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民培

作品数:105 被引量:253H指数:8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委科研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肿瘤
  • 21篇细胞
  • 21篇抗体
  • 20篇单克隆
  • 20篇单克隆抗体
  • 20篇克隆
  • 19篇腺癌
  • 17篇基因
  • 16篇免疫
  • 15篇抗原
  • 15篇肠癌
  • 14篇胰腺
  • 13篇胰腺癌
  • 13篇肠肿瘤
  • 10篇结肠
  • 9篇结肠肿瘤
  • 8篇结肠癌
  • 8篇KAI1基因
  • 7篇KAI1
  • 5篇乳腺

机构

  • 76篇沈阳军区总医...
  • 11篇沈阳市第五人...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20...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辽宁省中药新...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世界胃肠病学...

作者

  • 76篇刘民培
  • 25篇安天义
  • 21篇马世英
  • 21篇陈伟
  • 17篇郭晓钟
  • 16篇戴兵
  • 12篇吕振涛
  • 11篇邹燕玲
  • 11篇徐建华
  • 10篇初俊杰
  • 8篇任丽楠
  • 8篇李宏宇
  • 5篇赵佳钧
  • 5篇陈晓琳
  • 5篇夏玉亭
  • 5篇王迪
  • 4篇邵晓冬
  • 4篇吴春燕
  • 4篇姜志明
  • 4篇金伯泉

