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国良

作品数:41 被引量:178H指数:8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农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土壤
  • 6篇香石竹
  • 5篇红毛五加
  • 4篇种子
  • 3篇栽培
  • 3篇扦插
  • 3篇扦插生根
  • 3篇切花
  • 3篇梨枣
  • 3篇黄土丘陵
  • 3篇根系
  • 2篇调节剂
  • 2篇养分
  • 2篇药剂
  • 2篇栽培技术
  • 2篇植被
  • 2篇生长调节剂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养分
  • 2篇丘陵区

机构

  • 39篇青海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盐边县林业局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青海省社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0篇魏国良
  • 12篇李强峰
  • 8篇宋维秀
  • 6篇李增武
  • 5篇韦梅琴
  • 4篇唐楠
  • 4篇司剑华
  • 3篇孟庆志
  • 3篇王得祥
  • 3篇杨春江
  • 3篇盛海彦
  • 3篇马正华
  • 3篇汪有科
  • 3篇谢得娟
  • 3篇彭政
  • 2篇晏慧君
  • 2篇冶贵生
  • 2篇李宁
  • 2篇唐道城
  • 2篇田丰

传媒

  • 7篇青海大学学报...
  • 5篇北方园艺
  • 2篇青海农林科技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青海科技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遗传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甘肃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陕西林业科技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梨枣人工林有效吸收根系密度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梨枣根系吸水模型的建立提供关键参数。【方法】通过分层分段挖掘法,对8年生梨枣人工林根区有效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在水平方向上,梨枣根长密度分布呈典型的负指数型,根质量密度分布呈抛物线型,吸收根根长和根质量密度主要集中在距树干0~60 cm水平距离内,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73.5%和75%,其中最大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均在0~30 cm水平距离,其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56.77%和50.26%;在垂直方向上,梨枣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分布均呈幂函数型,吸收根系根长和根质量密度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其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79.1%和78.88%,其中最大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均分布在0~20 cm土层,其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61.62%和59.47%。【结论】非线性参数拟合分析表明:采用RD=ea+bX+cZ的函数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梨枣有效根长密度和有效根质量密度的空间分布状况,为梨枣根系空间分布状况的估计提供了参考。
魏国良汪有科王得祥蔺雨阳杨涛
关键词:梨枣根系密度
GPS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被引量:5
2009年
从林火预防、扑救、调查及绘图等方面分析了GPS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现状及意义,并展望了GPS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前景。
魏国良游玮
关键词:GPS技术森林防火
滴灌条件下梨枣根系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研究滴灌和自然条件下梨枣根系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2种条件下梨枣的吸收根在水平方向主要分布在0~30cm范围内,而在垂直方向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2种条件下梨枣的输导根在水平方向主要分布在0~30cm范围内,而在垂直方向,自然条件下的输导根主要分布在0~60cm土层,滴灌条件下的输导根主要分布在0~80cm土层。
魏国良汪有科杨涛蔺雨阳
关键词:滴灌梨枣根系分布
青海孟达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对孟达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详细调查,按照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方法,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区域的旅游资源与发展条件进行了科学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认为,孟达国家自然保护区景观资源及开发条件总评价值为43.85分,符合国家一级森林公园标准,且开发条件较为优越。
魏国良康国生李强峰
关键词: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农林院校《遗传学》与相关课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及解决途径被引量:9
2011年
遗传学是农林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对遗传学与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现象,课程间的衔接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探讨了教学内容重复和不完善衔接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提出了解决教学内容重复问题的途径及改善相关课程间衔接的建议,旨在缓解遗传学本科教学内容大幅度扩增与教学时数缩减的矛盾,并为今后有关课程的教材编写提供参考。
