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症
  • 4篇尿酸
  • 3篇酸血症
  • 3篇尿酸血症
  • 3篇关节
  • 3篇高尿酸
  • 3篇高尿酸血症
  • 2篇痛风
  • 2篇无症状
  • 2篇无症状高尿酸...
  • 2篇抗体
  • 2篇关节炎
  • 2篇超声
  • 1篇胆固醇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性
  • 1篇导管相关性感...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机构

  • 7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顺德中西医结...

作者

  • 9篇黄荣姬
  • 5篇蔡小青
  • 3篇王实
  • 2篇樊勋
  • 2篇周妍
  • 1篇简洁玲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医药前沿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早期支气管镜配合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致呼吸衰竭并气道误吸的应用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配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致呼吸衰竭(呼衰)并气道误吸治疗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致呼衰并气道误吸的患者于伤后3h内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支持下经纤支镜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观察术前、中、后心率(HR)、血压(BP)、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吸气峰压(PIP)、吸氧浓度(FiO2)变化。结果32例患者均术程顺利,未发生并发症。术中HR、BP、PaO2、OI较术前无改变(P>0.05),术后FiO2较术前显著减少,HR、PaO2、OI明显好转(P<0.01)。经治疗无一例出现吸入性肺炎及阻塞性肺不张。结论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配合机械通气治疗,对防止吸入性肺炎及阻塞性肺不张的发生,预防和纠正低氧血症,保证脑供氧,提高救治成功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樊勋程小曲于朝群简洁玲黄荣姬
关键词:颅脑损伤支气管镜机械通气误吸
枸橼酸氢钾钠颗粒联合非布司他片治疗痛风伴有痛风石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枸橼酸氢钾钠颗粒联合非布司他片治疗痛风伴有痛风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痛风伴有痛风石患者60例,1例患者被剔除。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组29例和单一用药组30例。单一用药组给予非布司他片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单一用药组基础上予以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尿酸盐结晶体积,治疗前与治疗第1、6、12个月后尿液pH和血尿酸、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单一用药组的73.34%(χ^(2)=4.484,P=0.034)。治疗12个月后,2组双能CT检测结果显示尿酸盐结晶体积缩小(P<0.01)。联合用药组治疗第1、6、12个月后24 h尿液pH较治疗前增高,且各时间点均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或P<0.01);单一用药组治疗第1、6、12个月后24 h尿液pH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第1、6、12个月后血尿酸、血清CRP水平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且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第12个月后血尿酸水平低于单一用药组(P<0.05),其他时点2组血尿酸、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和单一用药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4.14%、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5,P=0.287)。结论枸橼酸氢钾钠颗粒联合非布司他片治疗痛风伴有痛风石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通过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盐结晶形成,起到溶石和抑制新生尿酸盐结晶形成的作用,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王实何志琴黄荣姬
关键词:痛风痛风石枸橼酸氢钾钠颗粒双能CT血尿酸
类风湿关节炎经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后发生恶性肿瘤四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病理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并具有致畸致残风险。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作为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在RA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黄荣姬蔡小青周妍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滑膜炎炎症组织关节炎症抗体融合蛋白
1743例体检人群残余胆固醇-尿酸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究残余胆固醇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9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 743名18~80岁人群体检数据,残余胆固醇根据计算公式为残余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通过Spearman分析残余胆固醇与各生化参数的相关性,通过二元逻辑回归模型评估残余胆固醇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1 743名体检对象,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34.25%,男性和女性中的患病率分别为46.43%和22.17%。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残余胆固醇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者(P<0.05)。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非高尿酸血症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残余胆固醇与血尿酸呈正相关(男性,r=0.200,P<0.05;女性,r=0.276,P<0.05)。在调整了年龄、体重指数后,残余胆固醇与高尿酸血症风险存在正相关(男性,r=1.260,P<0.05;女性,r=1.627,P<0.05)。结论 残余胆固醇水平升高与高尿酸血症呈显著正相关。
