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华
- 作品数:20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冶金工程更多>>
- 甘欣锦辨治滤泡性淋巴瘤经验被引量:4
- 2020年
- 甘欣锦主任医师认为,滤泡性淋巴瘤乃本虚标实之证,以正气不足为本,痰毒瘀邪为标。在临床上,针对未达到西医治疗指征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甘老师以“养正积自消”为治疗原则,扶正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并加用抗肿瘤药物,以达扶正抗瘤之效。甘老师多采用补益药物充养先后天之本,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虚损,以达阴平阳秘、气血调畅、正气充足的状态。甘老师常以主方为基础结合治疗变证的方法改善局部症状,并减轻放化疗、靶向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临证时,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辨病分层治疗,调节扶正与解毒的主次。另外,对于出现的各种变证当灵活化裁以改善症状,通过中医的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朱逸东甘欣锦徐旻沈伟傅华
- 关键词:滤泡性淋巴瘤扶正
- 益肾健脾止血法对斑马鱼脑出血防治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索益肾健脾止血法对阿托伐他汀诱导的斑马鱼脑出血的影响。方法:用阿托伐他诱导Fli1∶EgFP/gAtA1∶dsRed双转基因斑马鱼脑出血,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三子补血汤,在荧光显微镜下拍照观察,计算斑马鱼脑出血面积和出血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三子补血汤250、125μg/m L浓度组脑出血发生率有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三子补血汤250、125、62.5、31.25μg/mL浓度组脑出血面积有差异(P﹤0.05)。结论:益肾健脾止血法可降低斑马鱼脑出血发生率,改善斑马鱼脑出血面积。
- 傅华曹左媛徐旻沈伟唐靖一周忠焱肖颖甘欣锦
- 关键词:脑出血斑马鱼
- 中医药分层辨治惰性B细胞淋巴瘤被引量:4
- 2014年
-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年增长率为7.5%,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35万新发病例,死亡人数超过20万。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0.02‰,每年新发病例2.5万人,死亡2万人,呈上升趋势。死于该病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9.9岁,而所有恶性肿瘤平均病死年龄为58.2岁[1],这迫使我们要进一步探索恶性淋巴瘤治疗的有效措施。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了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重新分型:包括B细胞肿瘤、成熟T/NK细胞肿瘤、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病)和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PTLD)四大类[2]。在B细胞肿瘤中,惰性B细胞淋巴瘤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亚型,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脾边缘区淋巴瘤、浆细胞瘤、滤泡性淋巴瘤等。其临床特点有:(1)生长速度缓慢;(2)部分类型早期无明显放化疗指征,处于观察期;(3)常于化疗后有残余淋巴结,从而难以达到完全缓解;(4)治疗后易复发。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有效并可以缓解症状或体征,并延长生存期。因而总结、整理、提炼诊治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经验,探索规范化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中医治疗意义重大。
- 甘欣锦傅华沈伟徐旻
- 关键词:淋巴瘤中医药疗法
- 多发性骨髓瘤辨治思路被引量:3
- 2017年
-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我国MM发病率约为1/10万,发病年龄大多在50-60岁之间[1]。经过规范化治疗,仅有不到5%的患者生存期可达10年[2]。由于患者年老体弱,化疗有时难以耐受,临床疗效欠满意。
- 汪晶晶甘欣锦沈伟傅华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中医药辨治思路
- 扶正解毒方辨治化疗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分析及其对淋巴细胞亚群的调控作用
- 2024年
- 目的评价扶正解毒方辨治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生存情况,并探究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化疗后DLBCL患者生存的关联。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液科门诊及病房所有确诊DLBCL并已完成化疗,且疗效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患者,共234例。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将“化疗后是否连续接受≥6个月扶正解毒方治疗”作为暴露因素,将符合此暴露因素的患者分入中医队列,不符合此暴露因素的患者分入观察队列。比较2个队列患者1、2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及持续缓解时间(DOR),绘制2个队列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的生存曲线,并进行亚组生存分析,进一步筛选影响疾病进展的因素,并观察扶正解毒方对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水平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4例化疗后DLBCL患者,其中,中医队列126例,观察队列108例。与观察队列比较,中医队列2年无进展生存率、2年总生存率、DOR升高(均P<0.05)。中医队列的PFS高于观察队列[HR=0.542,95%CI(0.345~0.853),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安娜堡(AA)分期Ⅲ~Ⅳ期、CD4^(+)<正常范围下限(LLN)亚组中,中医队列的无进展生存时间高于观察队列(均P<0.05)。COX回归结果显示,AA分期Ⅲ~Ⅳ期[HR=2.180,95%CI(1.064~4.466),P<0.05]、CD4^(+)
