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旭萍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诱发电位
  • 2篇体感
  • 2篇体感诱发电位
  • 2篇磁刺激
  • 1篇电位
  • 1篇预后
  • 1篇预后研究
  • 1篇中风
  • 1篇卒中
  • 1篇卒中患者
  • 1篇临床应用新进...
  • 1篇拇短展肌
  • 1篇康复

机构

  • 3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日友好...

作者

  • 4篇鲍旭萍
  • 3篇南登昆

传媒

  • 2篇国外医学(物...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年份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卒中患者的运动、体感诱发电位及其在预后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1992年
能否早期准确地预测卒中患者的功能结局,影响着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进程和功能恢复。以往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各种功能评分及CT 等。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卒中患者体感、运动诱发电位的异常表现类型及其机制,以及其与运动、感觉功能的关系和在卒中患者预后研究中的应用等各项研究作一简要综述。表明体感、运动诱发电位是卒中患者预后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
鲍旭萍南登昆
关键词:中风康复电位预后
磁刺激拇短展肌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
1993年
磁刺激34名健康成人拇短肌肌腹,分别在体感传导通路的各个水平(Erb's点,第7颈椎棘突及对侧原发感觉皮眉)记录诱发电位,并与电刺激正中神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除P_9波幅和中枢传导时间磁、电刺激间有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峰-峰波幅、峰间期两者均无明显差异;两者的N_(20)峰潜伏时均与身高明显相关。研究表明,磁刺激肌肉体感诱发电位可为定量评定肌肉传入纤维功能提供一简单可行而无损伤的方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收缩肌肉、间接兴奋肌肉感受器和Ia传入纤维;其P_9、P_(1a)的神经发生源可能与电刺激相同,而皮层早成分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鲍旭萍
关键词:磁刺激拇短展肌
磁刺激诱发电位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新进展
1992年
磁刺激诱发电位是1982年以来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无痛、无创的检测技术,目前已可代替电刺激进行运动、体感诱发电位以及F 波、H-反射的检测,从而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和手术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磁刺激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如生理作用、安全性、准确性、有效性、机制等)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简要概述。
鲍旭萍南登昆
关键词:磁刺激诱发电位
等动练习装置及其应用中的若干问题被引量:2
1991年
运动科学领域的新进展——等动练习装置的诞生,为运动员进行有目的的肌力训练以及损伤或手术后病人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在国外,尤其在美国。
鲍旭萍南登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