梁顺祥何涛李淑娟沈宁东韦梅琴熊辉岩魏国良孟晓平
关键词:农林院校遗传学教学内容本科教学
基于格网尺度的三江源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相关性分析
2025年
开展三江源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量化评估,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和平衡的生态体系,为三江源区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文章以三江源为研究区域,基于10 km×10 km网格单元,应用空间自相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定量评价了2005—2020年三江源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自相关格局特征,可视化表达了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信息。结果表明:(1)2005—2020年,三江源草地面积增加最多,为15002.07 km^(2);荒漠面积减少数量最多,为17096.38 km^(2)。近15年三江源的土地变动主要表现为草地、荒漠、水体、湿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均小于0.5,土地利用结构较为单一,分布相对不均匀,草地面积占据较大比例。(2)2005—2020年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由10722.97亿元增至11516.58亿元,水文调节是生态系统服务中的核心功能,其价值占比超过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三分之一。(3)2005—2020年4个时期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集中在较低值区,中值区集中分布在三江源西南部唐古拉山地区,高值区小面积集中分布于水域附近;4个时期,Moran’s I值分别为0.421、0.444、0.440和0.432,空间格局上呈现高-高聚集、低-低聚集。
姚俊飞吴发亮魏国良李宏林张中华马丽郭婧李强峰王榛周华坤史正晨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柴达木枸杞瘿螨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司剑华郑娜陈阿兰孟庆志王少军李积德吕嘉袁雅丽李宁魏国良宋维秀马国良马琪邱丹段晓明盛海彦
该项目系统地掌握了柴达木枸杞瘿螨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现状;对枸杞瘿螨进行了物理防治试验,系统掌握了适宜枸杞瘿螨的物理防治技术;采用不同药剂对枸杞瘿螨进行防治实验,筛选出了2种适宜枸杞瘿螨防治的生物药剂,并确定了最...
关键词:
关键词:枸杞生物药剂病虫害防治
青海林区五加属(红毛五加、刺五加等)经济灌木的驯化及栽培研究
李强峰李增武魏国良李刚峰吕嘉吴春芳司剑华才旦何晓萍宋维秀马雪景樊萍
该项目对青海林区红毛五加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种源红毛五加、刺五加、短梗五加的人工引种,对其适应性进行了评价,并通过红毛五加种子繁育、扦插繁育技术、抗旱栽培生理、光合栽培生理和经济品质等技术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红毛五加种子繁殖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动态变化被引量:2
2008年
水分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与植被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植被是影响土壤水分最活跃的因素之一。通过1982-1991年延安上砭沟流域实际观测的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资料,分析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和年际变化规律,以及年降水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得出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在0-100 cm土壤含水率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0-30 cm土层,农田>林地>撂荒地>牧草地>灌木林地;30-50 cm土层,农田>牧草地>灌木林地>林地>撂荒地;50-100 cm,土层牧草地>灌木林地>农田>林地>荒地。
杨涛王得祥刘雅娟魏国良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土壤水分
混播人工草地建植初期对荒漠化草地恢复效果评价
2024年
为探究青藏高原荒漠化生态系统中不同草种混播的人工草地在建植初期对荒漠化草地的影响,文章选取共和盆地塔拉滩荒漠化治理区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三种混播组合:HGD组合(禾本科、灌木和豆科草)、HG组合(禾本科和灌木)、HD组合(禾本科和豆科草),每种组合施加四种养分添加模式:结皮添加-JP、有机肥施加-FL、寡糖处理种子-AT和无施肥对照-NO,研究不同草种混播组合及土壤养分添加对荒漠化草地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地上植被生物量显著增加(P <0.05),其中,HD组合中不添加任何处理措施增加了84.9%;群落多样性中对照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处理外,HG混播组合中Simp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显著高于对照(P <0.05);HG组合土壤含水量最高,提高了3.14%,土壤表层pH值降低;混播人工草地土壤中HG不做任何养分添加措施全氮与有机碳显著提高(P <0.05),且添加肥料措施硝态氮显著提高了108.8%(P <0.05),HGD中添加结皮措施铵态氮显著最高(P <0.05)。综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得出禾灌混播组合+有机肥添加措施为荒漠化人工草种建植中的短期最优恢复措施。
吴发亮魏国良姚俊飞李旭东李珊马丽张中华苏洪烨阿的哈则张强史正晨李强峰
关键词:混播组合植被特征土壤养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