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龚华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启东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颅脑
  • 2篇诊治
  • 2篇诊治体会
  • 2篇外伤
  • 2篇颅脑损伤
  • 2篇颅脑外伤
  • 2篇脑损伤
  • 2篇脑外伤
  • 1篇血肿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治疗
  • 1篇硬膜
  • 1篇硬膜下
  • 1篇硬膜下血肿
  • 1篇治疗高血压脑...
  • 1篇入院时间
  • 1篇神经外科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技术
  • 1篇手术治疗

机构

  • 5篇启东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黄龚华
  • 1篇张华

传媒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学信息(下...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颅脑外伤术中脑膨出23例治疗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五年来收治的23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和防治经验。结果:迟发性颅内血肿、弥漫性脑肿胀、高血压、缺氧是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23例术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定:恢复良好2例,中残3例,重残4例,死亡14例,死亡率60.9%。结论:开颅术中应根据不同病因及临床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尽快彻底清除迟发性血肿,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降低颅内压,使用药物降低血压,畅通呼吸道增加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状况。通过以上措施不能改善症状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双侧开窗减压。
张华黄龚华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膨出
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对颅脑外伤的临床应用
2018年
目的:研究分析无创颅内压监测对颅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颅脑外伤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治疗。按照颅内压监测结果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甲、乙、丙、丁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无创颅内压监测。对患者颅内压监测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应用价值。结果:甲组、乙组的预后良好率均优于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40 5、7.304 4,P<0.05);其余组间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颅内压监测对颅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为判断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预后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黄龚华
关键词:无创颅内压监测颅脑外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60例诊治体会
2009年
我科于2002年6月-2008年5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86例,其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60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15~74岁,平均38岁,车祸伤52例,高楼坠落8例,“120”接入48例,外院转入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0.5~6h,平均2.0h。
黄龚华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治体会重型颅脑损伤入院时间车祸伤
临床路径下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体会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在临床路径下行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医疗执行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过程的主动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医疗服务品质。方法按照临床路径行术前准备、手术及术后的治疗。结果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保证患者所接受的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结论临床路径的实施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化,缩短住院周期、降低费用。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过程的主动性,提高满意度,缓和医患关系。
黄龚华
关键词:钻孔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病情凶险,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预后差,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其病死率呈逐渐下降趋势。我院2002年12月~2008年1月经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黄龚华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小骨窗开颅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