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
- 作品数:67 被引量:32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抑郁症单胺氧化酶A基因活性对表情识别脑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应用影像基因组学的原理,探讨单胺氧化酶A基因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MAOA—uVNTR)对抑郁症患者及健康对照不同面部表情识别过程中脑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抑郁症患者及33例性别比例、年限、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将61名受试者进行基因型分组,并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每个受试在识别喜悦、悲伤、及中性面部表情视频时的脑激活反应。结果识别悲伤面部表情时,高活性基因型健康组较低活性基因型健康组左楔叶、左额下回、右额中回、左顶下小叶脑区激活显著增强(P〈0.005,K≥10)。识别喜悦面部表情时,高活性基因型患者组较低活性基因型患者组左右壳核、左中央后回,右颞上回、右丘脑、左梭状回脑区激活降低(P〈0.005,K≥10)。结论高活性基因型与健康人群负性情绪识别的优先激活趋势及抑郁症患者正性情绪的抑制状态均存在关联性,该基因型可能是健康者罹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 唐勇张婧姚志剑刘海燕卢青
- 关键词:重性抑郁症多态性
- 静息态下抑郁症患者脑功能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被引量:44
- 2009年
- 目的:探讨静息态下抑郁症患者脑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与抑郁症状群的关联。方法:17名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与17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者参与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的扫描。将患者的脑ReHo值与其抑郁症状群进行相关分析,设P<0.005,k值≥10为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抑郁症患者以下症状群与脑区的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焦虑与右前额中部、左脑岛ReHo值呈负相关(r=-0.85,-0.55;均P<0.001);认知障碍与左前额中部、右脑岛ReHo值负相关(r=-0.83,-0.67;P<0.01),而与右海马旁回ReHo值正相关(r=0.90;P<0.01);迟缓与左前额中部、右额下回、右尾状核ReHo值负相关(r=-0.66,-0.67,-0.55;均P<0.001),而与右前扣带回腹侧ReHo值呈正相关(r=0.80,P<0.001);睡眠障碍与左楔前叶、右脑岛ReHo值负相关(r=-0.72,-0.66;P<0.01);绝望感与左后扣带回ReHo值负相关(r=-0.84,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的焦虑、认知障碍、迟缓、睡眠障碍及绝望感症状可能是部分特定的脑神经异常活动的表现。
- 姚志剑王丽卢青刘海燕滕皋军
- 关键词:抑郁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静息态病例对照研究
- 动态面部表情情绪不明确识别的fMRI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设计的功能核磁共振(fMRD成像技术及性别识别实验范式,探讨面部表情情绪不明确识别的神经基础。方法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26名健康女性受试者识别视频形式的悲伤、喜悦及中性面孔性别时的脑部反应。图像数据经SPM2软件处理和统计分析,获得脑区激活图。结果与动态中性表情性别识别相比,动态喜悦表情性别识别激活右颞下回(BA37,26像素)及右颞中回(BA22,81像素)等脑区,而动态悲伤表情性别识别激活双侧额中回(BA10/6,37/23像素)、左扣带回(BA31,22像素)、右海马旁回(BA28,27像素)、右楔前叶(BA31,18像素)、右顶下小叶(BA40,22像素)、左顶上小叶(BA7,27像素)、左尾状核、左豆状核、左丘脑、双侧颞中回(BA21/22,238/56像素)等脑区(Z〉3.34;P〈0.001)。结论动态悲伤表情情绪不明确识别可能由一个包括额顶皮质和皮质下(如基底节、丘脑、边缘系统)等脑区的分布式神经网络所调控,而动态喜悦表情情绪不明确加工仅仅激活一些与面孔运动有关的脑区。
- 姚志剑杜经纶谢世平滕皋军刘文曹燕翔刘海燕王丽
- 关键词:情绪功能核磁共振
- 未经历躁狂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脑拓扑属性研究:一项5年的前瞻性随访研究
- 目的 双相抑郁较单相抑郁治疗难度更大,复发率及预后更差,但大约有75%的双相抑郁在首次就诊时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从发病到准确诊断双相障碍的平均延迟时间是5-10年。目前主要依靠临床学特征区分单双相,早期鉴别存在一定难度,...
