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曙民
- 作品数:27 被引量:79H指数:6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博士基金宁波市医学科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槲寄生凝集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7年
- 槲寄生类植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能够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研究表明,槲寄生的主要活性成分凝集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多途径、多靶点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线粒体损伤、激活Caspase蛋白酶、抑制端粒酶活性、激活SEK-JNK信号途径等。据此可以认为槲寄生凝集素在抗肿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深入研究的价值。
- 倪曙民叶孟
- 关键词:槲寄生凝集素类
- 地塞米松联合吗啡皮下自控镇痛用于终末期癌痛居家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吗啡皮下自控镇痛用于终末期癌痛患者居家治疗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30例终末期癌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吗啡注射液,治疗组采用吗啡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5 mg/d(共25 m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疼痛、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缓解,止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吗啡皮下自控镇痛用于终末期癌痛患者居家治疗是一种方便、有效、廉价的治疗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 倪曙民曾少华吴骁
- 关键词:癌性疼痛
- CYLD过表达对槲寄生凝集素诱导Bcap37细胞凋亡的影响
- 目的探讨CYLD过表达对槲寄生凝集素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力,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调亡,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Westernblot法和DIG-EMSA研究细胞调亡途径。结果...
- 林蕾刘素荣叶孟王少敏倪曙民
- 关键词:槲寄生凝集素细胞凋亡BCAP37
- 文献传递
- 左侧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IMRT与VMAT的剂量学差异及安全性比较
- 2025年
- 目的对比左侧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常规调强放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差异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淋巴结阳性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30例,依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TOG)标准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为每位患者制定IMRT和VMAT放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总剂量(DT)50 Gy/25 f。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剂量学参数差异,并借助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与超额绝对风险(EAR)模型,定量分析放疗相关毒性和二次癌症风险。结果在剂量学方面,VMAT的靶区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均优于IMRT(均P<0.05);同侧肺接受20 Gy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单侧肺体积的百分比(V_(20))也低于IMRT,且显著降低了心脏平均剂量、V_(25)以及左前降支的平均剂量、最大剂量(均P<0.05)。在安全性方面,VMAT增加了对侧肺的EAR风险,但有效降低了心脏及同侧肺的NTCP值(均P<0.05)。结论左侧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VMAT技术,可能增加健侧组织二次癌症风险;而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能从该技术的心肺保护优势中获益。
- 周瑛瑛李杰杨继明戴许豪马招杨任江平周建良倪曙民娄鹏荣
- 关键词:乳腺癌调强放疗
- 替吉奥治疗卡培他滨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分析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耐药后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替吉奥单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5年5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治疗的2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患者接受卡培他滨单药治疗,在卡培他滨耐药后接受替吉奥单药治疗,直至疾病进展、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或患者拒绝治疗。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替吉奥临床疗效评价,观察进展时间(TTP)及总生存期(OS),记录疼痛评分及CA153水平,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布的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v4.02)进行毒副作用评价。结果 22例卡培他滨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替吉奥治疗后5例部分缓解,12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客观有效率(ORR)为22.7%(5/22),临床获益率(CBR)为77.3%(17/22);中位TTP为113 d(22~218 d),中位OS为20.2个月(3.8~38.2个月)。替吉奥治疗前有15例患者有疼痛表现,未经提高止痛药物剂量,治疗后10例患者疼痛减轻。开始替吉奥治疗时CA153水平与治疗过程中最低CA15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4.8±67.4)U/ml与(102.8±69.7)U/ml,t=4.174,P=0.001]。替吉奥治疗的毒副作用均可耐受,主要毒副作用有厌食[59.1%(13/22)]、恶心[50.0%(11/22)]、乏力[45.5%(10/22)]、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45.5%(10/22)]、贫血[40.9%(9/22)]、腹泻[36.4%(8/22)]、手足综合征[27.3%(6/22)]、转氨酶升高[22.7%(5/22)]及呕吐[18.2%(4/22)]等。毒副作用多为Ⅰ~Ⅱ级,仅3例发生Ⅲ级毒副作用。结论替吉奥单药对于卡培他滨单药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有一定的疗效,而且耐受性良好。因此,对于使用卡培他滨单药治疗后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可考虑选用替吉奥单药治疗。
