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强

作品数:43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理学
  • 8篇化学工程
  • 8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催化
  • 9篇教学
  • 8篇实验教学
  • 8篇离子
  • 7篇聚苯
  • 7篇固相
  • 6篇苯乙烯
  • 5篇乙烯
  • 5篇树脂
  • 5篇聚苯乙烯
  • 5篇催化剂
  • 4篇乙烯树脂
  • 4篇溶剂
  • 4篇组合化学
  • 4篇纳米
  • 4篇聚苯乙烯树脂
  • 4篇光催化
  • 4篇苯乙烯树脂
  • 3篇生物炭
  • 3篇污染

机构

  • 43篇云南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昆明物理研究...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作者

  • 43篇黄强
  • 13篇郑保忠
  • 11篇隆泉
  • 9篇王毓德
  • 9篇管洪涛
  • 8篇肖雪春
  • 8篇王莉红
  • 8篇董成军
  • 7篇金鑫
  • 6篇陈刚
  • 4篇钱伟
  • 4篇陈东
  • 3篇张树波
  • 2篇窦仁波
  • 2篇李静
  • 2篇石敏仙
  • 2篇朱莉
  • 1篇马小玲
  • 1篇朱静
  • 1篇唐利斌

传媒

  • 4篇化学进展
  • 4篇实验室研究与...
  • 4篇实验科学与技...
  • 2篇高分子学报
  • 2篇实验室科学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山东化工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大学物理实验
  • 1篇生物质化学工...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交联聚苯乙烯树脂固载甲酰基的微波辅助还原
2008年
在微波照射的相转移催化(MI-PTC)条件下,3种甲酰基功能化的交联聚苯乙烯树脂——对甲酰基苯氧基甲基树脂、对甲酰基-2-甲氧基苯氧基甲基树脂和对甲酰基-3-甲氧基苯氧基甲基树脂固载的甲酰基被NaBH4还原,得到相应的3种苄羟基功能化的树脂——Wang树脂、Sasrin树脂和新型的对苄羟基-3-甲氧基苯氧基甲基树脂.考察了溶剂、相转移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优化的反应介质为THF/H2O混合溶剂,相转移催化剂为苄基三羟乙基氯化铵(BTHAC).然而,在传统加热和微波辐射条件下,最有效混合溶剂的配比有所不同.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最有效的反应溶剂为12 mL THF+3 mL H2O;而在微波加热的条件下,最有效的反应溶剂却是3 mL THF+12 mL H2O.在优化的溶剂、催化剂条件下,微波功率为60 W时,高分子固载的甲酰基30 min之内几乎被定量地还原成羟基.与传统加热方式比较,MI-PTC还原聚苯乙烯固载甲酰基可以大大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是一种进行高分子化合物官能团转化的良好方法.
黄强隆泉郑保忠
关键词:微波照射相转移催化NABH4
一种固相合成载体3-甲氧基-4-烷氧基苯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相合成载体3-甲氧基-4-烷氧基苯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属功能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香兰醛和氯或溴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在以二甲基甲酰胺为反应介质、以K<Sub>2</Sub>CO<Sub>...
郑保忠黄强隆泉石敏仙窦仁波朱莉
文献传递
一种从ITO废靶材中回收铟和锡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ITO废靶材中回收铟和锡的方法,属于电子固体废弃物回收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以低共熔溶剂为酸浸剂对ITO废靶材进行酸浸处理,使ITO中的铟、锡充分溶解,转移至浸出液中;然后对浸出液进行稀释和水热处理,得到富...
黄强金鑫刘光蓉金邦衡陈方月曹凯红
ZnO纳米颗粒/石墨烯纳米片复合材料的自组装及其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与机制
2025年
ZnO/石墨烯纳米结构复合材料在光电器件、传感器、光催化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体相ZnO为原料,将其溶解于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中,通过乙醇-水反溶剂沉淀法将ZnO纳米颗粒原位沉淀于石墨烯纳米片表面,经热处理后获得ZnO纳米颗粒/石墨烯纳米片(ZnO@G)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光谱(XRD)、拉曼光谱(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并考察了其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研究表明,ZnO纳米颗粒均匀分散于石墨烯表面,有效扩展了光吸收范围。界面处通过Zn-O-C键连接,为两相间提供了电子转移通道。通过调控反溶剂的组成,可实现对ZnO颗粒尺寸和沉淀量的精准调节。ZnO@G在全光谱和可见光照射下均能高效降解亚甲基蓝,其主要活性物种为光生空穴氧化H_(2)O和光生电子还原溶解氧所生成的超氧自由基(O_(2)^(·-))。本工作提供了一种将体相ZnO转变为纳米结构并均匀沉积于石墨烯片表面的新方法,自组装形成的ZnO@G可高效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染料,实验结果和活性物种的产生路径对理解ZnO@G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曹铭睿吕晟汗金鑫刘光蓉翟锦丽黄强
