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敏
- 作品数:49 被引量:26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肥大细胞在内脏高敏疼痛发生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内脏高敏状态是肠应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慢性盆腔疼痛等疾病的常见表现,而疼痛是此类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内脏高敏疼痛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也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研究发现,肥大细胞在内脏高敏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肥大细胞可能通过提高内脏敏感性,以及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从而导致内脏高敏疼痛的发生。因此调节肥大细胞的功能可能成为治疗内脏高敏性疼痛的新途径之一。本文总结了肥大细胞在内脏高敏疼痛发生机制中可能的作用,并基于上述机制对内脏高敏疼痛的治疗作一展望。
- 林旭倪敏
- 关键词:肥大细胞疼痛机制
- 肛门功能评估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4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肛门功能评估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肛门功能评估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2例,根据行肛瘘手术次数分别纳入0组、1组、2组、3组和4组。回顾性分析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所得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肛管舒张压、括约肌功能长度、直肠肛门收缩反射、抑制反射和排便弛缓反射、直肠初始阈值及最大耐受量等指标,其中43例通过电话和门诊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4±7.5)个月,比较术前和术后远期肛门失禁评分(Wexner法)。结果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各项指标需要综合分析。四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肛管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提示上述指标的降低及差异与手术次数有关。直肠肛管收缩反射和弛缓反射异常率及直肠感觉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获得随访的患者Wexner评分入院时0~6分,平均(2.4±0.2)分;随访时0~10分,平均(4.9±1.2)分(P〈0.005)。结论应重视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肛门功能评估,尤其是术前肛管直肠测压评估应得到推荐。
- 丁义江丁曙晴孙明明王静倪敏
- 关键词:高位复杂性肛瘘肛管直肠测压
-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特征研究
- 2024年
-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HR-ARM)探讨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AP)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收治的行HR-ARM检查的81例FAP患者(FAP组)的临床资料,同期招募8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FAP组与健康对照组,FAP组内不同性别患者,以及FAP组内不同亚型(痉挛性肛门痛、肛提肌综合征、非特异性FAP)患者的HR-ARM特征,包括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模拟排便时直肠压力、模拟排便时肛管残余压、矛盾性收缩、初始感觉阈值、便意感阈值、排便窘迫感阈值、最大耐受感阈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FAP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VAS与HR-ARM参数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最小显著差异法、塔姆黑尼T2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结果FAP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模拟排便时肛管残余压、排便窘迫感阈值、最大耐受感阈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59.56±24.71)mmHg(1 mmHg=0.133 kPa)比(81.94±15.87)mmHg、(119.04±46.94)mmHg比(154.62±37.95)mmHg、59.00(40.75,80.95)mmHg比83.10(61.78,94.30)mmHg、70.00(55.00,90.00)mL比85.00(60.00,110.00)mL、105.00(87.50,150.00)mL比140.00(100.00,180.0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3、-5.29,Z=-4.12、-3.12、-2.82;均P<0.01)。FAP组男性患者模拟排便时直肠压力高于健康对照组男性,排便窘迫感阈值低于健康对照组男性[42.40(29.60,57.95)mmHg比31.10(25.85,36.80)mmHg、80.00(62.50,107.50)mL比92.00(81.00,140.0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99、-2.53,均P<0.05)]。FAP组女性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模拟排便时肛管残余压、排便窘迫感阈值、最大耐受感阈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女性[(55.67±21.61)mmHg比(87.04±15.54)mmHg、(102.70±37.09)mmHg比(155.98±31.44)mmHg、52.55(40.53,67.48)mmHg比83.10(61.10,94.50)mmHg、60.00(52.50,81.50)mL比8
- 郑鸿雁刘璠孙梦洋刘锦冯程静倪敏
- 关键词:肛门直肠动力直肠感觉功能
- 植物乳杆菌对结直肠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植物乳杆菌作为一种存在于人体及环境中的益生菌,具有转移性、多用途性和安全性。近期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对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有显著影响,植物乳杆菌通过调节免疫,调节细胞应激反应,抑制炎症,调节细胞增殖凋亡、焦亡及转移,抗耐药增加化疗药物的效果来抑制CRC的发生发展。探究植物乳杆菌对CRC的作用及机制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可能。
- 黄学红王领倪敏
- 关键词:结直肠癌植物乳杆菌化疗耐药
- 肛瘘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20年
- 肛瘘的外科治疗理念经历了从毁损性切除到修复再到重建、再生的过程。目前,肛瘘的治疗原则是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追求肛门功能保护,因此,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括约肌功能的微创治疗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文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 CENTRAL、Embase、CKN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肛瘘微创治疗的文章,并进行综述。
- 周春根倪敏朱勇张睿黄小波张琪王领刘艳妮江滨
- 关键词:肛瘘微创治疗肛门功能
- 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功能的现状及对策
- 目的:通过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肛门功能评估,分析其现状及简述对策。方法:收集2000年4月~2006 年5月来我肛肠医疗中心用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等方法评估的7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7例,女性5例, 年龄...
