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辉忠

作品数:17 被引量:103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献血
  • 8篇无偿
  • 8篇献血者
  • 7篇无偿献血
  • 5篇血液
  • 5篇机采
  • 5篇机采血小板
  • 5篇采血
  • 3篇无偿献血者
  • 3篇合格率
  • 3篇氨基转移酶
  • 3篇ALT
  • 3篇丙氨酸氨基
  • 3篇丙氨酸氨基转...
  • 3篇不合格率
  • 2篇血液检测
  • 2篇阳性
  • 2篇油罐
  • 2篇油罐车
  • 2篇献血人群

机构

  • 17篇广州血液中心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7篇刘辉忠
  • 3篇陈锦艳
  • 3篇张文春
  • 2篇何军
  • 2篇黄志健
  • 2篇黄伯泉
  • 2篇黎世杰
  • 2篇李晓帆
  • 2篇黄晓莹
  • 2篇付涌水
  • 2篇黄珂
  • 2篇陈晓文
  • 1篇李仲平
  • 1篇张悦
  • 1篇陈大伟
  • 1篇杜荣松
  • 1篇黄爱琼
  • 1篇郑优荣
  • 1篇蓝岚茵
  • 1篇刘杏

传媒

  • 3篇广州医药
  • 3篇广东医学
  • 3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循证护理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中海贫血病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对地中海贫血病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常用评估工具进行综述,概述评估工具的发展、主要内容及应用现状,分析评估工具的特点与不足,旨在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提供借鉴,为我国地中海贫血病人HRQoL评估工具的研制以及个体化护理提供参考。
张悦吕启圆许敏仪刘辉忠刘辉忠曾庆威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生活质量
广州市区2014—2016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分析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区2014—2016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探讨降低血液报废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收集并统计广州市区2014—2016年血液报废情况,分别统计报废血液比例。结果 2014—2016年报废血液产品共170 576 U,报废率为5.99%;非检验原因报废率(3.11%)高于检验原因报废率(2.88%),检验原因报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ALT及HBsAg报废率较高,非检验原因报废率呈逐年上升,其中乳糜血报废率较高。结论进一步加强献血宣传和征询工作,以及做好团队献血的快速筛查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均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血液报废率。
刘辉忠张文春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液报废
1年捐双份血小板20次以上献血者外周血常规的变化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分析在新的国标实施的情况下,广州地区人群按最短间隔期多次捐献双份单采血小板的捐献方式,献血者的外周血常规的变化。方法选取76名在一年内捐献双份机采血小板20次以上的无偿献血者,在首次和末次采集血小板前分别进行外周血常规的检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愿献血者一年内捐献20次以上且每次均捐献2U机采血小板后,首次和末次捐献前的外周血常规的比较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值(Hb)、血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计数(PL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符合两次捐献血小板的间隔期大于14天,捐献者就已经能够依靠自身调节恢复原状,对机体并无明显不利的影响。
刘杏李晓帆刘辉忠陈晓文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血常规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与白膜法手工血小板质量差异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机采血小板和白膜法手工血小板在储存期内的质量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相同储存期内机采血小板和白膜法手工血小板各20袋,对所有标本进行常规质量控制评估。分别在储存期的第1天、第3天和第5天,对血小板的形态学计分、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CD62P阳性率、血栓弹力图参数(包括MA值、R时间、K时间和α角度)进行测定。结果 所有标本的常规质量控制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在储存期第1天和第3天,2种血小板的形态学计分、CD62P阳性率和M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储存期第1天的CD62P阳性率相比,储存期第3天和第5天的机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1.07、82.57,P均<0.05)。与储存期第1天相比,储存期第3天和第5天的机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细胞形态学计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7.20、97.05,P均<0.05)。结论 机采血小板与白膜法手工血小板的质量无明显差异,临床上可科学合理使用,但2种血小板均会发生储存损伤,建议临床上最好在3 d内输注。
欧代校陈大伟何博曾繁浪刘辉忠陈晓文李玉笑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储存期
2014-2016年三年广州地区机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和对策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机采血小板报废的主要原因,为保障用血安全和节约血液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统计2014年1月—2016年12月广州地区机采血小板采集量、报废原因、报废率等相关数据,提出有效对策。结果 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共采集机采血小板共173 823.25个治疗量,报废的单采血小板为1 962个治疗量,总报废率为1.13%。其中检验性原因报废率为0.81%,非检验性原因报废率为0.32%。检验性原因呈明显的下降趋势,HBs Ag阳性、抗-HCV阳性和核酸阳性为其中主要因素。非检验性原因报废最主要因素为血量不足。结论通过针对性的献血前、中、后控制措施可以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几率,减少不必要的血小板报废。
