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鸿飞
- 作品数:21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靶向BCOR基因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建立与基因编辑
- 2018年
- 目的构建靶向B细胞淋巴瘤因子6共抑制因子(BCL6 co-repressor,BCOR)基因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并在HEK293T细胞系中进行BCOR基因编辑,为研究BCOR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根据CRISPR/Cas9靶点设计规则,设计两对靶向BCOR基因的单链引导RNA(smallguideRNA,sgRNA),将PX458载体进行BbsⅠ酶切,将sgRNA插入到PX458载体中,转化到宿主菌DH5α大肠埃希菌中。过夜后每个sgRNA-PX458质粒挑取3个阳性克隆,进行PCR和测序验证。挑选序列正确的BCOR sgRNA-PX458质粒,转染HEK 293T细胞,进行BCOR基因编辑,采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学观察HEK 293T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情况,确定是否成功及转染效率,提取HEK 293T细胞DNA,PCR扩增BCOR基因的相应片段,进一步Sanger测序验证,鉴定BCOR sgRNA-PX458 CRISPR/Cas9系统对BCOR基因的编辑能力和效率。结果经测序验证,成功构建了靶向BCOR sgRNAPX458质粒的CRISPR/Cas9系统,转染HEK293T细胞后,可见HEK293T细胞内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测序鉴定发现BCOR sgRNA-PX458质粒能够产生插入或者缺失,可以成功编辑BCOR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BCOR的sgRNA-PX458质粒,可在HEK 293T上成功编辑BCOR基因,为进一步研究BCOR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董格红张红万鸿飞赵艺哗王景文刘红刚李雪
- 病理科职业暴露的危害及安全防护对策
- 病理科工作者长期接触大量带有潜在感染性的组织标本,不仅极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甚至还可以造成感染的扩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通过对病理科危害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防护措施,以提高病理科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和改善职业环境...
- 万鸿飞
- 关键词:病理科安全防护措施
- 文献传递
- 鼻咽乳头状腺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鼻咽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鼻咽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4例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32~69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3例分别表现为鼻腔不适、间断性鼻腔出血及涕中带血。2例肿物位于鼻咽,1例累及鼻咽及鼻中隔后端,1例位于鼻中隔后端。镜下,4例肿瘤均以乳头状结构为主,也可见腺体结构,3例肿瘤可见梭形细胞成分。4例中3例可见肿瘤与黏膜被覆上皮相移行,1例可见砂砾体,1例可见鳞化。肿瘤细胞胞质中等量,轻度嗜酸。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梭形细胞区细胞核呈梭形。细胞核显示轻度至多中度的异型性,无核仁或见不明显小核仁。核染色质细或略粗,分布均匀,或呈空泡状。核分裂象罕见,仅1例肿瘤表面见糜烂、坏死。免疫组化:4例肿瘤CK和vimentin均弥漫(+),3例TTF-1弥漫(+),TG、BRAF、napsin A、GFAP和CDX-2均(-)。Ki-67标记指数为1%~2%,局灶略高可达3%~5%。肿瘤行EBER(EB病毒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检测,4例均为(-)。随访3例,随访时间6~40个月,1例于术后14个月复发,3例均未发现转移。结论鼻咽乳头状腺癌是好发于鼻咽部的一种低级别恶性肿瘤,除鼻咽部外该肿瘤也可发生于鼻中隔尤其是鼻中隔后端。除乳头和腺体结构,鼻咽乳头状腺癌也常见梭形细胞成分。免疫组化学染色TTF-1(+)是诊断鼻咽乳头状腺癌的重要线索,但不是诊断该肿瘤的必要条件。对鼻咽部及鼻中隔具有乳头状结构的肿瘤进行诊断时应考虑到该肿瘤。
- 白玉萍杨冬梅李锐万鸿飞尹鸿雁刘红刚
- 关键词:病理诊断
- 规范书写细胞病理检查申请单的必要性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分析细胞病理检查申请单的填写状况,提高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及准确率。方法通过检查本院病理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细胞病理检查申请单2149份,发现存在的问题。结果有160份细胞病理检查申请单不合格,不合格率为7.4%,其中造成病理报告延误21份。结论细胞病理检查申请单书写是否完善、规范,直接关系到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及病理资料的完整性。
- 万鸿飞周全刘红刚
- 关键词:细胞病理检查申请单病理资料
- 头颈部非口咽部鳞状细胞癌中p16、Rb联合检测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p16、Rb联合检测在头颈部非口咽部鳞状细胞癌(non-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NOPSCC)中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存档的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68例头颈部NOPSCC标本蜡块(23例位于鼻腔鼻窦,45例位于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p16及Rb的表达,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法(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检测HR-HPV mRNA的表达,分析p16单独检测及p16、Rb联合检测与HR-HPV mRNA表达的一致性、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68例NOPSCC患者,男性53例,女性15例,中位年龄63.5(57.3,66.8)岁,有吸烟史41例,无吸烟史27例;低T分期(T1/T2)33例,高T分期(T3/T4)35例;有淋巴结转移14例,无淋巴结转移54例;有远处转移2例,无远处转移66例。组织学类型:角化性鳞状细胞癌62例,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5例,基底样鳞状细胞癌1例。p16阳性25例(其中Rb阳性16例,阴性9例;HR-HPV mRNA阳性6例,阴性19例),p16阴性43例(其中Rb阳性38例,阴性5例;HR-HPV mRNA均阴性)。p16与HR-HPV mRNA表达一致性较差(Kappa值=0.285,P=0.001),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69.4%;p16+/Rb-联合检测与HR-HPV mRNA表达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19,P<0.001),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5.2%。结论在头颈部NOPSCC中,推荐p16和Rb免疫组织化学联合检测作为评估HR-HPV感染的指标,p16+/Rb-可提高检测的特异度。
- 刘思思张红马东林万鸿飞李雅惠李锐刘红刚朴颖实
- 关键词:鼻窦疾病原位杂交
- 鼻咽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 鼻咽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目的加深对鼻咽部肿瘤及瘤样病变发病情况和特点的全面了解,提高临床及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收集鼻咽部肿瘤及瘤样病变1362例,统计其构成比、发病年龄及性别分布,观察其临床病理变化特点。结果(1...