黄荣姬何志琴蔡晓燕蔡小青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尿酸低密度脂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肠系膜血管炎5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肠系膜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以期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肠系膜血管炎的认识,便于后期进行有效治疗。方法对5例SLE合并LMV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以及诊断情况、治疗方法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复习相关性文献资料,以期进一步提升对该疾病患者病情和治疗的认识。结果 5例患者中大多数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可合并假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等消化系统并发症,并可累及血液、肾脏、泌尿系统、皮肤等多个系统。5例患者均给予禁食、营养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患者因合并阑尾脓肿行CT定位下阑尾脓肿穿刺引流术;1例患者因自行停药在1年后出现狼疮性肾炎复发。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肠系膜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腹痛可为大多数患者首发表现。对同时出现消化和泌尿系统损害的患者要警惕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有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肠系膜血管炎。
黄荣姬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
特发性炎性肌病误诊11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的临床表现及误诊、误治原因,提高对该病早期正确诊治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误诊为其他疾病的11例II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治情况,分析其误诊、误治原因。结果:11例患者首发症状(7例患者初诊时出现2种或2种以上症状)分布:皮疹6例、近端肌无力6例、发热4例、咳嗽4例、肢体疼痛症状3例、吞咽困难1例、关节疼痛1例、精神症状1例,肌酶升高7例,肺部受累8例(其中快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炎3例),肌炎特异性抗体阳性8例,最后确诊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4例,皮肌炎7例(其中2例为无肌病性皮肌炎)。所有患者均使用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9例缓解,2例无肌病性皮肌炎患者死亡。结论:IIM起病方式多样,重症患者常合并间质性肺炎,临床医生要重视多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尤其合并间质性肺炎的患者,需尽早开展肌炎抗体谱及肌肉活检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黄荣姬周妍王实蔡小青
关键词:特发性炎性肌病间质性肺炎
超声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组织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8年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超声诊断关节组织病变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60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使用西门子超声诊断仪器观察两组关节是否出现"双轮廓"征,关节内是否有强回声、肌腱或韧带内强回声、骨侵蚀、痛风石等。结果观察组"双轮廓"征、痛风石、晶体沉积、肌腱钙化灶、滑膜炎症、关节腔积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双轮廓16例(26.67%),1级12例(78.33%),2级4例(21.67%),主要出现于膝、踝关节处;骨侵蚀5例(8.33%)其中骨表面不光滑3例(5.0%),出现连续性中断1级2例(3.33%),未发现3级病变;关节积液23例(38.33%),1级14例(60.86%),2级9例(41.67%);点状强回声28例(46.67%);肌腱端病5例(8.3%),均表现为膝关节髌韧带附着点处强回声或钙化;滑膜炎18例(30.00%),均为2级或2级以下滑膜炎表现,未发现血流3级及以上程度滑膜炎患者;痛风石22例,其中痛风石直径<0.7 cm患者15例(68.19%),痛风石直径>0.7 cm患者7例(31.81%)。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超声诊断关节组织病变的应用前景较广,能准确反映患者滑膜增生、关节积液等情况,并能早期发现痛风结晶及骨侵蚀,其主要超声特点为双轮廓。
黄荣姬张前茜王实蔡小青
关键词: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超声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菌血症病原菌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R I)菌血症病原菌的细菌学情况。方法:对我院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GICU)内,近五年发生的CR I菌血症患者的静脉血、体内导管的尖端、中间段和皮下段各1cm长,及穿刺点部位皮肤分泌物,分别作细菌培养加药敏和定量分析的结果,作回顾分析。结果:采集标本105份,31份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检出病原菌38株,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57.89%(22/38);G-菌以绿脓杆菌为主,占36.84%(14/38),所检出菌株数与导管留置时间呈正相关,且具有多耐药性和较高耐药率。结论:CR I菌血症属医院内感染的一种,由其主要病原菌的特点,给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参考依据。植管术中严格消毒、无菌操作及术后规范护理是预防的关键措施,拔除导管和以导管尖端为主的多种标本细菌学检查结果为依据的目标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
樊勋于朝群黄荣姬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病原菌
高频超声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体检及住院的血尿酸水平在420~540μmol·L-1无症状HUA患者60例(HUA组)的一般资料以及同时期的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60例(GA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下肢关节高频超声检查,检查范围包括双侧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观察两组关节病变超声阳性检出率,并分析超声图像成像表现。结果: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在双边征、痛风石、晶体沉积、关节积液、滑膜炎阳性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无症状HUA患者在随访的1年内发生了GA,与其他55例无临床症状HUA患者相比,两者在血尿酸水平、血脂水平及关节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在早期发现无症状HUA患者的关节病变,具有早期诊断意义。但病变关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对GA的发生是否具有预示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黄荣姬张前茜蔡小青卢苇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关节病变高频超声痛风性关节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