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宁
- 作品数:14 被引量:41H指数:2
- 供职机构: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心病患者肌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 2025年
- 目的探讨出院后冠心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7月在山东省内3所综合性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47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因素,使用R 4.1.2软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和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建模组330例中有73例发生肌少症,发生率为22.12%。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054)、Charlson共病指数(OR=1.413)、体质量指数(OR=0.545)、白蛋白水平(OR=0.485)、合并糖尿病(OR=2.144)、营养状况(OR=2.003)、NYHA心功能分级(OR=1.685)是出院后冠心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内部验证为0.820,外部验证为0.837。Hosmer-Lemeshow检验:内部验证χ^(2)=14.281,P=0.075;外部验证χ^(2)=7.734,P=0.46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冠心病患者肌少症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为及时干预提供指导。
- 赵静王彦哲季春晓王平凡刘文彩刘清宁郝恩刚杨秀
- 关键词:冠心病列线图
- 高龄经产妇急产院内急救流程再造实践及效果评价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 :观察高龄经产妇急产院内急救流程再造的应用效果,为高龄经产妇急产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成立高龄经产妇急产多学科救治小组,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对改造前流程关键环节进行分析改进,制定并实施改造后管理方案。结果 :实施流程优化方案后,预检分诊时间由(4.45±0.40)min缩短至(4.20±0.29)min(P<0.05);高龄经产妇到院至产科医师接诊时间由(8.72±0.80)min缩短至(5.56±0.66)min(P<0.01),到院至用药时间由(15.62±0.64)min缩短至(11.36±1.00)min(P<0.01),从到院至超声检查时间由(15.58±0.71)min缩短至(11.47±0.95)min(P<0.01),从到院至化验结果判读时间由(34.94±0.65)min缩短至(30.95±1.29)min(P<0.01),从到院至产房/手术室时间由(25.75±1.02)min缩短至(18.92±1.29)min(P<0.01),发生难产时从产房转运至手术间/产房手术间时间由(4.97±0.47)min缩短至(1.75±0.67)min(P<0.01);高龄经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3.7%降低至1.9%(P<0.05),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1.8%降低至1.9%(P<0.05)。结论 :优化后的高龄经产妇急产院内急救流程有效缩短院内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刘文彩王平凡赵静赵秀荣吴子帅刘清宁庄广云
- 关键词:高龄经产妇急产
- 系统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1年
-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症状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系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优于传统护理方法,积极采取对症护理和病情观察可提高患儿治愈率。
- 徐海平洪丽娟刘清宁刘桂云
- 关键词:系统护理小儿病毒性脑炎
- 运动引导想象训练对脊髓神经减压术后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运动引导想象训练对脊髓神经减压术后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脊柱外科收治的62例行脊髓神经减压术且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运动引导想象训练。比较2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2组疼痛评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29.691,P<0.001;F_(组间)=7.063,P<0.001;F_(交互)=25.634,P<0.001);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90.029,P<0.001;F_(组间)=46.914,P<0.001;F_(交互)=180.366,P<0.001)。结论运动引导想象训练可以缓解脊髓神经减压术后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睡眠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清宁王彦哲闫春林刘丽娟吕守英韩文莉赵静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睡眠障碍
- 基于骨折联络服务(FLS)模式的全程管理在OVCF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2020年
- 探讨基于骨折联络服务(FLS)模式的全程管理在OVCF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2月我科收治的经微创手术治疗的OVCF 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基于骨折联络服务(FLS)模式的全程管理。为期3个月,期间采用老年人衰弱评估量表等比较两组衰弱程度、健康教育知识评分、自我效能评分、治疗依从性、骨折后生存质量情况以及二次骨折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衰弱评分、健康教育知识评分、自我效能评分、治疗依从性、骨折后生存质量均有显著改善(P<0.05)。二次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骨折联络服务(FLS)模式的全程管理能显著提高OVCF患者对于该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依从性,增强自我效能,改善骨折后生活质量,但不能降低二次骨折发生率。
- 刘清宁李兴晶韩文莉王书丽孙明霞
- 关键词:FLS骨质疏松骨折
- 重症患者焦点式病情观察预警单在ICU护士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焦点式病情观察预警单在ICU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组建项目团队,明确质量改进目标,分析ICU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现状,根据存在的问题构建重症患者焦点式病情观察预警单应用于临床并效果评价。结果使用重症患者焦点式病情观察预警单后,护士对患者病情评估正确率由(70.83%)提高至(94.89%)、病情掌握率由(79.02%)提高至(95.94%)、交接班信息完整率由(83.15%)提高至(96.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自我效能感得分由(2.63±0.46)提升至(3.2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39,P<0.001)、护士体验满意度得分较高,满意率在80%以上。结论应用重症患者焦点式病情观察预警单,能有效减少护士病情观察时信息遗漏,提高护士对分管患者病情掌握水平、护士自我效能感及满意度,从而保证了护理质量。
- 赵静刘文彩刘清宁韩文莉赵秀荣
- 关键词:重症患者病情观察能力
- NEWS预警系统联合前瞻性护理路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 2020年
- 探讨NEWS预警系统联合前瞻性护理路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7月在骨创外科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52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54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NEWS预警系统联合前瞻性护理路径进行干预。为期12周,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通过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NEWS预警系统联合前瞻性护理路径能有效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李兴晶刘清宁王瑛
-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老年髋部骨折
- 浅谈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微创术后患者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 2024年
- 目的:总结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微创术后发生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深入分析诱发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再次骨折发生率。方法:本研究采取对比研究方式,回顾分析80例近期在本院因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入院接受微创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微创手术后是否发生再次骨折进行分组对比,其中,19例患者出现再次骨折,设置为研究组,61例患者未发生再次骨折,设置为对照组,总结研究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单危险因素,并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微创术后发生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出针对性措施。结果:总结分析术后发生再次骨折老年患者单因素,其中,性别(女性发生率偏高)、年龄(大于80岁老人发生率偏高)、合并钙吸收障碍、使用激素治疗、术前骨密度T值≤2.5 SD、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发生骨水泥渗漏是诱发老年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单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年龄>80岁、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激素治疗、骨水泥渗漏、术前骨密度T值≤2.5 SD均为诱发老年患者术后发生再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引起临床格外重视,加强预防措施,降低再次骨折发生率。结论: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微创术后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
- 韩文莉张震孙明霞王爱君刘清宁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微创术预防措施
- 风险评估下护理干预预防腰椎术后患者首次下床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的效果观察
- 2023年
- 对腰椎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应用风险评估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纳入60例,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于我院内行腰椎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30),术后行风险评估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从平卧位、半卧位60°、端坐90°到站立位,血压波动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从平卧位直接调整为站立位,血压变化较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满意度更高,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风险评估下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腰椎术后患者首次下床直立性低血压发生风险,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匙书男刘清宁王爱君王书丽
- 关键词:风险评估护理干预直立性低血压
- 基于骨折联络服务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疾病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基于骨折联络服务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骨折联络服务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功能障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疾病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依从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基于骨折联络服务的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提升其疾病认知水平,减轻功能障碍程度,增强疗护依从性,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韩文莉刘清宁张华张振王延云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延续性护理疾病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