- 刘海燕史家波陈瑜卢青姚志剑
-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弥散张量成像随访研究
- 前额叶-边缘-纹状体环路对早期无躁狂发作双相障碍的识别作用
- 2025年
- 目的探究前额叶-边缘-纹状体环路在早期无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中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对早期双相障碍的识别作用。方法选取南京脑科医院2009—2019年住院抑郁症患者155例,经过至少5年随访,最终31例抑郁症患者转为双相障碍(转相组),76例患者仍为抑郁症(抑郁症组)。选择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62例为健康组。采集所有被试基线睁眼静息态脑磁图数据,基于MATLAB平台fieldtrip工具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选取前额叶-边缘-纹状体环路核心脑区,对感兴趣脑区theta、alpha、beta和gamma频段频谱能量和功能连接进行组间统计分析,并建立转相风险模型。结果(1)3组theta、alpha频段前额叶-边缘-纹状体环路频谱能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luster-F=120.50,112.39,均P<0.05)。抑郁症组theta和alpha频段前额叶-边缘-纹状体环路感兴趣脑区能量低于健康组(cluster-t=89.52,P<0.05)。转相组theta频段前额叶-边缘-纹状体环路频谱能量低于健康组(cluster-t=105.82,P<0.05),alpha频段额下回、眶额回和尾状核频谱能量低于健康组(cluster-t=75.78,P<0.05)。抑郁症组和转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FDR校正后,3组左侧眶额回与右侧腹侧纹状体的功能连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26(0.13,0.34),0.12(0.09,0.24),0.27(0.20,0.37)](H=13.51,P<0.05,FDR校正),抑郁症组功能连接强度比健康组和转相组弱(均P<0.0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eta频段左侧眶额回-右侧腹侧纹状体功能连接值(B=1.50,OR=4.50,95%CI=1.73~11.70)、右侧眶额回-右侧杏仁核功能连接值(B=0.98,OR=2.68,95%CI=1.18~6.13)、HAMD总分(B=0.80,OR=2.28,95%CI=1.36~3.67)、体重因子分(B=-1.99,OR=0.14,95%CI=0.04~0.45)、焦虑因子分(B=-0.99,OR=0.37,95%CI=0.19~0.71)、睡眠因子分(B=-1.14,OR=0.32,95%CI=0.16~0.65)是抑郁症转相的影响因素。结论前额叶-边缘-纹状体环路静息态低频能量减�
- 花玲玲尤为杜易珊夏逸卢青肖明姚志剑刘海燕
- 关键词:双相障碍脑磁图静息态
- 焦虑抑郁全脑皮层厚度与灰质体积的结构磁共振研究
- 目的:焦虑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抑郁症亚型.临床上,焦虑抑郁患者表现出更严重的抑郁情绪,更差的疗效和预后,以及更高比例的自杀意念和行为.本研究采用结构核磁共振(sMRI)技术研究焦虑和非焦虑抑郁患者皮质和皮质下结构改变的异同...
