h·L^-1;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n、F0-∞分别为(101.25±12.02)%和(102.99±20.40)%。结论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郝光涛刘泽源高洪志董瑞华李媛媛王晓芳刘霏霏田芳张楠戴冰张振清曲恒燕
- 关键词:恩替卡韦分散片HPLC-MS/MS生物等效性
- 青蒿琥酯片在健康人体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价2种剂型的青蒿琥脂片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双周期、自身交叉的试验设计。36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口服试验制剂(青蒿琥脂片,每片含青蒿琥酯100mg)或参比制剂(青蒿琥酯片,每片含青蒿琥酯50 mg),血浆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计算两者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的线性范围均为2-1000 ng·m L-1,最低定量浓度为2 ng·m L-1,批内及批间精密度RSD&lt;15%;服用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青蒿琥酯的Cmax分别为(321.36±148.23)、(321.3±182.34)μg·L-1;tmax分别为(0.59±0.69)、(0.77±0.65)h;t1/2分别为(0.72±1.57)、(0.35±0.24)h;AUC0-∞分别为(226.2±99.57)、(214.63±93.1)μg·h·L-1;AUC0-t分别(207.88±79.17)、(206.12±91.67)μg·h·L-1;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F0-∞分别为(108.11±54.6)、(96.01±45.97)%;双氢青蒿素的Cmax分别为(1068.17±424)、(1118.75±545.02)μg·L-1;tmax分别为(0.9±0.43)、(1.09±0.62)h;t1/2分别为(1.47±0.48)、(1.38±0.42)h;AUC0-∞分别为(2187.26±683.78)、(2110.23±509.82)μg·h·L-1;AUC0-t分别(2179.14±683.03)、(2100.42±509.72)μg·h·L-1;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F0-∞分别为(101.9±29.85)、(101.96±29.71)%。结论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王晓芳郝光涛张媛媛高洪志刘泽源董瑞华李媛媛刘霏霏田芳张楠戴冰曲恒燕
- 关键词:青蒿琥酯片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HPLC-MS/MS法生物等效性药物代谢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