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玮

作品数:45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专利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建筑科学
  • 8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风力机
  • 16篇冷却塔
  • 8篇塔架
  • 8篇风洞
  • 7篇大型冷却塔
  • 7篇偏航
  • 7篇荷载
  • 7篇风荷载
  • 7篇风振
  • 6篇塔筒
  • 6篇偏航系统
  • 6篇气动
  • 6篇自适
  • 6篇自适应
  • 6篇风向
  • 5篇抗震
  • 5篇风洞试验
  • 5篇风力机塔架
  • 4篇大涡模拟
  • 4篇大型风力机

机构

  • 44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山东电力工程...
  • 1篇石家庄铁道大...
  • 1篇国家电投集团...
  • 1篇中国能源建设...

作者

  • 44篇余玮
  • 42篇柯世堂
  • 30篇杜凌云
  • 29篇王浩
  • 29篇余文林
  • 28篇朱鹏
  • 28篇徐璐
  • 3篇王同光
  • 2篇王浩
  • 1篇高培伟
  • 1篇陈德文
  • 1篇景宪航
  • 1篇耿飞
  • 1篇朱鹏
  • 1篇徐璐
  • 1篇彭海龙
  • 1篇吴晓强

传媒

  • 2篇太阳能学报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工业建筑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空气动力学学...
  • 1篇工程力学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实验流体力学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19
  • 13篇2018
  • 14篇2017
  • 9篇2016
  • 1篇2013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曲线钢结构冷却塔风压极值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曲线钢结构冷却塔风压极值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双曲线钢结构冷却塔上预设测点对应的体型系数;将所述预设测点对应的体型系数转换为局部体型系数;根据所述双曲线钢结构冷却塔所处的地貌条件,确定...
柯世堂王浩朱鹏杜凌云余玮徐璐余文林
文献传递
考虑风热耦合作用特大型冷却塔内吸力及流场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已有关于冷却塔内吸力取值的研究均忽略了周边散热器产生的热源影响,以国内在建世界最高220 m特大型间接空冷塔为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风热耦合作用下的塔筒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考虑风热耦合效应特大型冷却塔内表面风荷载的三维效应,归纳总结了内压系数沿子午向和环向的分布规律,探讨了考虑温度场后塔内流场特性、压力系数、阻力系数及风阻的差异及产生原因,最后给出了风热耦合作用下特大型冷却塔内吸力的取值建议。结果表明:考虑风热耦合作用后冷却塔内压系数取值增大,同时阻力系数取值及进出风口压差增大。研究建议此类特大型冷却塔在真实风热耦合环境下内压系数取为-0.43。
余玮柯世堂
关键词:数值模拟流场特性
风雨下考虑偏航效应风力机流场及气动载荷被引量:6
2019年
为了研究狂风暴雨环境中大型风力机在复杂工况下的流场特性和气动性能,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主研发的5 MW风力机塔架-叶片体系为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开展最不利叶片停机位置下考虑6个偏航角(0°、5°、10°、20°、30°和45°)影响的风力机风场模拟,添加离散相模型(DPM)开展风-雨耦合同步迭代计算,对比研究不同偏航角对风力机周围风场和雨场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不同偏航角下的风-雨等效压力系数新模型,给出相应的公式,针对风雨作用下的不同偏航角工况塔架和叶片表面等效压力系数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附加雨荷载效应对该类风力机叶片迎风面和塔架迎风面两侧各40°区域内压力的影响不容忽视.
柯世堂余文林徐璐杜凌云余玮杨青
关键词:风力机流场特性气动载荷
一种空心加肋辅助冷却效能自然通风冷却塔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心加肋辅助冷却效能自然通风冷却塔及方法,所述冷却塔的塔身包括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筒的筒壁外侧布置有多根空心肋条,所述空心肋条的顶端与进气管连接,所述进气管开口朝下指向主筒内部的弯管,所述空心肋条的底...
柯世堂朱鹏余玮王浩杜凌云余文林徐璐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风力机气动性能的钢-混塔架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风力机气动性能的钢‑混塔架系统及方法,塔架由桁架和混凝土塔筒组合而成,所述塔架上部是由桁架构成的四棱柱体结构,下部为圆台式混凝土结构;所述桁架的四棱柱体结构在与下部圆台式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采用焊接形式与其...
柯世堂徐璐王浩朱鹏杜凌云余玮余文林王晓海
文献传递
一种控制风力机叶片挥舞的空间拉索系统及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风力机叶片挥舞的空间拉索系统及优化方法,风力机的叶片由安装于机舱上的轮毂连接而成,叶片之间沿翼展方向相同部位采用通长空间拉索进行固定,所述相同部位分别在叶片的1/4、1/2、3/4和叶尖处,叶片相同部...
柯世堂徐璐王浩朱鹏杜凌云余玮余文林王晓海
文献传递
一种在冷却塔上布设加劲环和子午肋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冷却塔上布设加劲环和子午肋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S1:建立冷却塔的ANSYS有限元模型;S2:针对预先确定的待布设子午肋多个目标数量中的每个目标数量,均进行下述S3至S5的步骤;S3:对ANS...
柯世堂徐璐朱鹏王浩杜凌云余玮余文林
文献传递
基于物理约束深度学习的大跨柔性光伏阵列绕流场重构
2025年
大跨柔性光伏阵列因双向串联结构引发的排间复杂三维绕流效应是导致其发生风致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物理风洞试验难以直接捕捉排间干扰下流场流动全过程的分布特性,而深度学习方法为实现复杂流场的精确重构与预测提供了新思路。为了重构大跨柔性光伏阵列的速度场和压力场,以国电投江苏盐城柔性光伏示范基地40 m跨度五排三跨光伏阵列为研究对象,通过大涡模拟获取大跨柔性光伏阵列脉动风场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损失函数嵌入N-S方程和连续性方程约束的全连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建立了数据驱动模型和数据-物理双驱动模型。结果表明:相较于数据驱动模型,数据-物理双驱动模型可以更加精确地捕捉大跨柔性光伏阵列绕流场特征,其中前两排及第四排光伏板后侧、上下缘及尾流区流向速度重构误差分别降低60.2%和36.6%,光伏板上下缘横向速度重构误差降低53.7%,流向速度和横向速度的全场重构误差分别为16.6%和18.5%;当损失函数缺乏压力项时,数据驱动模型无法从训练数据中捕捉压力信息,而数据-物理双驱动模型的N-S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可引导模型通过速度场信息求解压力场,得到的排间绕流区压力场平均重构误差仅为16.1%。本研究为风荷载作用下复杂结构绕流场智能重构新方法提供了参考。
张春伟柯世堂柯世堂余玮梁珂余玮
关键词:大涡模拟损失函数
一种在冷却塔上布设加劲环和子午肋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冷却塔上布设加劲环和子午肋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S1:建立冷却塔的ANSYS有限元模型;S2:针对预先确定的待布设子午肋多个目标数量中的每个目标数量,均进行下述S3至S5的步骤;S3:对ANS...
柯世堂徐璐朱鹏王浩杜凌云余玮余文林
一种带有导风板的自适应风向新型风力机
一种带有导风板的自适应风向新型风力机,包括一种新型风力机塔筒,塔筒的迎风面与背风面均安装一块竖直导风板,导风板不仅可在迎风面破风、亦可在背风面破涡,塔筒的底部通过旋转装置与下部基础连接,塔筒、导风板和风力机上部结构均由偏...
柯世堂余文林王浩朱鹏杜凌云余玮徐璐王晓海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