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明夫

作品数:37 被引量:222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6篇关节
  • 12篇手术
  • 12篇骨折
  • 11篇置换术
  • 10篇髋关节
  • 9篇关节置换
  • 6篇导航
  • 6篇腰椎
  • 6篇全髋
  • 6篇全髋关节
  • 6篇髋关节置换
  • 5篇影像
  • 5篇全髋关节置换
  • 5篇椎弓
  • 5篇椎弓根
  • 5篇髋关节置换术
  • 5篇外科
  • 5篇疗效
  • 5篇螺钉
  • 5篇颈椎

机构

  • 34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高淳县人民医...

作者

  • 37篇侯明夫
  • 30篇王黎明
  • 24篇桂鉴超
  • 21篇喻忠
  • 17篇姚京东
  • 16篇蒋纯志
  • 14篇徐燕
  • 9篇徐杰
  • 8篇曾逸文
  • 7篇王钢锐
  • 5篇沈海琦
  • 4篇宋华荣
  • 4篇郑圣鼐
  • 2篇王强
  • 1篇姚庆强
  • 1篇顾强荣
  • 1篇唐成
  • 1篇唐金山
  • 1篇陈曦
  • 1篇孙达锋

传媒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镇江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1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外线透视导航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28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探讨红外线透视导航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红外线透视导航下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28例(41个椎体),骨折部位为T6-L4,其中胸椎16个椎体,腰椎25个椎体。将参考架固定于病椎棘突,C形臂X线机拍正侧位图像,对穿刺针进行记录获得透视图像上的虚拟影像。术后复查X线及CT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椎体的容量变化、骨水泥分布及外漏情况,CT容量分析法观测手术前后椎体的容积变化,观察手术前后疼痛强度评价的视觉类比评分的变化。结果41个椎体成功注射骨水泥。13个椎体行PVP;28个椎体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PKP),其中12例行球囊扩张成形,16例行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单椎体注射17例,2个椎体注射9例,3个椎体注射2例。26个椎体采用单侧椎弓根注射,15个椎体采用双侧椎弓根注射。无手术死亡,无神经根及脊髓受损情况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PVP手术时间7.7—20.7min/椎体,(14.2±3.3)min/椎体;PKP手术时间11.2—32.4mitt/椎体,(21.8±5.4)min/椎体。X线照射剂量为5.4~19.6dGy/椎体,(12.54-3.6)dGy/椎体。注射骨水泥2.2~6.8ml/椎体,(4.64-1.2)ml/椎体。椎体体积由术前(21.44-4.6)cm^3增至术后(25.84-5.4)cm^3(t=5.623,P=0.000)。VAS由术前(7.64-1.2)分下降为术后48h(2.9±0.7)分(t=12.946,P=0.000)。28例平均随访8个月(3—14个月),无严重并发症,无椎体塌陷。结论红外线透视导航PVP可行,可提高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
王黎明喻忠桂鉴超徐杰王钢锐郑圣鼐姚京东侯明夫
关键词:透视导航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红外线透视导航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
2006年
目的探讨红外线透视导航系统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32例患者在导航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其中19例为外伤后胸腰椎骨折,5例为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8例为腰椎滑脱。记录术中螺钉的植入的时间、出血量,术后进行CT扫描,按Andrew分类法评估螺钉的位置。结果导航下成功对32例患者共植入168枚椎弓根螺钉,其中T1110枚,T术后临床无神经症状。平均每钉从注册到植入手术时间为(10±2.4)min,出血量:胸腰椎骨折平均为(400±52.3)ml,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200±36.8)ml;腰椎滑脱(300±44.6)ml。结论红外线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喻忠王黎明徐杰桂鉴超蒋纯志王钢锐郑圣鼐姚京东侯明夫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虚拟影像导航辅助下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导航系统下进行小切口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26例。统计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和48 h 引流量,进行 HISS 评分分析,测量下肢力线和关节活动度。结果在导航系统下顺利完成26例小切口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切口大小为(7.4±0.6)cm,手术时间为(78±12)min,出血量为(122±13)ml和48 h,引流量(114±18)ml。术前 HISS 评分(72±6)分,术后2周为(98±2)分。术前髋膝踝角为(7.6±1.8)°,术后2周为(0.8±0.6)°。术前屈曲挛缩(6.8±1.6)°,膝关节活动范围为(107.5±6.2)°,术后屈曲挛缩(1.8±1.1)°,膝关节活动度为(132.6±3.5)°。26例均获随访,随访(8.2±2.4)个月,无感染、假体位置不良及髌股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结论计算机导航系统的应用解决了MIS-UKA 操作中视野的局限,同时可以实时、动态地观察下肢力线变化、膝关节假体旋转对位和软组织韧带平衡情况,并提供几何学和形态学资料,对膝关节进行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的重建,提高了假体置换的精确性。
喻忠王黎明桂鉴超侯明夫姚京东宋华荣徐燕
关键词:膝关节显微外科手术
颈椎前路钢板整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步应用被引量:9
2002年
王黎明徐杰姚京东荆珏华沈海琦侯明夫桂鉴超曾逸文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腰5横突部分切除及臀上皮神经松解治疗下腰痛14例报告
2010年
