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友 作品数:170 被引量:785 H指数:14 供职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福州市城市公园竹景观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25年 竹特殊的气质、优美的姿态符合中国人传统审美情趣和道德意识,也因生长迅速、种类丰富及适应强等特点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环境建设的重要元素。本研究采用线样法对福州市44个城市公园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探究福州城市公园中竹类植物应用及竹景观营造特征,为城市公园环境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44处城市公园竹类植物应用共计12属38种(含种、变种、变型和品种),其中簕竹属、刚竹属和牡竹属的竹种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15种、8种和2种。竹种应用中红哺鸡竹、淡竹和麻竹使用频率较高。不同类型竹景观中竹与植物、竹与设施小品组景的竹种类应用占比超过70%;其次为竹与建筑、竹与铺装地面组景,竹种应用占比分别为63%和55%;竹与地形、竹与水组景竹种类应用最少,占比分别为45%和32%;各类型竹景观中单一竹种应用频次占比均低于30%。福州市城市公园竹景观数量分布整体呈现城市中心高、四周低的特点,竹景观应用集中在传统中式园林风格和2000年左右建设且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内。竹景观应用中竹与植物组景154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竹与建筑组景140处、竹与设施小品组景109处、竹与铺装地面组景103处,最少的为竹与地形组景46处、竹与水体组景42处。竹与植物、建筑组景都分布于34处公园,分布最广;其次为竹与设施小品、竹与铺装地面组景,分布于32处和27处公园中;最少的为竹与地形、竹与水体组景,分别位于16处和11处公园中。除茶亭公园和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外,福州市城市公园内竹景观整体分布密度较低,竹景观节点分散。福州市城市公园竹类植物应用和竹景观的营造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在未来城市公园建设中,应加强系统性的规划,增加观赏竹类植物的多样性,并根据公园特征做到有所侧重,综合提升城市公园的环境质量 黄美云 郑素姬 邓智文 张迎辉 陈凌艳 何天友 郑郁善关键词:竹资源 景观营造 城市公园 花叶假连翘3种叶色表型叶片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16 2021年 以植物嵌合体花叶假连翘全绿叶、花叶、全白叶3种叶色表型叶片为试验材料,测定并比较了其光合色素含量、叶片解剖结构、光响应曲线和CO_(2)响应曲线,研究不同叶色表型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分析光照强度对叶片叶色表型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叶假连翘3种叶色表型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显著,均表现为全绿叶>花叶>全白叶。叶片细胞层间叶绿体分布不均,是导致不同叶色表型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色存在差异的原因。全绿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和初始量子效率显著高于花叶;花叶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显著高于全绿叶;全绿叶的光合能力(Amax)、光呼吸速率(Rp)和初始羧化效率(CE)显著高于花叶;花叶的CO_(2)补偿点(CCP)和CO_(2)饱和点(CSP)显著高于全绿叶。3种叶色表型叶片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表现为全绿叶>花叶>全白叶,全绿叶和花叶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大而升高,到达最大值后趋于平缓,而全白叶变化不大;胞间CO_(2)浓度(Ci)表现为全白叶>花叶>全绿叶,全绿叶和花叶的胞间CO_(2)浓度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大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全白叶变化不大。3种叶色表型叶片的光合特性与叶绿素含量显著相关,全绿叶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而花叶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强,因此,可将花叶假连翘栽种于光照强度较大的环境中,以此来保持花叶性状和诱导形成更多的花叶表型。 毛行简 郑风英 任可 陈凌艳 何天友 郑郁善关键词:光合色素 光合特性 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的毛竹林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被引量:2 2023年 2017年,在福建省漳平市新桥镇高美村选择试验地,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竹林密度1600~1800株·hm^(-2)),以空间替代时间,选取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留养母竹的竹龄为1~3年生,每种竹龄母竹数量各占33%)连续经营的毛竹笋用林——5种连续经营(经营时长)4、5、6、7、8 a的毛竹林,以传统经营模式为对照,设置样地10 m×10 m,每个类型样地3个重复,共18块样地;在标准地内按照S形5点采样法,按照土层深度(h)0 郑素芸 林雨薇 黄怡 荣俊冬 李士坤 陈礼光 何天友 郑郁善关键词:毛竹 土壤养分 不同施肥方案对太子参活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2017年 有研究显示,太子参对施肥较为敏感,为提高太子参产量及质量,以福建省柘荣县太子参为材料,通多对太子参栽培中设计氮磷钾3种肥料不同的施肥配比,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太子参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分、多糖、皂苷含量的高低与氮磷钾的施肥量有关,与水分含量无关;氮磷钾在2水平(155 kg/hm^2氮,140 kg/hm^2磷,90 kg/hm^2钾)上产量达到最高值;氮、磷在1水平(0 kg/hm^2)上水分含量最高,钾在3水平(180 kg/hm^2)上水分含量最高;在灰分含量方面,氮在2水平上含量最高,磷、钾在3水平(280 kg/hm^2磷,180 kg/hm^2钾)上含量最高;在多糖含量方面,氮、磷在3水平上含量最高,钾在2水平上含量最高;在皂苷含量方面,各肥料在2水平上含量最高。