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斯琴
- 作品数:28 被引量:170H指数:7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SPEI的内蒙古地区近55年干旱时空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研究干旱变化的特征,有利于预防干旱发生。利用1961~2016年内蒙古境内的气温、降水数据计算得到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结合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消除趋势波动(DFA)分析法,分析不同时间尺度干旱演变趋势及未来干旱预测。结果表明:①内蒙古年际干旱呈现增加趋势,1995年发生突变,由湿润转变为干旱。总体上,内蒙古地区呈现东部干旱程度加重,而西部减缓的趋势。轻旱发生频率较高,且东南部干旱的发生较多。②春、夏和秋季存在明显变干及突变趋势,且突变年份不一致,而冬季有不太明显的变湿趋势。春、夏和秋季干旱发生较为严重且范围较广。③在未来,内蒙古地区干旱将保持现有趋势,干旱仍持续一段时间。
- 郭晓萌佟斯琴包玉海任晋媛
- 关键词:气象干旱DFA
- 基于高光谱特征的雅氏落叶松尺蠖虫口密度估算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多年来,蒙古高原典型落叶松害虫雅氏落叶松尺蠖Eeannis jacobsoni发生频繁,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虫口密度可直接描述森林虫害严重程度,进而及时、快速获得害虫虫口密度信息显得极为重要。本研究旨在依据雅氏落叶松尺蠖暴发区的落叶松光谱实测数据和虫口密度数据,构建基于高光谱特征的虫口密度估算方法。【方法】以蒙古国后杭爱省和肯特省4个地点雅氏落叶松尺蠖暴发区为试验区。首先从这4个试验区选取不同程度受害的110株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样本树,调查虫口密度和测量冠层光谱反射率;其次通过光谱反射率数据获得微分光谱反射率(differential spectral reflectance,DSR)和计算改进型光谱指数(modified spectral index,MSI);再次运用多项式曲线拟合法,分析DSR和MSI对虫口密度的敏感性;然后借助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 algorithm,SPA)提取敏感DSR和MSI;最后利用敏感DSR和MSI,结合多项式回归(polynomial regression,PR)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SVMR)算法,建立雅氏落叶松尺蠖虫口密度估算模型,并评定了其精度。【结果】DSR的敏感波段主要在黄边和红边波段内,其中572 nm的敏感性最显著(R2=0.5821,P<0.001),MSI的最敏感指数为TVI(R2=0.5386,P<0.001);TVI(R2CV=0.6323,RMSECV=0.1513)比DSR572(R2CV=0.5581,RMSECV=0.1649)估算精度高,而多个DSR(R2=0.7309,RMSECV=0.1347)比多个MSI(R2CV=0.6537,RMSECV=0.1453)更有估算潜力,其中SVMR模型性能始终优于PR模型,说明SVMR更加适用于虫口密度估算。【结论】MSI和DSR可作为虫口密度估算的敏感指标,多项式曲线拟合法能够挖掘MSI和DSR对虫口密度的敏感性;SPA是虫口密度敏感光谱特征提取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提取的DSR敏感指标和MSI敏感指数充分捕捉了针叶叶绿素吸收特征、水分吸收特征以及针叶细胞受损引起的反射特征。该研究不仅为利用
- 白力嘎黄晓君Ganbat DASHZEBEGDMungunkhuyag ARIUNAADTsagaantsooj NANZADDAltanchimeg DORJSUREN包刚包刚佟斯琴银山包玉海
- 关键词:落叶松虫口密度
- 基于像元二分法和强度分析方法的内蒙古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38
- 2016年
- 以GIMMS NDVI3g数据为基础,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和Intensity analysis方法,从时间间隔、植被覆盖度等级变化和转换3个层面分析了1982─2010年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由像元二分模型估算的植被覆盖度与实测值有较高的相关性(0.914)。1980s─1990s植被覆盖度增加的面积(49.2%)大于其减少的面积(43.3%),而在1990s─21世纪初植被盖度减少的面积(57.1%)大于增加面积(35.6%),表明1990年代的植被长势比其他两个年代好。1990s─21世纪初的植被年平均变化速率相对1980s─1990s较快。1980s─1990s,高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活跃,减少较平缓,而低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和减少均较平缓;1990s─21世纪初,高覆盖度和低覆盖植被的增加较平缓,而减少变化较为活跃。研究期内低覆盖度植被以向高一等级转变为主,而高覆盖度则以向低级转换为主。
- 佟斯琴包玉海张巧凤都瓦拉
-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强度分析
- 内蒙古地区极端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20
- 2021年
-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探讨极端气候的变化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对气候灾害预防和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基于内蒙古地区的气温、降水资料和MODIS NPP数据,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法、GIS应用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地区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NPP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极端高温指数和极端降水指数均表现为上升趋势,而极端低温指数呈下降趋势;2000—2017年内蒙古地区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且东部地区增加幅度最大;内蒙古地区的NPP受极端降水的影响比极端气温明显,且极端降水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荒漠草原、典型草原、灌丛、戈壁荒漠、沙地植被和农作物。
- 任晋媛佟斯琴包玉海郭晓萌
- 关键词:极端气温极端降水NPP
- 乌珠穆沁草原水热分配差异对植被的影响
- 2016年
