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超 作品数:25 被引量:86 H指数:5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奈维与带蒂大网膜在食管癌颈部吻合口包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9年 颈部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相关文献显示其发生率达3%~5%,瘘后患者死亡率高达50%[1-2]。颈部机械吻合器的出现减少了人工缝合导致的术后早期吻合口瘘,但颈部食管吻合口有限的血供和柔软组织包裹的缺少、食管较高的压力差和胃液的反流腐蚀,以及多种原因造成的呛咳、牵震等都增加了患者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的风险[3-4]。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不断寻找降低吻合口瘘的新方法,历经单纯荷包包埋、带蒂大网膜环形包埋再到片状奈维环形包埋,现将奈维包埋与大网膜包埋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宋亚男 齐宇 张春敭 吴恺 侯志超 盛银良 朱森林 韩露 赵松关键词:食管癌 带蒂大网膜 吻合口瘘 淋巴结清扫数目对高龄(≥80岁)食管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对高龄(≥80岁)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美国SEER数据库中199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行食管癌根治术加淋巴结清扫的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2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将患者分为A组(清扫1~14枚淋巴结,153例)和B组(清扫≥15枚淋巴结,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两组患者30、60和90 d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a总生存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曲线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食管癌(≥80岁)患者不能从广泛淋巴结清扫中获益。 李强明 张国庆 侯志超 刘旭东 刘天阳 赵松 李向楠关键词:食管癌 高龄 淋巴结清扫 SEER 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构建及其转移概率的风险亚组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构建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并进行转移概率的风险亚组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43例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9例,女184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41~81岁。基于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其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一致性指数评估。根据列线图模型对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预测的总分进一步行递归分割分析,构建决策树模型对患者进行风险亚组分析。观察指标:(1)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2)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3)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4)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决策树模型的构建及转移概率的风险亚组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后,应用RStudio 3.4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1)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443例患者中,89例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0.09%(89/443)。(2)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肿瘤长度、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学T分期、神经侵犯、脉管侵犯和胸部淋巴结转移是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χ2=12.177,Z=-2.754,-4.218,-4.254,χ2=3.908,33.025,30.38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脉管侵犯和胸部淋巴结转移是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 李强明 张国庆 侯志超 刘旭东 刘天阳 赵松 李向楠关键词:腹腔淋巴结转移 河南林州石村居民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特征和食管癌家族史调查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调查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石村居民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和食管癌家族史流行特征,加深对食管癌发病机制的了解。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包括一般情况、上消化道疾病史以及食管癌家族史调查三项主要内容,对石村334户508人进行逐一调查。采用Excel和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RE评分>12分者有2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5%,其中男性8人(28.6%),女性20人(71.4%)。在调查的334户中,家族性食管癌52户(15.57%)。结论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而食管癌家族聚集现象十分常见,提示中国食管癌的发病模式不同于西方。 李爱丽 董金城 黄佳 黄佳 刘亚丽 袁果 刘亚丽 侯志超 杜丹凤 王立东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癌 流行病学调查 影响外周血DNA提取质量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人体外周血冻存标本存放时间对提取DNA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外周血DNA提取试剂盒FlexiGene DNA Kit(250),对-80℃冻存1a、2a、3a和4a的外周血标本进行DNA提取,NanoDrop-2000分光光度仪检测DNA浓度和OD260/OD280比值,1%琼脂糖进行电泳检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DNA质量。结果冻存1a、2a和3a的外周血DNA浓度之间无差异(P〉0.05),冻存4a的外周血提取DNA浓度明显低于冻存1-3aDNA的浓度(P〈0.05)。冻存1a的外周血DNA纯度明显高于冻存2a及以上的样品(P〈0.05)。结论外周血标本-80℃冻存时间超过3a对提取DNA的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李江曼 韩雪娜 韩雪娜 陈莉莎 袁果 陈莉莎 侯志超 黄佳 户彦龙关键词:DNA提取 中晚期食管癌肿瘤大体类型生物学特征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比较中晚期食管癌四种大体类型的生物学特征,探讨食管癌大体类型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加深对食管癌关键预后影响因素的了解。方法采用入户/电话进行问卷调查及生存随访,医院核查食管癌患者信息,采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生存分析模型,分析中晚期食管癌肿瘤大体类型特征及其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成功随访9 672例患者(92.9%)。蕈伞型患者生存期明显优于髓质型、溃疡型和缩窄型患者(P<0.05)。中晚期食管癌四种大体类型在高低发区、性别、青年(≤50岁)和中老年(>50岁)患者中的构成比明显不同(P<0.05)。在肿瘤部位(上、中和下段)、分化程度、阳性淋巴结转移个数和浸润程度上四种大体类型的构成亦明显不同(P<0.05),值得指出的是,蕈伞型高分化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三型,阳性转移淋巴结两个以上的患者少于其他三型,T3+T4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底于其他三型。