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方斐
- 作品数:17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生命与文化的诗性转换——任洪渊的诗歌创作与文人后现代主义被引量:1
- 1996年
- 据说,我们的世界正进入一个既多元化又一体化、既虚无化又感觉化的“去中心”(decentration)的真正世俗化时代。人们习惯用“后现代社会”(而不是“后工业社会”)来指称这种文化与生活既割裂脱节又水乳交融的矛盾状况,指称这种与已有的一切文化规范(现代的和前现代的)
- 伍方斐
- 关键词:诗歌文学创作
- 文学史叙事模式对“现代”文学的建构及其后现代转型被引量:1
- 2006年
-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叙事的主导模式,经历了由进化论叙事向革命史叙事,再向现代化叙事的转换,这同时也是文学史叙事在具体历史语境中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并与之互动的过程。20世纪末现代化叙事的盛极而衰,折射出“现代”的问题与危机。因此,文学史的“后现代”叙事的兴起,目的不仅在解构“现代”文学,更在重构或重建“现代”文学。历史地梳理文学史叙事的演变和转型,有助于辩证地把握当前中国的文艺精神与时代精神。
- 伍方斐
-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后现代
- 顾城后期诗歌艺术形式分析被引量:5
- 1997年
- 顾城后期诗歌艺术形式分析伍方斐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在那里他注视山下的暖风他注意鲜艳的亲吻像花朵一样摇动像花朵一样想摆脱蜜里的昆虫他注意到另一种脱落的叶子到处爬着,被风吹着随随便便露出干燥的内脏──顾城《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1985)顾城(1956...
- 伍方斐
- 关键词:文学评论新诗母题文体后期诗歌艺术形式
- 后现代欲望叙述的解构特征与当代文学的转型
- 欲望叙述是当代中国文学叙事和文化重建的重要内容。针对新时期主流文学在欲望叙述上的总体的乌托邦取向和话语转移策略,以先锋文学为代表的中国后现代文学话语主要从解构维度对欲望进行重新叙述。对主体、真实、意义等元叙事要素的解构,...
- 伍方斐
- 关键词:先锋文学后现代主义欲望叙述解构
- 文献传递
- 现代性:跨世纪中国文学展望的一个文化视角被引量:13
- 1998年
- 本文以“现代性”概念为核心,在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总体的“现代性”特征的基础上,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在启蒙与民粹主义、个性主义与民族主义、线性进步与反现代化等文化母题上的二元对立本质,及其对未来文学与文化的规定性。作者还从现代性同现代化、世界性、后现代性等的关系出发,对跨世纪中国文学的社会立场与文化立场、艺术品格与思想品格进行了探讨。
- 伍方斐
-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文化母题
- 晚清文学的三种读法——评程文超《1903:前夜的涌动》
- 2002年
- 伍方斐
- 关键词:晚清文学中国文学史
- 后现代欲望叙述的解构特征与当代文学的转型被引量:3
- 2005年
- 欲望叙述是当代中国文学叙事和文化重建的重要内容。针对新时期主流文学在欲望叙述上的总体的乌托邦取向和“附魅”化的话语转移策略,以先锋文学为代表的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话语主要从解构维度对欲望进行重新叙述。对主体、真实、意义等元叙事要素的解构,成为后现代叙事为欲望“祛魅”的基本策略,它开启了“后新时期”尤其是90年代文学面对欲望、回到当下的范式转型。
- 伍方斐
- 关键词:欲望解构当代文学先锋文学当代中国文学
- 台港澳及海外客籍作家的身份认同问题被引量:3
- 2004年
- 通过对近现代以来台湾、港澳、海外三个区域的客家籍作家的身份认同问题的梳理 ,探讨不同历史情境中的客籍作家在创作取向和文化身份上的差异与共性。其身份认同的不同形态及内在关联表明 ,族群想象、民族意识、全球视野等因素对上述区域客籍作家的文学创作与身份建构具有复杂影响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客籍作家的身份认同正由事实性认同走向建构性认同 ,这是华人文化与华文文学不断走向开放的一个有意味的个案。
- 伍方斐
- 关键词:世界华文文学客家文学身份认同
- 软构城市的软现实
- 2013年
- 软构城市(so-constructivism),是超越认知心理学派中的实践系统理论。软现实主义概括成四个不:不批判,不妥协,不逃避,不代表。软构城市以空气、飘浮、波、柔软两面体、秩序、认同、映射、心理力穿透时空。
- 谭天栾栋伍方斐赵峥嵘罗奇谭畅
- 关键词:情景定格
- 走出“现代”的迷思——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现代”关系的考察
- 对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与思想史而言,后现代主义思潮世纪末叶在中国的兴起以及由此引发的广泛争议,是一个需要研究也无法回避的课题。本文以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为研究对象,遵循唯物史观的研究理念,并适当借鉴话语理论和对话理论的...
- 伍方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