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礼隆

作品数:13 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护林
  • 7篇防护林
  • 6篇防护林体系
  • 4篇生态
  • 3篇生态经济
  • 3篇生态经济效益
  • 3篇长江
  • 3篇长江上游
  • 2篇遥感
  • 2篇应用卫星
  • 2篇森林水文
  • 2篇水文效益
  • 2篇土壤
  • 2篇卫星
  • 2篇卫星遥感
  • 2篇长江中上游
  • 1篇地带性
  • 1篇地带性土壤
  • 1篇研究方法
  • 1篇遥感技术

机构

  • 13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平武县林业局

作者

  • 13篇黄礼隆
  • 5篇雷孝章
  • 2篇银承忠
  • 2篇向成华
  • 1篇罗成荣
  • 1篇蒋俊明
  • 1篇邱进贤
  • 1篇王心清
  • 1篇王鹏
  • 1篇慕长龙
  • 1篇任守贤
  • 1篇史立新
  • 1篇胡振宇
  • 1篇梁罕超
  • 1篇王金锡
  • 1篇陈祖铭
  • 1篇彭培好
  • 1篇杨玉坡
  • 1篇王芳瑜

传媒

  • 6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遥感信息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福建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06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中上游不同类型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前后生态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
黄礼隆银承忠雷孝章巫启新陈庆恒
该研究成果针对长江中上游环境特征和防护林生态经济效益评价、各项造林技术选择的需要,结合防护林营造,在6个不同类型区9个小流域内建立了分区、分类、分层次、分造林措施的监测系统,属国内首例;通过7年监测,搜集了365万组数据...
关键词:
关键词:防护林造林技术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技术研究
杨玉坡王金锡慕长龙黄礼隆向成华胡振宇银承忠史立新彭培好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技术研究”是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生态林业工程技术体系研究”的下属专题。通过对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综合效益的定位观测与研究,建立起一套定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技术,从而对长江防...
关键词:
关键词:防护林体系生态经济效益长江中上游
应用卫星遥感技术评价流域森林水文效益被引量:3
1993年
本文论述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地面人工降雨试验和流域多年水文资料的方法,对流域森林水文效益进行评价。通过研究,弄清了流域下垫面要素的性质和结构,以及流域森林水文效益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研究森林水文效益的实用区划方法,即“土壤景观——森林水文区域研究”,以及流域森林水文效益的数量化评价技术,并对该流域的蓄水能力进行预估,为“八·五”长防林建设研究奠定了基础。
任国业蒋宇黄礼隆
关键词:卫星遥感森林水文流域
横断山系(北段)山地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被引量:6
1981年
横断山地(北段)半湿润、半干旱森林和草原区,系青藏高原东缘。幅员辽阔、树种繁多、地形独特、土壤复杂。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解放前在这个地区土壤科学上是一个空白点,较为可靠的资料几乎没有。解放后组织了几次规模较大的考察活动,其中都有土壤工作者参加,提出一些论著~[1-8],这些资料和论文对该区成土过程的进一步确定极为有益的。但极大部分都是临时性的考察工作,动态研究都不够。
刘醒华梁罕超黄礼隆
关键词:森林土机械组成地带性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平通河流域的森林水文效益被引量:1
1992年
由于森林经营不合理、乱砍滥伐,引起水土流失、河水枯竭。森林水文研究,是合理进行森林经营的基础,正确评估流域的森林蓄水能力,对防旱、防洪抢险工作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森林水文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成果,但多数是采用常规的研究方法对小流域进行研究,未能充分考虑流域内自然地理因素,代表性较差,不适合对大流域的森林水文效益研究。目前,对大流域的森林水文研究,尚无成熟的方法。为此,我们在1990年至1991年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对面积为1048.7平方公里的平通河流域森林水文进行研究,以探索出快速、准确、适合大流域森林水文效益评价的方法。
任国业蒋宇黄礼隆王芳瑜
关键词:水文效益卫星遥感技术
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不同林种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被引量:16
1996年
通过对长江上游环境背景特征研究,探讨了防护林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并进行防护林体系配置,由此设置生态效益监测体系,以流域为单元,分层研究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研究表明:防护林体系配置后,坡面径流减少62%,径流含沙量减少69%,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活性均比荒坡高4~5倍;林地地温和气温均比农耕地低2~3℃,相对湿度提高30%~40%;流域的年地表径流减少,森林覆被率每增加1%,年地表径流减少4.1mm,年产沙量可减少5%~7%。生物措施可减少25%的泥沙,工程措施减少29%的泥沙。营建防护林后,经济效益明显:在中、低山区,林地直接经济效益净增值为921.5~992.4元/hm2·a,四川盆地净增值为850.3~1438.6元/hm2·a。
雷孝章黄礼隆
关键词: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生态经济效益
四川盆北山区马尾松、麻栎林水源涵养能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1996年
四川盆北山区马尾松、麻栎林水源涵养能力的初步研究王鹏黄礼隆邱进贤罗成荣(四川省林科院生态所)四川盆北山区的森林位于长江上游川江流域的源头,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稳定河川流量、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盆北山地森林的水文作用,对于本区合理经营...
王鹏黄礼隆邱进贤罗成荣
关键词:马尾松麻栎防护林水源涵养能力
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保土效益研究被引量:21
1997年
根据防护林体系配置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采用定位和半定位研究方法,分层次探讨防护林体系的保土功能,研究表明:不同地类及用地方式,不同森林类型及不同林龄阶段,土壤侵蚀差异较大。农耕地是林地的5~10倍,是荒山灌丛草地的1.32倍。防护林体系配置后,坡面土壤侵蚀减少83.57%~99.9%:流域森林覆盖率由7.5%上升到15.1%时,产沙量减少34.58%:山丘区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生物措施可减少25%的泥沙。
雷孝章黄礼隆
关键词:防护林产沙量保土效益
深丘区防护林体系营建前后生态效益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1996年
通过对深丘区环境背景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建设防护林体系的重要性.根据防护林体系的配置和观测体系的布置,以流域为单元、分层研究了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研究表明:营建后的防护林体系,可使坡面径流减少62%,径流含沙量减少69%,流域的年径流量和产沙量均有显著变化,森林覆被率每增加1%,年径流探减少4.2mm,泥沙减少3.7%,但枯季径流略有增加。
雷孝章王心清黄礼隆
关键词: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
森林水文研究方法被引量:35
1994年
森林水文研究方法,是以研究大气降水在森林流域中的水分循环为核心,提出系统的观测研究方法。包括:森林小流域的选择与布设,水量平衡场修建与观测,降水,下渗与渗透,蒸散发,土壤水分,森林流域径流,流域水文模型的模拟,水质测定等。本方法参考当代国内外现行的先进和实用的方法撰写而成,可供水文站、森林生态定位站应用和参考。
黄礼隆陈祖铭任守贤
关键词:森林水文径流蒸散发降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