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强 作品数:8 被引量:17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单县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右美托咪啶对舒芬太尼抑制切皮反射EC50的影响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对舒芬太尼抑制切皮反射半数有效靶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病人(ASA Ⅰ.Ⅱ)年龄20-60岁,体重指数20-25,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 黄强 孙朝辉 孙玉兰 卢尚亭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竖脊肌平面阻滞对椎间孔镜围术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椎间孔镜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12月行择期椎间孔镜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n=30)和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组(D组,n=30),2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ESPB,R组给予0.3%罗哌卡因20 mL,D组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0.3%罗哌卡因共20 mL,记录2组患者入室时、阻滞后5 min、10 min、15 min、20 min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消毒铺巾时(T_(0))、切皮穿刺时(T_(1))、椎板开窗时(T_(2))、髓核取出时(T_(3))、皮内缝合时(T_(4))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口干不良反应的情况,记录术前、术后4、8、12、24 h各时间点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镇痛药总用量。结果与R组相比,D组在5 min、10 min、15 min时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在T_(1)、T_(2)、T_(3)时间点的MAP、HR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术后8、12、24 h ODI和术后镇痛药总用量明显低于R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1μg/kg混合0.3%罗哌卡因ESPB用于椎间孔镜手术时提高术中镇痛效果,术中循环功能平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术后利于患者各项机能的恢复并减少镇痛药总用量。 杜静 邹士东 黄强 孙玉兰 蓝诺关键词:罗哌卡因 镇痛效果 临床麻醉中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评定临床麻醉过程中采取超声引导之下动脉穿刺置管方法的使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4月—2019年7月该院收入的70例拟在临床麻醉中行动脉穿刺置管患者实施指标评估分析,参考患者入院日期奇偶数实行分组干预,将入院日期奇数的35例患者纳入参比组,该组临床麻醉过程中选择常规触摸定位方式,将入院日期偶数的35例患者纳入实验组,该组临床麻醉过程中选择超声引导之下动脉穿刺置管方式,评比各个组内一次性动脉穿刺置管成功合计率、动脉穿刺置管失败合计率、使用穿透方法置管合计率、动脉穿刺置管引发不良反应合计率。结果实验组一次性动脉穿刺置管成功合计率(94.29%)和参比组计算指标结果(74.29%)相比增加,数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21<0.05);实验组动脉穿刺置管失败合计率(0.00%)和参比组计算指标结果 (14.29%)相比减少,数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4,P=0.020<0.05);实验组使用穿透方法置管合计率(17.14%)和参比组计算指标结果(42.86%)相比减少,数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0,P=0.018<0.05);实验组动脉穿刺置管引发不良反应合计率(2.86%)和参比组计算指标结果(17.14%)相比减少,数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0.05)。结论在临床麻醉过程中选择超声引导之下动脉穿刺置管方法展示良好运用效果。 黄强 徐辉关键词:麻醉 超声引导 三种不同局麻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比较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以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三种不同局麻药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比较观察其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三组均于入室20min后行双侧C4横突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分别用0.25%布比卡因(A组),0.25%罗哌卡因(B组),0.25%左旋布比卡因(C组),三组均加入舒芬太尼0.2μg/kg,混合液共20ml。每侧C4横突注药6ml,后退针至颈阔肌表面扇形注射4ml,双侧同时阻滞。记录颈丛神经阻滞前(T0)、颈丛神经阻滞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60min(T5)时的SBP、DBP、HR、SpO2。结果:T1~T4时三组SBP、DBP、HR均明显高于T0时(P<0.05),T0~T4时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pO2三组各时段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维持于95%以上。三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能增强麻醉效果,并使循环更趋稳定,但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安全性更好一些。 孙朝辉 孙传良 黄强关键词:舒芬太尼 局麻药 颈丛神经阻滞 髂筋膜阻滞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摆放体位的影响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和股神经"三合一"阻滞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摆放体位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病人60例,年龄65~88岁,ASA分级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股神经阻滞组(Ⅰ... 