建议施肥量为尿素668~1 002 kg/hm^2,钙镁磷肥1 167~2 333 kg/hm^2,硫酸钾360 kg/hm^2。 吴玉香 王汉琪 沈少炎 连彦 龙智慧 何天友 荣俊冬 郑郁善关键词:太子参 施肥方式 活性成分 巨竹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2 2012年 以巨竹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用引物UBC810(序列为GAG AGA GAG AGA GAG AT)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对该种植物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0μL的反应体系含40 ng模板DNA、0.6μmol.L-1引物,1.0 U Taq DNA聚合酶,2.5 mmol.L-1Mg2+,0.25 mmol.L-1dNTPs,1×Buffer。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54.5℃复性30 s,70℃延伸90 s,循环40次;72℃延伸10 min,置4℃保存。 李炎梅 何天友 陈凌艳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关键词:ISSR-PCR CATrans:基于跨尺度注意力Transformer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覆盖语义分割框架 2025年 【目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语义分割通过精准提取地物信息,为城市规划、土地分析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当前分割方法通常将遥感影像划分为标准块,进行多尺度局部分割和层次推理,未充分考虑影像中的上下文先验知识和局部特征交互能力,影响了推理分割质量。【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跨尺度注意力和语义视觉Transformer的遥感影像分割框架(Cross-scale Attention Transformer,CATrans),融合跨尺度注意力模块和语义视觉Transformer,提取上下文先验知识增强局部特征表示和分割性能。首先,跨尺度注意力模块通过空间和通道两个维度进行并行特征处理,分析浅层-深层和局部-全局特征之间的依赖关系,提升对遥感影像中不同粒度对象的注意力。其次,语义视觉Transformer通过空间注意力机制捕捉上下文语义信息,建模语义信息之间的依赖关系。【结果】本文在DeepGlobe、Inria Aerial和LoveDA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ATrans的分割性能优于现有的WSDNet(Discrete Wavelet Smooth Network)和ISDNet(Integrating Shallow and Deep Network)等分割算法,分别取得了76.2%、79.2%、54.2%的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和86.5%、87.8%、66.8%的平均F1得分(Mean F1 Score,mF1),推理速度分别达到38.1 FPS、13.2 FPS和95.22 FPS。相较于本文所对比的最佳方法WSDNet,mIoU和mF1在3个数据集中分别提升2.1%、4.0%、5.3%和1.3%、1.8%、5.6%,在每类地物的分割中都具有显著优势。【结论】本方法实现了高效率、高精度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语义分割。 陈丽佳 陈宏辉 谢艳秋 何天友 叶菁 吴林煌关键词:语义信息 佛肚竹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以佛肚竹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多水平梯度试验,筛选DNA模板,Mg2+,TaqDNA聚合酶,dNTPs和随机引物的浓度及用量,建立佛肚竹RAPD技术分析体系。结果表明:当20μlRAPD-PCR反应体系... 何天友 郑林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关键词:佛肚竹 RAPD体系 文献传递 福建山樱花良种选育与快繁技术研究 郑郁善 张迎辉 陈礼光 付影 荣俊冬 陈凌艳 何天友 郑林 黄宇 张国防 该项目研究属于林业科学技术->园林->园林植物领域。该项目选择福建山樱花优良种源,构建核心种质指纹图谱,选育高观赏价值优良品种,研究低温胁迫下福建山樱花的生理响应以及抗寒基因的表达,并配套组培快繁、扦插、苗木施肥与营养诊...关键词:关键词:良种选育 容器育苗 栽培技术 不同栽植密度对太子参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几种不同密度种植方式对太子参产量及活性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在一定程度上密度越大产量越高,但过密种植反而使产量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太子参的水分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总体上,种植密度小的处理其灰分含量高,密度大的处理灰分含量低;多糖含量变化总体上种植密度越小含量越高;在株行距8 cm×15 cm和株行距12 cm×10 cm 2个栽植水平上,总皂苷含量最高,密度最大的株行距8 cm×10cm和密度较小的株行距16 cm×15 cm的栽植方式,总皂苷含量最低,株行距12 cm×10 cm栽植方式的总皂苷含量为16 cm×15 cm栽植方式的总皂苷含量的1.95倍,说明适宜的栽种密度有利于总皂苷的积累。为使太子参产量和活性成分达到最大,建议太子参的种植密度为8 cm×15 cm或12 cm×10 cm。 吴玉香 王汉琪 连彦 龙智慧 陈凌艳 何天友 荣俊冬 郑郁善关键词:太子参 种植密度 行距 株距 灰分 低温胁迫对福建山樱花几种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3年 不同温度对福建山樱花盆栽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探讨福建山樱花对不同低温胁迫的响应特性和耐寒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各温度处理下福建山樱花S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显著;各温度下MDA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余指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在10℃处理时呈缓慢上升趋势,在6和1℃处理下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值基本都出现在1℃处理后第3天。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对膜系统的保护作用及调节机制超过一定限度,引起福建山樱花不可逆的损伤。 张迎辉 荣俊冬 李书平 何天友 陈凌艳 郑郁善关键词:福建山樱花 低温胁迫 生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