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金荣

作品数:13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岩溶
  • 3篇地貌
  • 3篇第三纪
  • 3篇岩溶地貌
  • 3篇孢粉
  • 2篇洞穴
  • 2篇气候
  • 2篇热带
  • 2篇孢粉组合
  • 1篇单缝
  • 1篇地貌演化
  • 1篇地下水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历史
  • 1篇地质年代
  • 1篇地质时代
  • 1篇第三纪地层
  • 1篇第四纪
  • 1篇堆积物
  • 1篇岩溶洞

机构

  • 13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广西区域地质...

作者

  • 13篇刘金荣
  • 2篇张继淹
  • 1篇袁道先
  • 1篇曹建华

传媒

  • 10篇中国岩溶
  • 1篇广西地质
  • 1篇南方国土资源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谈岩溶深潭
本文主要对向地下发育的深潭进行了一些介绍,有的深潭发育非常深,达130 -225m,潭底高程在-81--250m不等,很有研究价值。文中简单介绍了几个深潭,并对其成因作了不成熟的探讨,希望广大洞穴工作者深入这一领域,使其...
刘金荣
关键词:岩溶洞穴
文献传递
漓江洪涝灾害及枯季缺水问题的治理意见被引量:12
1999年
总结了历史上800多年漓江洪涝灾害情况和1936~1998年60多年有观测的记录资料,认为漓江洪涝灾害加剧的原因主要是上游水源林的破坏和对青狮潭水库调洪管理不尽科学;而枯季缺水,既有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自然因素的原因,也有过量索取漓江水、上游水源林破坏、漓江补水工程的副作用、水资源浪费等人为的影响,而且以人为因素为主。要解决漓江洪涝灾害及枯季缺水,在技术措施方面,应改变现行的桂林城市供水方案,即供水由漓江改用青狮潭水库,并在漓江上游修建川江和斧子口水库,实施生物工程等;在政府行为措施方面,宜尽快建立漓江流域资源和环境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严加保护、合理开发。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基本消除漓江洪涝灾害而达百年一遇,漓江枯季水量也可望达40~50m3/s,从而基本解决枯季缺水问题。
刘金荣马登盛施杰
关键词:洪涝灾害警戒水位
再论广西桂西、桂西北高峰丛热带岩溶发育历史被引量:2
2003年
本文借助桂西、桂西北岩溶高峰丛洼地区内一些不同时代堆积物,对该区热带岩溶发育历史作了一些研究,其结论基本与笔者以前的推论相一致。即桂西、桂西北高峰丛洼地热带岩溶可能由侏罗纪就开始,早白垩纪基本奠定了本区岩溶地貌雏形,以后的岩溶发育是在此地貌雏形基础上的继承发育,一直至今。从中、上新世以来由于两个地壳活动期,使该区更为强烈上升,岩溶垂向发育得到了加强,形成了现在广西最年轻的高峰丛洼地地区。
刘金荣
关键词:岩溶晚白垩纪老第三纪
桂林岩溶地下水^(14)C年龄测定结果及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通过对桂林市孤峰平原部分水文地质钻孔的泥盆系上统融县组灰岩(D3r)和石炭系下统大塘阶白云岩、灰岩(C1d)溶蚀裂隙含水层进行岩溶水14C年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与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无直接水力联系的条件下,该岩溶地下水年龄一般都在3330aB.P.以上,且有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该岩溶地下水年龄之所以偏大,主要是因为受制于其所处的地质环境的制约,水循环交替比较缓慢。
刘金荣梁耀成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
桂林热带岩溶地貌特点及其科学价值被引量:21
2001年
桂林热带岩溶地貌的特点及其科学价值是举世闻名的 ,甚至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本文从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以期桂林人、国人对之有一个粗略的认识 ,并尽快申请将桂林岩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刘金荣袁道先梁耀成闭萧萧
关键词:岩溶地貌热带气候
桂林名称的由来及其政区演变沿革被引量:5
2004年
刘金荣冯红叶青宋桂金
关键词:岩溶地貌
资源县“7.20”山洪泥石流爆发特点及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00年
文章记述了“7.2 0”资源县瓜里乡山洪泥石流爆发情况及重大损失 ,总结其爆发特点 ,分析其原因 ,由此建议对广西全区进行一次专门调查。
刘金荣梁耀成
关键词:山洪爆发泥石流崩塌滑坡
用古植被面貌重建桂林3.7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被引量:3
2000年
末次冰期自 37ka B.P.以来至 9ka B.P.时段内 ,对桂林一带的影响主要是降温及降雨量减少 ,平均气温最低 7~ 9℃ ,比现今低 10~12℃ ,其间虽有波动 ,但未发现有冰川的证据。 9~ 8ka B.P.,桂林气候发生突变 ,在 1ka的时间内 ,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达 12~ 13℃ ;8ka B.P.时桂林年均气温升至 2 1~ 2 2℃ ,比现今高 2~ 3℃ ;3.6 9ka B.P.时 ,气温升到最高 ,年均气温达 2 2~ 2 3℃ ,比现今高 3~ 4℃ ,年均降雨量也相应发生一定的变化。
刘金荣曹建华
关键词:孢粉组合古植被古气候重建气候变化
广西区域热带岩溶地貌不同类型的演化浅议被引量:22
2001年
文中论述了广西区域热带岩溶地貌三大类型 ,即 :(1)以玉林、贵港市为代表的桂东南岩溶平原 (残山平原 )类型 ;(2 )以桂林、柳州为代表的桂东北 -桂中 -桂西南峰林平原类型 ;(3)以都安、乐业为代表的桂西 -桂西北峰丛洼地类型。进而阐述了三大岩溶地貌类型的特点与演化 ,认为它们存在着发育时间上的长短不同 ,营力上的差异 ,也就出现岩溶地貌类型上的各异。岩溶地貌类型中老、中、青的概念仍有意义。岩溶形成的“同时态论”在小区域内岩溶地貌的一定发育阶段可能存在 ,但在大区域或长时间尺度内就不一定适用。
刘金荣黄国彬黄学灵梁耀成
关键词:岩溶地貌地质历史地貌演化
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洞穴第三纪堆积的孢粉组成特征及相关问题的探讨被引量:10
2004年
介绍了广西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中蚂蜂洞、里郎洞新第三纪堆积孢粉组合特征,并由此探讨了大石围天坑四层不同高程上的洞穴的发育时代。蚂蜂洞和里郎洞新第三纪堆积是迄今广西所发现的海拔高程最高的第三纪地质剖面,其孢粉主要以被子类桤木粉属(Alnipollenites)、栎粉属(Quercoidites)、桦粉属(Betulaepollenites)、栗粉属(Cupuliteroipollenites),裸子类双束松粉属(Pinuspollenites),蕨类水龙骨单缝孢属(Polypodiaceaaesporites)、桫椤孢属(Cyathidites)为主,反映当时主要为亚热带温暖、阴湿的森林气候环境。根据与蚂蜂洞的相对位置,推测较之高的南东支洞、最高层洞形成时代应早于新第三纪,比之低的中洞应形成于早—中更新世,而地下河则在全新世时期形成。
刘金荣张继淹梁耀成伍乃东
关键词:地质年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