- 利用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最大值合成、一元线性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别从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月变化角度分析2000—2013年乌珠穆沁草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近15年来乌珠穆沁草原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其变化趋势主要受降水量的控制;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和秋季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而春季呈下降趋势。春季和夏季植被覆盖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而秋季植被生长与气温的关系较与降水的关系密切;从植被生长的月变化来看,NDVI与气温的相关性小,与降水量的相关性大。在返青期初期(4、5月)NDVI值随气温升高而升高,温度有助于植被的生长,其他时段气温对NDVI值产生负向作用,其中7月份植被生长受气温的负向作用最明显;4—6月受当月降水量的影响明显,7、8月份NDVI值与6月份降水量呈显著相关,表明植被生长对降水变化具有一定滞后性。
- 佟斯琴刘桂香包玉海张巧凤
-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水热条件
- 内蒙古植被春季返青期和秋季枯黄期的气候敏感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春季返青期和秋季枯黄期是植被生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物候指标,其变化对气候,尤其对温度敏感性的大小及其差异十分不清楚。利用2001-2019年MODIS NDVI和气象数据,在气象台站和像元尺度上分别计算内蒙古植被春季返青期和秋季枯黄期,并以生长度日(GDD)和冷却度日(CDD)为影响返青期和枯黄期的温度指标,研究两个物候指标对气候敏感性的空间格局及其大小。结果表明,2001-2019年内蒙古植被返青期主要集中在第110~135 d,整体呈提前趋势(2.6 d·10 a^(-1));枯黄期主要集中在第260~280 d,整体呈微弱的推迟趋势(0.7 d·10a^(-1))。返青期对GDD和枯黄期对CDD的敏感性主要以负敏感性为主,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8.1%和56%。从两个物候指标对降水的敏感性看,植被物候对降水敏感性主要以正敏感为主。气象台站尺度的研究结果总体与像元尺度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气象台站尺度上对比显示有65%的站点枯黄期对温度的敏感性大于返青期,94%的站点返青期对降水的敏感性大于枯黄期,在气候不断变化的条件下,敏感性的研究可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能力,对物候模拟以及生态系统气候的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王凯锋包刚元志辉佟斯琴叶志刚黄晓君黄晓君
- 关键词:返青期生长度日敏感性
- 灾害链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38
- 2016年
- 灾害的形成、发生与发展过程具有链式规律,灾害链已经成为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全面了解国内外灾害链的研究进展,通过梳理和分析灾害链研究相关文献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今后灾害链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研究中不同学者对灾害链概念的理解;其次,总结了灾害链研究中灾害链分类的3种方式——基于灾种的灾害链分类、基于灾害链时空结构的灾害链分类和基于灾害系统要素的分类;重点阐述了灾害链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灾害链形成机制、灾害链风险评估、灾害链损失评估以及灾害链孕源断链减灾对策;归纳出灾害链研究中采用的3类主要方法——基于数据的概率分析方法、基于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和基于遥感实测的研究方法;最后对灾害链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 哈斯张继权佟斯琴李思佳
- 关键词:灾害链风险评估
- 蒙古高原积雪消融对气温的响应
- 2025年
- 利用MODIS积雪产品数据,研究了蒙古高原2003—2022年间积雪融化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以15 d为时间间隔跟踪分析了融雪线向高纬度方向的移动及其对气温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2003—2022年积雪占蒙古高原总面积的55.59%~87.61%。其中2018年积雪覆盖面积最少,2009年最多。此外,在时间上20 a来蒙古高原积雪融化时间以0.18 d·(10a)^(-1)的速率呈显著提前趋势(P<0.05),而稳定积雪区呈推迟趋势。(2)空间上,蒙古高原北部地区的积雪融化时间明显晚于南部地区。而稳定积雪区主要分布于融雪时间普遍较晚的蒙古国西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其中64.9%的区域呈提前趋势。(3)通过对蒙古高原冬季(自1月起)每半月尺度的观测研究发现,融雪线与-5℃、0℃等温线的移动趋势先后出现同步性。且融雪线位置与温度的相关性除2018年外其整体都处于0.72~0.98的较高区间,这表明温度是影响融雪线位置的关键因素。
- 牛锦刘亚红包刚元志辉佟斯琴朝布嘎
- 关键词:等温线
- 巴林左旗禁牧、休牧期草食家畜饲草供给模式的研究
- 2006年
- 草畜平衡的问题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本论文针对巴林左旗草食家畜可利用饲草数量不足、质量较差、利用率偏低的问题,通过在试验示范区进行草食家畜饲草需求量和可利用饲草资源数量调查,综合考虑当地舍饲家畜畜群变动规律和饲草需求特点,提出适合于巴林左旗在禁牧、休牧期间不同季节家畜的饲草平衡供给模式。为缓解当地草畜矛盾、贯彻落实禁牧、休牧生态治理战略措施以及草地畜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 珠兰贾玉山庞亚娟佟斯琴
- 关键词:禁牧休牧草食家畜饲草
- 蒙古高原骤发干旱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
- 2025年
- 近年来,干旱与高温并发现象频发,导致具有突发性、快速发展的“骤旱”事件。然而,蒙古高原生态系统的干旱响应研究主要集中于气象与农业干旱,对骤旱的关注仍显不足。本研究中,基于ERA5-Land再分析数据集的1980~2021年逐日的土壤湿度数据,识别了蒙古高原的骤旱事件,揭示近42年蒙古高原骤旱的时空特征、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结果:(1) 空间分布上,骤旱集中在东南部和北部,西部较少,强度由西南向东北递增时间上,骤旱事件主要集中在夏季。(2) 探究骤旱的气象驱动机制发现,骤旱事件期间,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异常发生率远高于潜在蒸散发(PET)异常的发生率。本研究的发现为蒙古高原干旱监测、适应性管理以及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 王阿嘎日佟斯琴包玉海
- 关键词:土壤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