COX多因素分析肿瘤大体类型不是影响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蕈伞型高分化癌的比例高于髓质型、溃疡型和缩窄型患者,而在阳性转移淋巴结两个以上和T3+T4级患者所占比例低于以上三型,生存期最优;中晚期食管癌大体类型不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 王伟鹏 黄佳 汤萨 袁果 陈莉莎 侯志超 刘亚丽 刘静 王立东关键词:食管癌 生存期 人文教育视域下急诊医学教育课程中教学价值与实践分析 2025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将人文教育理念融入急诊医学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方式,并分析其对实习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为优化急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某三甲医院急诊科进行临床实习的120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诊医学教学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融入人文教育元素。实习结束后,采用自制的人文素养调查问卷、急诊专业理论考试、临床综合能力评估量表等工具,从人文素养、专业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三个维度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人文素养问卷总分、急诊专业理论考试成绩、临床综合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人文素养的各个维度中,实验组学生的职业道德、同理心、沟通技巧、压力应对等方面的得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急诊医学教育课程中融入人文教育理念,综合运用讲座、案例、实践、考核等多元化教学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实习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促进其职业道德、同理心、沟通技巧、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在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和临床实践技能方面也有明显优势。 张唐娟 侯志超关键词:人文教育 急诊医学 教育课程 新疆多民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疆多民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214例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以及10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不同民族、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44.3%的食管癌病例检测到p53蛋白的阳性表达,p53蛋白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6%、38.4%、49.3%,各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不同性别、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预后与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浸润程度状况有关(P<0.05)。结论 p53基因在新疆不同民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可能有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转移潜能的参考指标。 阿卜拉江.阿卜杜热合曼 伊地力斯.阿吾提 侯志超 阿不都艾尼.吐尔洪 张力为 居来提.艾尼瓦尔 刘辉 才仁 买地尼也提.尼亚孜关键词:食管癌 多民族 P53蛋白 食管癌微创McKeown术后胸腔胃和纵隔胃的形成对心肺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经微创McKeown术后胸腔胃和纵隔胃的形成对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微创McKeown手术的697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后复查胸部CT的影像资料,分为胸腔胃(管状胃部分或全部位于胸腔内)和纵隔胃(管状胃位于后纵隔食管床内)两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的一般临床特征、手术相关变量及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病率,探讨行微创McKeown术后两种管状胃位置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对比两组手术变量,纵隔胃组的胃切除面积方面大于胸腔胃组[(65.7±38.2)cm2 vs.(55.0±31.7)cm2,P<0.001],管状胃宽度[(3.3±0.7)cm vs.(4.1±1.1)cm,P<0.001]和胃胸比(管状胃宽度和胸腔宽度的比值)[(0.30±0.1)vs.(0.39±0.1),P<0.001]均为纵隔胃组小于胸腔胃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肺不张(36.0%vs. 54.2%,P<0.001)、胸腔积液(40.7%vs. 53.8%,P=0.001)和心血管并发症(16.0%vs. 22.3%,P=0.042)的发病率纵隔胃组较胸腔胃组低,而气胸、皮下积气、呼吸衰竭、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病率和一般临床特征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食管癌微创McKeown手术时,纵隔胃的形成可以降低肺不张、胸腔积液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胃切除面积与两种管状胃的形成有关,当胃切除面积较大时更易形成纵隔胃。 叶飞 李源奇 张静 张国庆 侯志超 李强明 罗文卿 李向楠关键词:食管癌 胸腔胃 心肺并发症 病例分析法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探讨病例分析法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22年1月-2024年10月收治的96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教学病例,其中包括重症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常见病种。将48名进修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人。观察组采用病例分析法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包括:带教老师选择典型病例并制定教学计划,提前向学员发放病例资料进行自学,课堂分组讨论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思路、治疗方案等,教师总结点评并系统讲解。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临床思维能力测试题及理论考卷,比较两组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临床思维能力及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学生对病例教学的满意度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7, P<0.05)。观察组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测试中的得分为(85.6±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8, P<0.05)。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优良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 P<0.05)。结论 将病例分析法应用于重症医学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员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刻,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因此,病例分析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重症医学教学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张唐娟 侯志超关键词:病例分析法 重症医学 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