关键词:自组装光催化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还原及应用进展被引量:23
2019年
随着石墨烯产业的蓬勃发展,氧化石墨烯作为制备工程化应用石墨烯的中间体产物而备受关注.同时由于其自身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各大领域均有前所未有的新兴应用.作者针对国内外氧化石墨烯的各种结构模型、制备方法、性质和相关应用,以及氧化石墨烯的还原进行了总结与概述.在对比各种方法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选择是反应的关键要素,归纳了选择的基本原则.最后,指出氧化石墨烯制备和还原研究中还需解决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和影响做出了评价和展望.
张倩唐利斌唐利斌李汝劼黄强项金钟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
拉曼光谱在固相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拉曼光谱在固相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近红外傅里叶变换和共焦显微两种拉曼光谱技术。近红外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克服了荧光背景带来的干扰,可以用在固载试剂、催化剂的表征、固相有机反应的监测等方面,特别对于在无机载体上进行有机反应的表征和检测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共焦显微拉曼光谱具有特殊的空间分辨能力,适合对固相合成载体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可对载体内部反应活性位点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
黄强隆泉郑保忠
关键词:组合化学固相有机合成共焦显微拉曼光谱
锌片上氧化锌微米棒绿色腐蚀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染料的创新实验设计被引量:3
2021年
该文利用H_(2)O_(2)在锌片上的腐蚀,在锌片上生长单晶ZnO微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获得的样品进行组分和晶体结构分析,利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其形貌。选择甲基橙(MO)作为污染物,所获得的ZnO/Zn作为光催化剂,紫外灯作为光源,通过紫外可见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er)记录降解过程。获得的纤锌矿型ZnO微米棒在紫外光下对甲基橙具有良好的降解作用,而且在10次重复光催化测试过程中都保持着良好的降解效能。实验材料便宜,制备过程绿色简单,可用于本科生的创新实验教学。从实验材料制备、结构表征,到光催化性能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材料的制备、表征、性能等概念的理解。
肖雪春王毓德王莉红黄强董成军管洪涛胡剑巧钱伟
关键词:甲基橙创新实验教学
咖啡渣生物吸附剂修复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咖啡渣原料丰富、成本低、环境友好,对金属离子吸附效果良好,在处理水体污染物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咖啡渣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了咖啡渣的相关性质、改性方法以及对铅、镉、铬、锰、锌等重金属的吸附行...
刘光蓉李静黄强
关键词:吸附剂生物吸附重金属水污染
交联聚苯乙烯-香兰醛树脂的相转移催化法合成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以4 羟基 3 甲氧基苯甲醛(香兰醛)和Merrifield树脂为原料,在以 DMF为反应介质、K2CO3 为固相碱、18 冠 6醚为相转移催化剂的固 液 固三相转移催化体系中,合成了一种以醛基为反应活性基团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交联聚苯乙烯 4 苄氧基 3 甲氧基苯甲醛树脂。用 FTIR和有机元素分析对树脂进行表征,树脂的醛基含量通过DNP衍生化产物进行元素分析测定。
黄强隆泉石敏先郑保忠
关键词:相转移催化反应
浅谈计算材料学实验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被引量:7
2016年
计算材料学实验教学是材料实验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涉及众多学科、理论知识复杂、模拟体系范围广等特点,使得计算材料学实验的开展与实施存在较大的困难。文中以氮化钛的计算模拟为案例,从实验内容的选取、实验教学的开展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阐述了笔者在计算材料学实验开展过程中的经验及体会。期望能对此类实验的有效开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陈刚管洪涛董成军黄强王毓德
关键词:实验教学氮化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