钟慧斌刘辉忠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
广州市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情况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广州市无偿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情况,为制定招募无偿献血低危人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ALT速率法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广州市无偿献血906 366人...
刘辉忠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ALT
文献传递
应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干化学试纸筛查无偿献血者血液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干化学试纸法与速率法检测结果的比较,评价应用干化学试纸法筛查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效果。方法应用ALT干化学试纸条对无偿献血者血样本进行检测,结果与速率法相比较。结果 4 658例献血者血液标本,干化学试纸法和速率法筛查不合格率分别为3.58%和4.25%;干化学试纸法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9.30%,总符合率为99.33%。干化学试纸法对ALT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检出功效率为84.3%。对ALT临界范围的血液标本,干化学试纸条法检出能力基本与速率法一致(P>0.01)。ALT高值(>70 U/L)血液标本,干化学试纸条法检测结果与速率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化学试纸条法对ALT临界范围的血液标本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能筛查出绝大部分ALT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可减少血液资源浪费,降低血液检测成本。
李仲平蓝岚茵田也黄志健黄爱琼杜荣松林诗雅刘辉忠郑优荣
关键词:献血者ALT干化学试纸法速率法
机采血小板献血前快速法筛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后血液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前是否开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的血液检测结果,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广州2012—2015年机采血小板献血后检测不合格数据,分析机采血小板采血前是否开展ALT初筛后血液检测结果对比。结果机采血小板献血前是否开展ALT快速筛查的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8.335 6,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献血前ALT的筛查工作对于避免血液浪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辉忠杨葳李晓帆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
广东省2013—2015年无偿献血血液血清学检测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无偿献血者血清学检测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采集更加安全的无偿献血者血液,减少血液浪费的措施,同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致病预防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广东省31家采供血机构2013—2015年血液检测HBs Ag、抗-HCV、HIV抗原/抗体、抗-TP检测阳性及ALT不合格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东省2013—2015年血液检测不合格数分别为60 096、49 231、44 083,各年年度不合格率分别为4.94%、4.02%、3.49%,平均不合格率为4.14%,各年间不合格率逐年降低;5项指标不合格率ALT>HBs Ag>抗-TP>抗-HCV>HIV抗原/抗体,分别为2.17%、0.95%、0.53%、0.35%、0.14%;检测中抗-TP双试剂重合率最高占69.89%,单试剂不合格项中HIV抗原/抗体最高占74.53%。结论加强献血知识宣传,做好固定献血者队伍和献血前血液检测工作,减少检测假阳性,可减少血液检测报废,保障血液安全。
刘辉忠张文春陈锦艳黄伯泉付涌水
关键词: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假阳性
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捐献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捐献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机采献血者保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广州血液中心首次成功捐献机采血小板的13 899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每个献血者献血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与下一年度是否再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相关性。结果男性献血者再次捐献率(10.68%)高于女性献血者再次捐献率(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献血者年龄18~25岁组再次捐献率最高为12.86%,46~60岁组再次捐献率最低为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献血者文化程度高中或职中组再次捐献率最高为11.23%,本科或以上组再次捐献率最低为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发生不良反应献血者再次捐献率(10.37%)高于发生不良反应献血者再次捐献率(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男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低和未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更愿意返回再次捐献机采血小板,对这部分献血者采取针对性保留措施,有利于建立起一支固定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队伍。
欧代校欧阳剑戴琳刘辉忠钟慧斌周立桥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