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芳

作品数:1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护理
  • 3篇心理
  • 3篇重症
  • 2篇心内科
  • 2篇优质护理
  • 2篇重症医学
  • 2篇内科
  • 2篇护理服务
  • 2篇急诊
  • 1篇对心
  • 1篇心理护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压力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休克
  • 1篇优质护理服务
  • 1篇优质护理服务...
  • 1篇愈合
  • 1篇人文

机构

  • 10篇云南省第二人...

作者

  • 10篇刘晓芳
  • 3篇陈桂芳
  • 2篇于颖

传媒

  • 5篇中文科技期刊...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5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腘窝包块表皮样囊肿术后皮肤坏死案例护理体会
2015年
报道一例25岁患者右腘窝包块表皮样囊肿术后部分组织坏死,运用湿性愈合理论在不同阶段选用不同敷料,伤口明显好转至痊愈的过程。该患者于10余年前发现右腘窝包块,无明显红,肿,热,痛,无波动感,未予特殊处理,近10余天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流液,挤压后出现包块红,肿,热,痛等症状,活动时无明显受限,无发热,无胸闷,胸痛,无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无呼吸困难,无头晕,头痛等不适。自服用“阿莫西林”后,症状仍无好转为进一步治疗到我院就诊:以“腘窝包块”收住我科。病程中患者精神,睡眠,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经过正确的伤口和全身情况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做好全身支持,医生为该患者行右腘窝包块切除术,术后第二天伤口部分组织坏死后,给予手术清创去除黑色坏死组织,运用湿性愈合理念,选择合适的敷料,自溶清创,控制感染,促进肉芽,上皮重塑。
于颖李斗艳陈桂芳刘晓芳
关键词:清创皮肤坏死
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0年
随着我国各个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人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显著的提升,人民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受到生活节奏加快、老龄化现象加剧、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群在逐年递增,良好的护理服务能够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如何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一直是众多医学专业人士重点研究问题。本文围绕着心内科护理服务,经过实验分析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对患者病情恢复以及患者对医院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差别,探索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策略,并且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何贵平梅娇艳刘晓芳
关键词:优质护理心内科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2015年
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突然遭受严重创伤而发生剧烈疼痛,微循环收缩,损伤部位失血和血浆外渗,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骤减,造成重要脏器血液灌注不足,细胞缺氧,功能障碍,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护理人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及时、合理、有效的抢救。
陈桂芳何宗霞刘晓芳
重症监护中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探讨
2020年
针对重症监护中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探究,主要讨论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都有共同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期为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共62例患者。观察组62例,对照组31例,每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心律失常评估,心理护理,治疗准备和其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与观察组相比,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临床满意度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对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准备,心理护理和心律不齐评估等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护理满意度。
刘晓芳陶云锋赵黎霞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心律失常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
2020年
研究不同的护理服务模式,在重症监护中所具有的区别,说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所具有的优势。方法 在研究中选择我院在救治的10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的模式,对照组患者则应用普通的常规护理方式,完成护理工作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相对与对照组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稳定程度以及满意度相对较高,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2%,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仅有80%,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也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充分的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需要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胡艳邬艳妮刘晓芳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人文关怀在重症医学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年
归纳总结重症医学科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信息技术将患者分为单组50人的研究组及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上施以人文关怀,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受护理满意程度进行比对。结果 研究组内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内患者,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0%,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备探析价值。结论 重症医学科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能充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赵黎霞刘晓芳胡艳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观察
心理护理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年
本文主要是基于心理护理运用于心内科患者临床治疗相关工作的效果检验,将选取本院就诊过的800名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患者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均为400例患者。每组患者日常诊疗都会将心内科护理工作做好,并在观察组日常诊疗加入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之后的机体状况以及生活情况进行评价,明确其对住院诊疗的满意程度。显然观察组在得到干预之后,其身体疼痛感有所降低,生理机能、健康状况、身体精力、精神健康程度相对较高,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最终的研究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患者住院满意度也相对较为理想化,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最终得出结论心理护理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身体健康有积极影响作用,也是促使医患和谐关系产生的必要条件。
梅娇艳何贵平刘晓芳
关键词:心理护理临床诊疗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
2016年
对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观察我院实施急诊转运交接的100例急诊ICU患者,对其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未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100例急诊ICU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偏高,差异显著。
何国碧刘晓芳
浅析护理工作者的心理压力和应对策略
2015年
本文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压力的表现,及做好护士心理健康工作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希望能对促进每一位护士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 的作用。
刘晓芳陈桂芳于颖
关键词:护理工作者心理健康
沟通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2016年
探讨急诊病人的沟通护理;方法:从患者心理、护士素质、沟通方法、沟通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医护人员与患者多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尊敬;结论采取合理的沟通和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刘晓芳何国碧
关键词:急诊护理沟通心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