- 王少敏叶孟倪曙民
- 关键词:乳腺肿瘤卡培他滨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双级靶向纳米载体在脑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血脑屏障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脑肿瘤化疗药物向脑内递送。纳米粒、脂质体、胶束等纳米载体可显著增加药物的穿过血脑屏障转运的能力,采用单一或双功能基制备的双级靶向纳米载体还可进一步增加药物的脑内递送及在脑肿瘤病变部位的浓集,从而显著提高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笔者主要介绍双级靶向纳米载体的设计思路、靶向功能基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高洪元吴建勇倪曙民
- 关键词:脑肿瘤
- 槲寄生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细胞周期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槲寄生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槲寄生对HCT116增殖的影响,瑞特-姬姆萨染色和吖啶橙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槲寄生对HCT116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显微镜下肿瘤细胞体积缩小,核染色质固缩,部分发生核偏位,并使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周期阻止在G2/M期。结论槲寄生对HCT116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细胞周期阻滞作用。
- 叶孟林蕾王少敏倪曙民吴骁
- 关键词:槲寄生细胞周期大肠肿瘤
- 中医药姑息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晚期胃癌姑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12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6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程度、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消化道反应、血红蛋白反应、白细胞反应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QLQ评分为(41.92±7.75)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化疗联合中医药姑息治疗提高了晚期胃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轻了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 倪曙民曾少华陈海林
- 关键词:中医药晚期胃癌姑息治疗生活质量香砂六君子汤
- 二氢睾酮诱导小鼠雄激素性脱毛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通过建立二氢睾酮(DHT)诱导的雄激素性脱毛(AGA)小鼠模型,研究DHT导致AGA发生、发展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DHT浓度梯度法对112只正常适龄雌性小鼠进行皮下给药,并通过人工脱毛使小鼠毛发生长周期同步化。通过HE染色观察DHT处理后不同时期小鼠毛囊形态结构及毛囊数目的改变,以确定AGA小鼠模型的建立。采用RT-PCR法对影响不同时期毛囊循环再生的相关信号分子的m 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不同浓度DHT处理后的小鼠在毛发生长不同阶段均表现出典型的毛囊小型化和毛发稀疏。在整个毛发生长周期中雄激素受体(AR)的m RNA表达水平几乎都呈上升趋势,而在第40、48天呈下降趋势。通过对毛囊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m RNA表达水平分析发现,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的m RNA表达水平在毛发生长期-休止期VI期之间呈下降趋势,而CD34的m 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外源性增加DHT剂量,细胞内AR的m RNA表达水平也相应增加,促毛发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Ptch1及Wnt信号相关蛋白的m RNA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DHT处理后可成功诱导AGA小鼠模型。DHT能够活化真皮乳头细胞中的AR受体,与毛囊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对促毛发生长因子FGFR、IGF-BP5、Ptch1及Wnt信号相关蛋白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
- 林蕾杨梦洁吴骁王少敏倪曙民叶孟高晶
- 关键词:二氢睾酮雄激素受体脱毛信号通路
- 家族性圆柱瘤过表达对槲寄生凝集素诱导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家族性圆柱瘤(CYLD)过表达对槲寄生凝集素诱导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力,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蛋白质印迹实验和地高辛标记的凝胶电泳阻滞试验(DIG-EMSA)研究细胞凋亡途径。结果:CYLD过表达不影响肠癌HCT116细胞株的生长,但可抑制NF-κB的活性,可增强槲寄生凝集素对HCT11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尤其作用12h后CYLD转染细胞细胞的抑制较HCT116细胞和空质粒转染对照细胞更为明显(P<0.01),但不影响槲寄生凝集素对NF-κB的抑制作用,也不影响槲寄生凝集素对IκBα、Bcl-2和Bax的表达。结论:CYLD过表达可抑制NF-κB的活性,并增强槲寄生凝集素对HCT11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提示其调控细胞的功能可能取决于NF-κB在细胞中的作用。
- 林蕾刘素荣叶孟王少敏倪曙民
- 关键词:显性槲寄生凝集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