黄强关键词:股神经 股骨颈骨折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在瑞马唑仑镇静下老年患者支气管镜检查中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在瑞马唑仑镇静下老年患者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4年7月至2025年2月在单县中心医院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60~77岁,体质量指数(BMI)18~28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n=30)和艾司氯胺酮组(E组,n=30)。E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注射艾司氯胺酮0.2 mg/kg,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 min后两组患者行麻醉诱导,均缓慢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 mg/kg联合舒芬太尼0.1μg/kg,下颌关节松弛后置入喉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泵注瑞马唑仑1.0~1.5 mg/(kg·h)维持镇静,根据患者呛咳体动情况间断推注舒芬太尼0.05μg/k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_(0))、诱导完成时(T_(1))、喉罩置入后(T_(2))、纤维支气管镜入声门时(T_(3))、纤维支气管镜过隆突时(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辅助通气时间、苏醒时间、喉罩拔出时间、瑞马唑仑总量及舒芬太尼总量;记录高血压、低血压、低氧血症、体动呛咳、术后咽痛、苏醒延迟、头晕乏力及恶心呕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E组在T_(1)时MAP与HR明显高于C组,在T_(3)、T_(4)时MAP与HR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辅助通气时间(3.73±7.95 vs 35.10±20.75)与喉罩拔出时间(2.03±0.81 vs 4.00±1.91)明显短于C组,瑞马唑仑总量(29.57±4.34 vs 32.63±5.02)和舒芬太尼总量(15.67±2.54 vs 19.43±3.91)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术中低血压(0.00%vs 23.33%)、低氧血症(0.00%vs 20.00%)、体动呛咳(0.00%vs 16.67%)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支气管镜检查中,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可有效地减少瑞马唑仑和舒芬太尼的用量,呼吸循环更平稳,不影响患者苏醒,相关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 黄强 朱旭 杜晓龙 孙玉兰 杜静关键词:老年患者 支气管镜检查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比较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Mallampati试验Ⅲ~Ⅳ级患者90例,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3组(每组30例)。DEX泵注:Ⅰ组0.8μg/kg,Ⅱ组1.0μg/kg,Ⅲ组1.2μg/kg;均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μg/kg。观察并记录入室(T0)、插管前(T1)、插入导管即刻(T2)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02)、血浆皮质醇浓度;记录患者插管前镇静(ramsay)评分及插管反应,并术后随访患者。结果与T0时(78±10)次,min比较,HRT。时Ⅱ组(68±9)次/min减慢(19〈0.05);Ⅲ组T1(68±17)次/min、T2时(64±6)次/min均减慢(P〈0.05)。与Ⅰ组(81±12)次/min比较,HRT。时Ⅱ组(68±9)次/min、Ⅲ组(68±17)次/min有所减慢(P〈0.05),T2时Ⅲ组(64±6)次/min降低明显(P〈0.01)。MAPⅡ组Tl(102±19)BITIHg(1mmHg=0.133kPa)、T2(109±24)mmHg时、Ⅲ组T1(104±15)mmHg、R(111±9)mmHg时均有所升高(P〈0.05);Ramsay评分,Ⅱ组、Ⅲ组患者都在4分~5分,结论DEX1.0μg/kg复合0.1μg/kg舒芬太尼用于清醒气管插管时效果最好,并发症也较少。 孙传良 孙朝辉 孙玉兰 李爱荣 黄强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舒芬太尼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非插管患者内镜引导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非插管患者内镜引导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消化内科2019年7月-2020年7月拟行ERCP治疗的患者120例,年龄60~75岁,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四组(n=30),即舒芬太尼对照组(A组)、小剂量布托啡诺组(B1组)、中剂量布托啡诺组(B2组)、大剂量布托啡诺组(B3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予0.20μg/kg舒芬太尼静注,B1、B2、B3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分别予10、20、30μg/kg布托啡诺静注。所有患者术中均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分别记录患者入室时(T_(0))、诱导后(T_(1))、内镜置人即刻(T_(2))、入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时(T_(3))、手术结束前即刻(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BIS值,观察记录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T_(2)和T_(3)时间点上,A组MAP和HR明显低于B2组,B1组MAP和HR均高于A、B2和B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1组丙泊酚用量多于A和B2组,而B3组少于A、B1和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3组苏醒时间长于A、B1和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5 min静注20μg/kg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ERCP中呼吸循环系统平稳,减少丙泊酚用量,不延长苏醒时间,不增加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杜静 黄强 孙玉兰 赵海霞关键词:布托啡诺 丙泊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