- 周全刘红刚万鸿飞
- 关键词:鼻咽部肿瘤瘤样病变
- 文献传递
- 介绍一种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架
- 2025年
- 目的介绍一种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架的使用方法。方法选取冰冻诊断后剩余淋巴结、腮腺标本进行冷冻切片,切片时按照“一片两贴”和“一片三贴”的方式贴片,在贴片间隔采用冰冻病理切片架将每张组织片分批次进行固定,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观察染色效果。结果使用冰冻病理切片架后载玻片上的所有组织片未出现脱片现象,染色效果均佳。结论阶梯切片架不但能满足“一片多贴”,而且能实现组织片的及时固定,为冰冻切片行“一片多贴”创造了便利,提供了保障。
- 李锐李小辰李雅惠朴颖实万鸿飞
- 关键词:冰冻切片HE染色
- PET/CT检查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估的价值研究
- 董格红李勇万鸿飞何春燕杨磊王景文宫丽平赵艺哗高子芬刘红刚
-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血清标志物诊断价值及支持向量机鉴别诊断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通过检测甲胎蛋白(AFP)、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单项及联合检测各项指标在HBV相关性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建立支持向量机(SVM)鉴别诊断数学模型,用于不同阶段肝病的诊断与识别。选择就诊于医院的177例HBV患者,根据其病情将其分为HBV相关性HCC组(57例)、HBV相关性肝硬化组(52例)和慢性乙型肝炎组(68例);同期选择74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4组受试者的血清DCP、AFP及GP73水平,并对3项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ROC曲线下面积(AUC)及95%置信区间(95%CI)。结果:HBV相关性HCC组中血清DCP、AFP和GP7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04.5, U=345;P<0.05)和(t=-12.007,P<0.05);AUCDCP+GP73+AFP=0.997,95%CI(0.49~1.00);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9%、98.6%、96.4%和98.6%。血清DCP、AFP及GP73水平3项指标联合检测效果好于单项检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1.2,P<0.001)。HBV相关性HCC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AUC为0.7~0.9,与HBV相关性肝硬化组比较AUC<0.7。HBV相关性HCC组与HBV相关性肝硬化组SVM模型分类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0.91%和96.3%。结论:DCP、AFP及GP73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HBV相关性HCC诊断的敏感性。SVM模型可用于不同阶段肝病的诊断与识别,可为HBV相关性HCC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白晶刘海顺万鸿飞刘向祎
- 关键词:肝细胞癌脱-Γ-羧基凝血酶原甲胎蛋白高尔基体蛋白73
- PET/CT检查对结外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估的价值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在结外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NK/TCL)临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16年7月间确诊、并于初诊时进行PET/CT检查的72例NK/TCL住院病例,回顾性分析PET/CT检测结果。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PET/CT发现的阳性指标与总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男54例,女18例,中位年龄44.5岁,中位随访时间29.2个月。发病部位:单侧鼻腔26例(36.1%),双侧鼻腔36例(50.0%),鼻咽、口咽及喉咽10例(13.9%)。51例(70.8%)累及周围组织:累及鼻翼29例(40.3%)、鼻窦29例(40.3%)、颌面部软组织18例(25.0%)、眼眶12例(16.7%)、上下颌骨及颅底骨8例(11.1%)、眼睑6例(8.3%)、脑组织3例(4.2%)、眼球2例(2.8%)。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54例(75.0%)、脾大10例(13.9%)、肝大2例(2.8%)。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临床分期和国际预后指数(IPI)均分别与预后相关(均P〈0.05),颌面部软组织、眼睑、眼眶、颌骨及颅底骨及脑组织受累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与未受累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扁桃体及腭部、鼻翼鼻根及鼻前庭、鼻窦受累者与未受累者,总生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颌骨及颅底受累为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5)。
结论PET/CT检查能通过显示肿物结构及代谢状况两方面的因素,准确地检测出结外NK/TCL的肿瘤侵犯相邻及远隔组织的范围,对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 董格红李勇万鸿飞何春燕杨磊王景文宫丽平赵艺哗高子芬刘红刚
- 关键词:淋巴瘤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