目的:探讨由腰5横突增大和腰骶部肌筋膜炎所致慢性顽固性下腰痛的诊治方法。评价腰5横突部分切除及臀上皮神经松解治疗慢性顽固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根据14例慢性顽固性下腰痛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4例患者随访3个月~2年,下腰痛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拍片无继发性改变,疗效肯定。结论:腰5横突部分切除及臀上皮神经松解是治疗慢性顽固性下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徐众华侯明夫
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的康复锻炼被引量:36
2007年
[目的]探讨在康复锻炼中采用肘外翻练习在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中的作用。[方法]将13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术后采取骨科常规康复锻炼方法;肘外翻练习组术后除常规功能锻炼外同时遵循桡侧嵌插,尺侧分离的原则行肘外翻练习。[结果]所有病例都得到1~2年的随访,平均1.5年,治疗效果:肘外翻练习组优良率91.2%,对照组优良率78.5%;肘外翻练习组肘内翻发生率7.4%,对照组肘内翻发生率20%,无论是优良率还是肘内翻发生率,2组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肘外翻练习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康复中应用肘外翻性练习可以有效预防肘内翻的发生,使患儿肘关节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朱超沈海琦侯明夫梁斌唐金山顾强荣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康复
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在计算机导航下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导航对46例(54膝)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根据术中数字化三维骨模显示的下肢力线、关节间隙和韧带均衡情况进行截骨、调整软组织平衡和假体旋转摆位。术后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和48h 引流量、并发症。观察手术前后的 HISS 评分膝关节的功能、膝关节的活动度;摄下肢全长 X 线片测量,观察手术前后 KNA 角(髋膝踝角)、应力下关节间隙角度变量和拉力下关节间隙的分离变量。术后 CT测量胫、股骨假体的旋转摆位角,摄髌骨 X 线片切线位,了解髌股关节的对合情况。观察术后3个月近期疗效。结果在计算机导航下成功完成54个全膝关节置换,无神经、血管损伤、骨折、脂肪栓塞等并发症。手术时间为(80±15)min/膝,48h 出血引流量为(550±60)ml/膝。术后2周 HISS 评分为(92±4)分,与术前的(46±6)分有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有高度、手术前后示 KNA 角、手术前后内侧应力下关节间隙角度变量、外侧应力下关节间隙角度变量和拉力下关节间隙的分离变量有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 CT 测量胫、股骨假体的旋转摆位角(4.2±0.4)°。术后髌骨 X 线片切线位显示髌骨关节的对合良好,无脱位和不稳。术后3个月的关节活动度屈曲为(120±9)°,无异常的膝关节松弛度。结论术中计算机导航可实时、动态地观察下肢力线变化、膝关节假体旋转对位和软组织韧带平衡情况,并提供几何学和形态学资料,对膝关节进行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的重建,提高了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可重复性,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喻忠王黎明桂鉴超蒋纯志侯明夫徐燕
有限切开踝关节面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Pilon骨折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踝关节面内固定加植骨(NOJ)治疗Pilon骨折较传统术式(OJ)的优越性。方法收治Pilon骨折34例,行NOJ治疗19例,传统术式组15例,比较2种方法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止血带时间、术后肿胀时间、术后AOFAS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J组术式优于OJ组。结论采用NOJ术式治疗Pilon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等优点,疗效优于OJ术式。
孙达锋王黎明侯明夫王强唐成
关键词:PILON骨折踝关节面内固定植骨
自固式腰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疗效
2007年
探讨自固定式腰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选择2000-10/2005-1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采用自固定式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20例,其中男340例,女180例。病程4个月~10年,平均17.6个月。经4~12个月随访,按临床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455例;良:53例;优良率98.2%;差:10例,总优良率98.2%。3例出现硬膜囊撕裂、脑脊液漏,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引起下肢局部麻木,均发生在早期手术病例,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目前未发生类似并发症,未见椎间隙感染的发生。自固定式腰椎间盘镜系统具有手术创伤小、容易操作、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最适用于单侧单节段的椎间盘突出症,对伴有局部椎管狭窄、骨赘增生,侧隐窝狭窄及神经根管狭窄的病例也可顺利操作。
侯明夫王黎明
关键词:髓核切除术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
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对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伴有严重骨质疏松者,治疗较为棘手,治疗不当常导致肩关节僵硬、骨不连和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软组织的损伤较大,会进一步破坏肱骨头的血供,增加肱骨头缺血坏死及骨不连的风险。人工肱骨头置换能迅速地消除患者的疼痛、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现将我院2003年4月至2006年10月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28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喻忠王黎明桂鉴超蒋纯志侯明夫姚京东徐燕
关键词: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肩关节僵硬疗效观察人工肱骨头置换切开复位内固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