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任可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电力
  • 2篇电力系统
  • 2篇能源
  • 1篇电力系统状态...
  • 1篇电站
  • 1篇调度
  • 1篇调度方法
  • 1篇短期负荷预测
  • 1篇新能源
  • 1篇需求响应
  • 1篇优化调度
  • 1篇时变系统
  • 1篇状态估计
  • 1篇准线
  • 1篇粒子滤波
  • 1篇粒子滤波器
  • 1篇滤波
  • 1篇精准
  • 1篇可观测性
  • 1篇积分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教育部
  • 1篇海南电网有限...
  • 1篇国网上海市电...

作者

  • 5篇黄任可
  • 3篇何光宇
  • 1篇罗谌持
  • 1篇张明

传媒

  • 2篇电力系统自动...
  • 1篇电工技术学报
  • 1篇电力建设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内嵌调节目标的分布式能源调节能力分层分类聚合方法被引量:1
2025年
挖掘并聚合需求侧分布式能源(DER)调节能力是实现新型电力系统源荷双侧互动的重要基础。现有研究多采用通用模型去表征不同类型、不同网络层级DER的聚合调节能力,由于未将调节目标纳入聚合过程的考虑范畴,难以达到较高的求解效率和精确度,甚至可能造成调节范围的保守估计或部分不可达成,制约了DER在实际调度中的有效利用。为此,文章提出内嵌调节目标的DER调节能力分层分类聚合方法。首先,针对同类资源,采用基于相似多面体的内逼近法完成聚合。其次,针对不同类资源,通过引入目标形状约束来表征聚合后输出功率的时间耦合特性,构建沿目标曲线向量聚合的优化模型,实现目标方向上聚合精度的最优化。此外,为处理跨节点聚合的场景,采用基于二阶锥松弛的潮流模型以满足网络约束。最后,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传统聚合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计算效率,并提升不同类及不同节点资源聚合的准确性,同时保障聚合结果的实际可执行率。
杨宜龙范帅蔡思烨顾小旭黄任可何光宇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
考虑负荷静态电压特性的虚拟电厂精准调控方法
2025年
虚拟电厂(VPP)是挖掘需求侧灵活性的重要手段。现有研究多将需求侧资源划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在优化模型中将后者视为与决策无关的参数。然而,由于负荷客观存在静态电压特性,VPP调控引发的节点电压变化必然影响不可控资源的实际功率,导致VPP难以实现精准调控。为此,该文提出考虑负荷静态电压特性的VPP精准调控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负荷静态电压特性的VPP运行模型,在优化模型中精细化地考虑不可控资源功率受决策变量被动变化的影响关系;其次,针对负荷静态电压特性引入所产生的模型求解难题,建立了适应VPP控制策略的负荷静态电压特性方程,实现高效的模型在线求解;最后,基于实际系统的算例分析发现,该文方法可以在VPP运行问题中准确考虑不可控资源受其他资源调控带来的影响,进而以更小的调节代价达到合格的功率目标跟踪精度。该研究解决了当前VPP因调节粗略而仅在削峰填谷等单一场景应用的不足,为VPP发挥负荷跟踪、自动功率控制、运行备用等多类型调节作用奠定基础。
田济源范帅杨冬阳黄任可何光宇
基于粒子滤波器的大容量冲击负荷短期预测方法被引量:8
2009年
应用基于α稳定分布的概率模型建立了新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时变模型,充分利用了α稳定分布对大容量冲击性负荷良好的模拟特性。应用粒子滤波器对所建立的短期负荷模型的时变参数进行估计,然后利用估计所得的最新参数预测短期负荷。粒子滤波器突破了以往研究的各种滤波器必须建立在负荷模型是高斯分布的线性模型以及模型的参数必须是定常数的局限,可以研究非高斯非线性的时变系数系统模型。结合实际电网负荷数据的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对大容量冲击性负荷预测的有效性。
黄任可罗谌持张明
关键词:短期负荷预测时变系统粒子滤波器Α稳定分布
基于PMU和二次曲线积分法的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研究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Phasor Measurement Unit (PMU)和状态估计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应用现状,然后主要应用PMU单元采集的同步电压电流相量数据和基于二次曲线积分法构建的新型电力系统模型对电力系统的静...
黄任可
关键词: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可观测性
文献传递
面向准线型需求响应的重卡换电站日前-实时优化调度方法
2025年
【目的】针对重卡换电站(heavy-duty truck battery swapping stations,HTBSS)换电需求不确定性强且无法定义基线负荷,导致其调节贡献难以量化表征,阻碍了灵活性发挥的问题,提出面向准线型需求响应的重卡换电站运行模型与优化调度方法。【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分类并考虑换电等待数量的重卡换电站运行模型,解决直接控制每组电池功率面临的决策空间过大、不确定性难描述等问题;其次,基于所构建的重卡换电站运行模型,提出重卡换电站参与准线型需求响应的日前优化模型,并进一步提出实时滚动优化方法以应对换电需求的不确定性。【结果】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不同换电需求数量场景下均适用,同时通过所提日前-实时优化方法可有效跟踪准线并减少换电等待的数量。参与准线型需求响应后,重卡换电站与电网运营商可分别减少成本47.66%与65.52%,区域新能源弃电减少90.93%。【结论】所提方法可有效引导重卡换电站参与准线型需求响应,缓解运行过程中换电需求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重卡换电站参与准线型需求响应,既可促进分布式新能源消纳,也可降低自身运营成本,实现网荷双赢。
刘展鹏范帅蔡思烨孙颖黄任可何光宇
关键词:需求响应优化调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