- 赵可刘海燕阎锐花玲玲陈瑜史家波姚志剑
- 关键词:焦虑抑郁症
- 抑郁症患者脑白质变化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利用能够提示脑白质纤维完整性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首发和复发重性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纤维的变化及其差异。方法:20例重性抑郁症患者(首发9例,复发11例)和20名正常对照者均经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未发现异常者继续进行DTI和结构MRI(3D)扫描,基于像素的全脑分析技术对DT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抑郁症组白质纤维结构在双侧额中回、右顶下小叶及双侧脑岛等区域白质的各向异性值(FA)显著降低(各脑区P均<0.001,cluster>30像素);与首发抑郁症患者相比较,复发抑郁症患者右侧额上回、右顶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及右顶下小叶等区域FA值降低更为显著(各脑区P均<0.001,cluster>10像素)。结论:重性抑郁症患者存在脑白质异常,抑郁反复发作会导致脑白质损害进一步加重。
- 姚志剑刘海燕卢青王丽刘文滕皋军
- 关键词:抑郁症弥散张量成像脑白质
- 重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fMRI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技术探讨抗抑郁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神经基础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自愿参加试验的35例重性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f MRI扫描同时进行悲伤、喜悦及中性的面部表情视频分辨测试。f MRI原始图像数据转化格式后经SPM2软件处理。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识别喜悦表情时治疗后较治疗前激活增加的脑区包括右颞中回(BA37)、左颞下回(BA37)、左颞上回(BA39)、左梭状回(BA20)、右海马、左海马、右额中回(BA10)、右后扣带回(BA30)、右海马回(BA36)及左海马回(BA30);而治疗前较治疗后激活增加的脑区包括右梭状回(BA19)、左颞中回(BA21)及左楔前叶(BA19)。识别悲伤表情时治疗后较治疗前激活增加的脑区包括左梭状回(BA19)和右颞中回(BA21),而治疗前较治疗后激活增加的脑区包括右梭状回(BA19)及右海马回(BA3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有效的抗抑郁治疗后抑郁症患者情绪相关脑区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喜悦表情的识别中,患者情绪相关皮质区域激活较治疗前增加,但短期的抗抑郁治疗对悲伤表情的识别改善甚微。
- 曹燕翔郭小兵王刚阎锐刘海燕姚志剑
- 关键词:抑郁症功能核磁共振抗抑郁治疗
- 抑郁症静息态默认状态网络内功能连接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2
- 2008年
- 目的通过分析静息态下抑郁症患者默认状态网络内脑区间功能连接效能,探讨默认状态网络在抑郁症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5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重性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抑郁症患者与14名正常对照完成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分析受试者默认状态网络内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并比较其组间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抑郁症患者双侧前额中部与楔前叶、双侧后扣带回与前额中部、右后扣带回与楔前叶、双侧前扣带回腹侧与前额中部的功能连接减低(P<0·05)。结论静息态下抑郁症患者默认状态网络内脑区间的连接效能存在异常,这可能在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姚志剑王丽卢青刘海燕滕皋军
- 关键词:抑郁症磁共振成像静息态
- 双相抑郁患者全脑皮层厚度和皮层表面积的异常变化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处于抑郁症状期的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脑灰质皮层厚度和皮层表面积的异常变化,以及灰质皮层的异常改变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对28例双相障碍重性抑郁发作期患者、28例健康对照进行3.0 T磁共振扫描,采集得到的3DT1数据采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自动化处理,计算并比较全脑66个区域(左右半球各33个)的灰质皮层厚度和表面积数值,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组左眶额叶内侧[(2.40±0.12) mm]、左背侧前扣带回[(2.66±0.21) mm]皮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2.55±0.18) mm;(2.88±0.27) mm]显著下降(P=1.2× 10^-3;P=3.1×10^-4).患者组左楔叶[(1 443.13± 131.00) mm^2]、右额上回[(6 634.70±600.16) mm2]皮层表面积较正常对照组[(1 596.93± 126.58)mm^2;(7 300.50±653.39)mm2]显著减小(P=2.7×10^-4;p=1.3×10^-3).进一步与临床资料的相关分析发现患者组左楔叶皮层表面积与有效病程显著负相关(r=-0.494,P=0.027),背侧前扣带回皮层厚度和汉密尔顿17项量表总分显著负相关(r=-0.513,P=0.016).结论 双相障碍重性抑郁发作期患者情绪环路主要脑区的皮层厚度和表面积均发生异常变化,但区域并不完全重叠,相关分析提示皮层厚度与表面积分别与不同的临床特征相关.
- 赵可刘海燕阎锐汤浩陈瑜史家波姚志剑
- 关键词:双相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