- 丁义江丁曙晴余苏萍孙明明王静倪敏
- 关键词:高位复杂性肛瘘肛管直肠测压
- 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门直肠测压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中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便秘平台收治的47例老年OOC患者及50名中青年OO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资料。结果47例老年OOC患者的平均肛管静息压低于中青年OOC患者的平均肛管静息压(t=2.31,P<0.05),平均肛管舒张压也低于中青年OOC患者(t=2.63,P<0.05)。平均最大收缩压老年女性OOC患者低于老年男性OOC患者(t=2.59,P<0.05),OOC老年女性患者较OOC老年男性患者的肛门括约肌长度缩短(t=4.64,P<0.05)。老年女性OOC患者的平均肛管静息压低于中青年女性OOC患者的平均肛管静息压(t=3.54,P<0.05),平均最大收缩压老年女性OOC患者低于中青年女性OOC患者(t=2.75,P<0.05)。老年女性OOC患者中,伴有直肠前突患者的平均肛管静息压高于不伴有直肠前突患者的平均肛管静息压(t=2.55,P<0.05),平均最大收缩压伴有直肠前突患者高于不伴有直肠前突患者(t=2.46,P<0.05)。伴有会阴下降患者的平均肛管静息压高于不伴会阴下降患者(t=2.22,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门括约肌的压力异常及直肠敏感性的改变是导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重要因素,而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相关参数受到性别、年龄及是否有合并症的影响,不同年龄、性别及合并症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动力学和感觉参数各有不同。
- 张睿陈艳妮侯孝涛陈浩麻琦瑶倪敏
- 关键词: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肛管静息压直肠敏感性
- 基于脑肠轴研究慢性内脏痛的机制
- 2023年
- 慢性内脏痛(chronic visceral pain,CVP)是一种主要涉及胸部、腹部或骨盆区域的内脏器官引起的疼痛。与躯体痛不同,内脏痛发生部位深,定位不明确,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由于其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清楚,相关临床治疗方法有限,且疗效不一。目前一般认为其机制可能与脑肠互动异常、急慢性炎症、内脏痛觉过敏、中枢敏化、神经递质异常、缺血、压力等有关。因此本文基于脑肠轴研究参与慢性内脏疼痛的相关作用机制,从肠道微生物、脑肠肽、炎症因子、功能检查学等方面概述慢性内脏痛的可能病因及病理机制,旨在为慢性内脏痛治疗寻求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案。
- 郑鸿雁刘璠倪敏
- 关键词:脑肠轴肠道微生物神经递质脑肠肽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A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情绪状态、肛门直肠生理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和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并探讨潜在的治疗机制。方法纳入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肛肠科就诊的FAP患者50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及相关剔除标准最终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 治疗组予rTMS治疗, 对照组予rTMS模拟治疗。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参数(包括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感觉阈值、便意感阈值、排便窘迫感阈值和最大耐受感阈值), 以及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8、肿瘤坏死因子α]和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VAS、HAMA、HAMD评分均低于组内治疗前[(3.85±2.23)分比(6.85±1.98)分、(4.40±3.39)比(8.75±6.60)分、(7.10±6.56)分比(12.85±7.20)分], 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对应评分[(6.50±1.76)、(8.20±6.65)、(12.10±6.80)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8、4.72、6.06, -4.17、-2.27、-2.37;P<0.001、<0.001、<0.001, <0.001、=0.028、=0.023)。治疗组治疗后的初始感觉阈值、便意感阈值、排便窘迫感阈值和最大耐受感阈值均较治疗前升高[30.00(30.00, 46.00) mmHg(1 mmHg=0.133 kPa)比23.00(18.50, 29.00) mmHg、50.00(44.50, 60.00) mmHg比37.00(30.75, 51.50) mmHg、(74.30±16.02) mmHg比(63.70±22.21) mmHg、119.00(100.00, 148.00) mmHg比98.00(69.50, 153.00) mmHg], 治疗组治疗后的最大耐受感阈值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最大耐受感阈值[119.00(100.00, 148.00) mmHg比102.00(84.50, 111.50) mmH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4、-2.86, t=-4.02, Z=-2.84、-2.11;P=0.002、0.004、0.001、0.004, 0.035)。
- 郑鸿雁刘璠程邦国林旭倪敏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内脏高敏感
- 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hMLH1、hMSH2和hMSH6基因种系突变检测
- 目的检测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中hMLH1、hMSH2和hMSH6基因种系突变。方法抽取18例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直接测序法检测hMLH1、hMSH2和hMSH6基因种系突变。结果1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共发现h...
- 金黑鹰丁义江杨柏林刘秀芳刘飞丁曙晴倪敏
- 关键词: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错配修复种系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