- 李希周雯怡颛孙诗雅袁欣蓓杨轶杰傅华沈伟徐旻甘欣锦陆嘉惠
- 关键词:扶正解毒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存预后淋巴细胞亚群
- 益肾健脾止血法干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止血法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2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分成3组,空白组35例采用常规方法用药(予止血敏、输注单采血小板等);治疗1组34例为常规治疗、同时于化疗开始时加服三子补血汤干预,治疗2组33例为常规治疗、并于化疗结束后加服三子补血汤干预。结果:治疗1、2组患者化疗后15天的血小板数、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空白组,血小板输注量和输注人数较空白组减少,有良好疗效。治疗1组化疗后血小板数高于治疗2组,体现出化疗早期中药干预优于化疗结束后中药干预,最佳治疗时间窗应在化疗时同时服用中药。结论:益肾健脾止血法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具有满意疗效。
- 傅华甘欣锦杨文忠沈伟徐旻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 基于扶正解毒法治疗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瘤伴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
- 2025年
- 惰性淋巴瘤是一类发展缓慢的血液系统肿瘤,惰性T细胞淋巴瘤较为少见,多数病例在确诊后未达到西医治疗指征,但仍需长期观察随访。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瘤因其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易与炎症性肠病混淆而延误诊治,或被误诊为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而过度治疗。长期临床经验发现“扶正解毒法”早期干预惰性淋巴瘤,在延缓疾病进展、缓解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在此报道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瘤合并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患者经十余年求诊最终明确诊断,因无化疗指征长期处于随访观察阶段,但其临床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经“扶正解毒法”中医药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为胃肠惰性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袁欣蓓颛孙诗雅李希傅华
- 关键词: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 复发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提高对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瘤(BPDCN)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BPDCN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老年BPDCN患者复发后选择CAG方案(阿柔比星+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肿块逐渐消退,获得了较好疗效,生存期达16个月。结论BPDCN为血液系统罕见疾病,CAG方案对复发患者可能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 傅华甘欣锦徐旻沈伟白浩然
- 中医外治法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 2025年
-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传统疗法,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而血液系统疾病有其特殊性,虽包含内科疾病常见症状,但临床表现更加多样。中医外治法可以发挥其在抑瘤、提升血细胞、改善癌痛、减轻治疗副反应、缓解临床症状等方面的优势,优化治疗手段,增强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袁欣蓓甘欣锦徐旻沈伟傅华李希周雯怡
- 关键词:血液病中医药疗法外治疗法异病同治
- 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自发缓解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出现自发缓解的影响因素、病理变化、自然病程,以探究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变化过程中的诊查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收治的1例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后行BCD方案诱导化疗,病程中出现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暂缓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象、骨髓象提示急性髓系白血病自发缓解,约4个月后患者急性白血病复发,最终死亡。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过程中出现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案例并不少见,且多提示病情变化,预后不良。本例患者虽罕见地出现了继发白血病的自发缓解,但无进展生存时间短,相关个体化诊治方案需进一步探索。
- 李希甘欣锦傅华徐旻沈伟薛赢俊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白血病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变化诱导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