传媒

  • 5篇中华消化杂志
  • 5篇中国肿瘤临床
  • 5篇胰腺病学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单克隆抗体通...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免疫学杂志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肿瘤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肿瘤
  • 2篇辽宁医学杂志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现代康复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学报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7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KAI1基因抗胰腺癌细胞转移的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将pCMV KAI1重组质粒转染入人高转移胰腺癌细胞株PANCⅠ和MiaPaCaⅡ中 ,观察转染前后KAI1基因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探讨KAI1基因抗胰腺癌转移的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 pCMV KAI1重组质粒成功转染到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Ⅰ和MiaPaCaⅡ中 ,采用MTT比色法、细胞集落形成和流式细胞术 (FCM )测定细胞增殖活力和生长周期的变化。结果 pCMV KAI1重组质粒转染PANCⅠ和MiaPaCaⅡ人胰腺癌细胞株后 ,细胞增殖能力较转染前分别降低 4 0 .5 9%和 6 5 .84 % (P <0 .0 5 )。转染KAI1基因的细胞集落形成率 (14 .0 0 % )较转染前 (4 9.5 6 % )明显减少 (P <0 .0 1)。转染后比转染前胰腺癌细胞数量在G0 /G1期明显增加 (PANCⅠ细胞由 4 0 .97%± 1.34%增加到 6 5 .36 %± 1.2 3% ,MiaPaCaⅡ细胞由 2 4 .10 %± 1.0 0 %增加到 4 3.18%± 1.0 6 % ) ,M/G2 期数量降低 (PANCⅠ从 2 1.4 6 %± 0 .96 %降至 13.35 %± 0 .2 2 % ,MiaPaCaⅡ由 2 4 .89%± 1.14 %降至 19.0 6 %± 0 .5 7%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KAI1基因控制胰腺癌细胞转移可能是通过改变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周期 ,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及分裂功能来实现的。
徐建华郭晓钟任丽楠赵佳钧崔忠敏刘民培
关键词:KAI1基因脂质体转染法人胰腺癌细胞株CMV集落形成
单克隆抗体SC3A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意义
1997年
目的研究单克隆抗体SC3A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及粘液组化染色检测101例胃良恶性病变组织中SC3A的表达.结果胃癌71例中SC3A阳性57例(803%),但与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转移及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关系.SC3A阳性率在酸性粘液(+)组胃癌明显高于酸性粘液(-)组(902%对200%,P<001),硫酸粘液(+)组胃癌明显高于硫酸粘液(-)组(913%对600%,P<001).而且癌旁肠化硫酸粘液阳性率明显较良性病变伴肠化高(889%对353%,P<001);硫酸粘液(+)组肠化SC3A阳性率明显高于硫酸粘液(-)组(609%对313%,P<005).结论单克隆抗体SC3A的表达对胃癌诊断及组织发生探讨有一定意义.
吴继锋宋育林杨光霖董聿明王道斌王道斌
关键词:胃肿瘤单克隆抗体癌前病变免疫学
脂肪干细胞及其移植治疗脑缺血的研究与应用
2012年
背景: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动物脑缺血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目的:复习相关文献就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化能力及其在脑缺血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数据库中2005/2010关于"脂肪干细胞及其移植治疗脑缺血的研究进展"的文章,以"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内容为同脂肪干细胞及其在脑缺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相关,同一领域文章则选择近3~5年内发表的文章或权威文章.初检到的中英文共152篇,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8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其具有取材方便、来源丰富、扩增迅速、无致瘤性、低免疫原性、无伦理约束等多种优势,临床前期实验已经证实,脂肪干细胞移植可改善神经功能紊乱,缩小脑梗死区域,可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病灶区血供,并表达神经特异性标志物.实验中脂肪干细胞的移植途径及时间都不同,实验结果都证实了神经功能的改善,但其具体的治疗机制尚不清楚,仍需要扩大对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的临床前期研究数量,进一步完善其治疗机制.
蒋为梁国标刘民培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细胞分化脑缺血干细胞
结肠癌单克隆抗体sc6识别抗原在胰腺癌及其相关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1992年
用制备的结肠癌单克隆抗体sc6(McAbsc6)对胰腺癌及其相关组织做了ABC免疫组化研究,以明确sc6抗原在胰腺癌及其相关组织中的表达,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收集1975~1987年间的胰腺癌活检及手术标本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平均50.7岁,均不合并结肠癌;另有来自胰腺癌转移的淋巴结5例、胰岛细胞瘤5例、胰腺腺瘤4例、慢性胰腺炎6例、胎儿胰腺6例及正常胰腺组织20例,均经病理及手术证实。McAb sc6制备:Biotin标记二抗及ABC试剂均为Vector Lab产品。参照ABC免疫酶标染色法对每张切片进行染色,染色后镜下观察。判定:强阳性(++~+++)
郭晓钟李爱萍安戎赵学良李玉娟刘民培马世英唐宜海
关键词:胰腺肿瘤
抗大肠癌相关抗原SC系列单抗的研究及其应用被引量:3
1993年
为探讨大肠癌诊治的新途径,自1982年以来先后用新鲜大肠癌实体瘤细胞免疫并经细胞的杂交融合而研制出16种抗人大肠癌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并命名为SC 系列单抗。这些杂交瘤细胞经连续多年的培养、冻存与复苏,至今仍能稳定分泌IgGl(13种)和 IgM(3种)型的单抗。
刘民培马英世陈伟戴兵邹燕玲王笑利安天义宋于刚初俊杰
关键词:大肠肿瘤抗原单克隆抗体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C3A抗原和雌激素与孕激素受体的检测及意义
2005年
吕振涛肖健安天义刘民培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雌激素孕激素受体
SC3A,P27^(kipl),ER和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5年
目的:探讨SC3A,P27kipl,ER和PR四种肿瘤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66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29例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1例SC3A抗原和P27kipl蛋白的表达,以及6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PR的表达。结果:在3种组织中SC3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51.7%和12.9%。P27kip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0%,75.8%和87.1%。比较显示,SC3A和P27kipl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P<0.05和P<0.01)。66例子宫内膜癌的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0%和53.0%,P>0.05。在癌组织分级表达中SC3A阳性率与子宫内膜分级差异无显著性,而P27kipl的阳性表达率则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呈明显降低。结论:SC3A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及提高检出率具有其实际应用意义。P27kipl、ER、PR检测对临床治疗中选择合理方案及预测预后都是有参考价值的指标。
吕振涛张晓艳安天义刘民培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孕激素受体
ABC免疫转印技术在分析抗肿瘤McAb识别抗原特性中的应用被引量:3
1990年
利用ABC免疫转印技术分析一组共16个抗大肠癌McAbs识别抗原的特性,效果满意。该法不需分离纯化抗原和制备腹水,使用杂交瘤培养上清液即可得到清晰,准确的识别抗原区带,背景浅淡,用来分析识别抗原分子量及理化性质,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敏感度高。可检测的最小肿瘤抗原蛋白量为1.25×10^(-6)mg,明显优于PAP免疫转印和间接酶免疫转印法。本文提示,ABC免疫转印是分析复杂而微量的抗原的有效方法。
王笑利陈伟马士英安天义刘民培
关键词:肿瘤抗原单克隆抗体
结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SCAgs和CEA水平的比较研究
1999年
用双单克隆抗体(MAbs)ELISA夹心法和CEA诊断试剂盒,分别对134名正常人,14例慢性结肠炎和52中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SCAgs和CEA两类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作了对比检测,结果显示,正常人血清中SCAgs和CEA的阳性率分别为6.0%和10.4%良性病变的分别为14.3%和28.6%(均P〉0.05);在结肠癌中,SCAgs和CEA的阳性率分别为75.0%和38.5%(P〈0.001)。
刘民培邹燕玲
关键词:CEA结肠肿瘤肿瘤标志物
乳腺癌组织中SC3A抗原、ER和PR表达及意义
2002年
目的 探讨抗人大肠癌相关抗原MAb SC3A及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8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SC3A抗原的表达,并与ER和PR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在80例乳腺癌组织中SC3A、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1%(73/80)、73.5%(61/80)和61.8%(52/80),MAb SC3A相应抗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R和PR(P<0.01)。其表达强度也高于ER和PR。强阳性率分别为40.0%、18.8%和15.0%。表明SC3A抗原在各型乳腺癌中均有充分的表达。ER和PR的表达也与文献报道相似。结论 用MAb SC3A相应抗原检测乳腺癌对此癌的诊断和研究具有实用意义,ER和PR的检测对此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是有价值的指标。
安天义吕振涛马世英曹建平刘民培
关键词: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